书籍详情
翻译与叙事:理雅各《春秋左传》英译本的具象化解读
作者:薛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ISBN:9787030435842
定价:¥8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对概念化、抽象化理论模式的过度依赖或使翻译研究日渐远离“具体而微”的“生活世界”。以叙事事件化、形象化的细微视角代替纯粹的逻辑推演与绝对的抽象法则或许是使翻译研究重返“生活世界”的一次有益尝试。理雅各在《春秋左传》英译中通过刻画时代背景、梳理事件进程及描摹人物形象展现出翻译本身所蕴含的“叙事化”的品格——这或许能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作者简介
暂缺《翻译与叙事:理雅各《春秋左传》英译本的具象化解读》作者简介
目录
丛书序i
前言iii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理雅各“知人”“论世”的翻译思想4
一、“让西方的‘观察者’了解中国人的形象”:理雅各翻译活动的“人”学指向4
二、“翻译中国人的生活和历史”:理雅各“以意逆志”的“叙事化”翻译策略6
第二节“叙事春秋”:理雅各《左传》英译的叙事化实践11
一、“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之也”:理雅各“春秋大义”的事件化解读12
二、“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名也”:理雅各“经”的叙事化解读14
第三节叙事与翻译17
一、利科及其叙事思想17
二、从叙事的“三重摹仿”到翻译的“三重塑形”18
第四节翻译叙事与叙事翻译21
一、“翻译叙事”——从达“意”到叙“事”21
二、翻译叙事——从“抽象世界”到“生活世界”23
第二章翻译的“三重抽象”与“三重塑形”(上篇)——西方译论的“两条路径”与“三重抽象”:转向“生活世界”的翻译研究的必要性34
第一节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阶段35
第二节质疑——隐匿于“语言工作层面的声音”37
第三节“如何译”还是“何为译”——被“生活世界”悬置的翻译理论合法性38
第四节“抽象化”——现实世界在翻译中的遗忘与失落39
一、三重抽象:语言学视角下的“科学”译论41
二、三重抽象:哲学视角下的存在主义、阐释学译论49
第五节从“抽象”到“具体”:寻找翻译回归“生活世界”的“中介”58
一、归于何处:“生活世界”的内涵和指向59
二、回归之路:叙事作为翻译研究通往“生活世界”的通衢60
第三章翻译的“三重抽象”与“三重塑形”(下篇)——“叙事”之中的翻译研究:利科叙事思想指导下的翻译的“三重塑形”71
第一节叙事与“叙事学”72
一、“叙事无处不在”73
二、当代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单数叙事学”到“复数叙事学”74
三、“叙事”:在“叙”与“事”之间77
四、“缺席”的“人”与“生活”:在“叙”与“事”之外79
五、“我们为什么要叙事?”81
第二节叙事——回归“生活世界”的中介:利科的叙事思想82
一、从“人物”到“人”——利科的叙事思想的“生命化”指向84
二、“事件”到“故事”:利科叙事学理论的“生活化”指向87
第三节“三重塑形”:翻译回归“生活世界”的“三重具象”91
一、理论原型:叙事对“三个世界”的“三重摹仿”91
二、基于叙事的“三重摹仿”的翻译方法论:“预塑形”“塑形”与“再塑形”95
第四节叙事与生活100
第四章“预塑形”:理雅各对齐桓公、晋文公所处时空的“叙事性”构建111
第一节理雅各《左传?绪论》的内容编排111
第二节“时间性”“结构性”“象征性”:理雅各对《左传》的“时间”
“空间”及“文化”的“预塑”114
一、“时间性”:理雅各对齐、晋两国历史的时间谱系建构114
二、“结构性”:理雅各齐、晋两国所处历史背景的还原120
三、“象征性”:理雅各对春秋历史文化特征的强调131
第五章“塑形”:理雅各对齐桓公、晋文公人生经历的“故事性”再现146
第一节“时序”与“天时”:一种“时间性”塑形模式146
一、“情节化”与“自然时序”146
二、“四时”与“天道”148
第二节理雅各对齐桓公人生经历的“故事性”重现153
一、“春”——庄公八年“公子小白”的登场153
二、“夏”——庄公九年“齐侯小白”即位157
三、“秋”——闵公元年“霸主桓公”的刻画159
四、“冬”——僖公十七年“齐桓公小白卒”163
第三节理雅各对晋文公人生经历的“故事性”重现166
一、“春”——僖公四年“重耳奔蒲”166
二、“夏”——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及难”169
三、“秋”——僖公二十五年“文公勤王”182
四、“冬”——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188
第六章“再塑形”:理雅各对齐桓公、晋文公形象的“具象化”重塑204
第一节理雅各《左传》英译本中的“人”204
一、“人”的分类:“人”还是“人物”?206
二、“人”的观察立场:“述而不作”还是“以意逆志”?208
三、“人”的刻画:“声”“形”还是“神”?210
