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企业家
-
王石这个人周桦《王石这个人》以词为章,通过18个词语展开的描述,展现了著名企业家王石在财经领域之外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多次对王石进行了专访,并搜集了大量关于他的资料,王石的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都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更真实、更平民化的王石跃然纸上。该书文字风格生动亲切,文中配以王石个人以及其亲自拍摄的大量照片,图文并茂,颇富冲击力。该书是中信出版社继《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之后,又一本以王石为主角的著作,也是中信出版社“企业家传记”产品线上的一部重量级作品。本书由王石本人作序,由21世纪报系发行人、总编辑沈颢,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冕等著名媒体人士联袂推荐。
-
与CEO重走长征路莫少昆战略管理大师莫少昆最新力作。诗性再现长征精神,深刻阐释企业管理之魂。置身长征、情系红军的六堂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中、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经理袁仁国倾情作序;多位知名企业家鼎力推荐。对该书的情结是十年的缘起,两年的酝酿,从今年9月份起,我打算在全国主要城市,尤其是长征途经的重要城市,开设一系列的《与CEO重走长征路》的公开讲座,借此将真正的长征精神与更多像我一样有着深深长征情结的人共勉,共同去体会那种“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豪迈激情。——莫少昆越来越多的经理人一夜醒来后发现,自己也经历着像红军1935年5月在金沙边一样的危情时刻:强敌环伺,前狼后虎。出路之一就是:像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样,善于把握机会,绝处逢生。《与CEO重走长征路》开辟了战略管理的新视野。——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执行副总裁 郭子德对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没有谁不是在长征精神的熏陶下、学习着毛泽东思想长大的。自己做企业管理这么多年,他读了那么多西方管理学著作和纷繁复杂的商业评论,现在读《与CEO重走长征路》《与CEO重走长征路》,却发现长征是最适合本土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战案例。——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绍勇感受长征岁月,体悟战略管理。管理是一场长征,而中国革命史上的长征是革命败后转型的历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实商业思想的运用多在商业技巧之外。长久以来,研究长征、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人都不是管理专家,而管理专家又非长征或者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人士。莫少昆教授的《与CEO重走长征路》正是以历史的反思作了商业的思考。——《英才》杂志社社长 宋立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整田者,不足谋一粟。”我推崇战略眼光、大局观和高度。《与CEO重走长征路》,远谋方有韬略。——国美电器公司董事长 黄光裕这不是一部泛泛而谈的红军长征史,也不是一部纸上谈兵的战略管理教程,而是一部置身长征、情系红军、探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之道的著作。作者莫少昆先生是亚太地区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他在《与CEO重走长征路》中以深厚的管理理论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阐释了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六个方面:战略管理、危机管理、变革管理、领导之道、战略联盟、管理创新。《与CEO重走长征路》将一部跌宕起伏的长征历史、阐释为一部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与执行的发展史、深刻剖析了企业与团队兴衰成败的阶段成因。作者对长征历史和企业管理的独特解读,令人对长征史和企业管理同样兴致勃发。
-
王石这个人周桦《王石这个人》以词为章,通过18个词语展开的描述,展现了著名企业家王石在财经领域之外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多次对王石进行了专访,并搜集了大量关于他的资料,王石的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都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更真实、更平民化的王石跃然纸上。该书文字风格生动亲切,文中配以王石个人以及其亲自拍摄的大量照片,图文并茂,颇富冲击力。该书是中信出版社继《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之后,又一本以王石为主角的著作,也是中信出版社“企业家传记”产品线上的一部重量级作品。本书由王石本人作序,由21世纪报系发行人、总编辑沈颢,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冕等著名媒体人士联袂推荐。
-
从优秀到卓越(美)柯林斯本书是专门写给教育机构、医疗机构、艺术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基金会、各种非营利机构,警察、政府部门甚至军队的。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各种社会事业组织的领导者需要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把《从优秀到卓越》的理论和概念应用到完全不同于商业机构的社会环境。.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差别并不在于商业机构与事业机构之间,而在于卓越与平凡之间。我们需要拒