第二节理雅各《春秋左传》英译本对齐桓公与晋文公形象的“再塑形”212
一、小白之“奔”与重耳之“奔”214
二、小白“即位”与重耳“及难”221
三、小白的“攘夷”与重耳的“尊王”230
第七章从“译”到“叙”:翻译的“绪”“序”“豫”250
第一节“叙”与“译”251
第二节翻译的“绪”“序”“豫”254
第三节“译”在“抽象”与“具体”之间257
参考文献263
前言iii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理雅各“知人”“论世”的翻译思想4
一、“让西方的‘观察者’了解中国人的形象”:理雅各翻译活动的“人”学指向4
二、“翻译中国人的生活和历史”:理雅各“以意逆志”的“叙事化”翻译策略6
第二节“叙事春秋”:理雅各《左传》英译的叙事化实践11
一、“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之也”:理雅各“春秋大义”的事件化解读12
二、“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名也”:理雅各“经”的叙事化解读14
第三节叙事与翻译17
一、利科及其叙事思想17
二、从叙事的“三重摹仿”到翻译的“三重塑形”18
第四节翻译叙事与叙事翻译21
一、“翻译叙事”——从达“意”到叙“事”21
二、翻译叙事——从“抽象世界”到“生活世界”23
第二章翻译的“三重抽象”与“三重塑形”(上篇)——西方译论的“两条路径”与“三重抽象”:转向“生活世界”的翻译研究的必要性34
第一节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阶段35
第二节质疑——隐匿于“语言工作层面的声音”37
第三节“如何译”还是“何为译”——被“生活世界”悬置的翻译理论合法性38
第四节“抽象化”——现实世界在翻译中的遗忘与失落39
一、三重抽象:语言学视角下的“科学”译论41
二、三重抽象:哲学视角下的存在主义、阐释学译论49
第五节从“抽象”到“具体”:寻找翻译回归“生活世界”的“中介”58
一、归于何处:“生活世界”的内涵和指向59
二、回归之路:叙事作为翻译研究通往“生活世界”的通衢60
第三章翻译的“三重抽象”与“三重塑形”(下篇)——“叙事”之中的翻译研究:利科叙事思想指导下的翻译的“三重塑形”71
第一节叙事与“叙事学”72
一、“叙事无处不在”73
二、当代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单数叙事学”到“复数叙事学”74
三、“叙事”:在“叙”与“事”之间77
四、“缺席”的“人”与“生活”:在“叙”与“事”之外79
五、“我们为什么要叙事?”81
第二节叙事——回归“生活世界”的中介:利科的叙事思想82
一、从“人物”到“人”——利科的叙事思想的“生命化”指向84
二、“事件”到“故事”:利科叙事学理论的“生活化”指向87
第三节“三重塑形”:翻译回归“生活世界”的“三重具象”91
一、理论原型:叙事对“三个世界”的“三重摹仿”91
二、基于叙事的“三重摹仿”的翻译方法论:“预塑形”“塑形”与“再塑形”95
第四节叙事与生活100
第四章“预塑形”:理雅各对齐桓公、晋文公所处时空的“叙事性”构建111
第一节理雅各《左传?绪论》的内容编排111
第二节“时间性”“结构性”“象征性”:理雅各对《左传》的“时间”
“空间”及“文化”的“预塑”114
一、“时间性”:理雅各对齐、晋两国历史的时间谱系建构114
二、“结构性”:理雅各齐、晋两国所处历史背景的还原120
三、“象征性”:理雅各对春秋历史文化特征的强调131
第五章“塑形”:理雅各对齐桓公、晋文公人生经历的“故事性”再现146
第一节“时序”与“天时”:一种“时间性”塑形模式146
一、“情节化”与“自然时序”146
二、“四时”与“天道”148
第二节理雅各对齐桓公人生经历的“故事性”重现153
一、“春”——庄公八年“公子小白”的登场153
二、“夏”——庄公九年“齐侯小白”即位157
三、“秋”——闵公元年“霸主桓公”的刻画159
四、“冬”——僖公十七年“齐桓公小白卒”163
第三节理雅各对晋文公人生经历的“故事性”重现166
一、“春”——僖公四年“重耳奔蒲”166
二、“夏”——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及难”169
三、“秋”——僖公二十五年“文公勤王”182
四、“冬”——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188
第六章“再塑形”:理雅各对齐桓公、晋文公形象的“具象化”重塑204
第一节理雅各《左传》英译本中的“人”204
一、“人”的分类:“人”还是“人物”?206
二、“人”的观察立场:“述而不作”还是“以意逆志”?208
三、“人”的刻画:“声”“形”还是“神”?210
第二节理雅各《春秋左传》英译本对齐桓公与晋文公形象的“再塑形”212
一、小白之“奔”与重耳之“奔”214
二、小白“即位”与重耳“及难”221
三、小白的“攘夷”与重耳的“尊王”230
第七章从“译”到“叙”:翻译的“绪”“序”“豫”250
第一节“叙”与“译”251
第二节翻译的“绪”“序”“豫”254
第三节“译”在“抽象”与“具体”之间257
参考文献26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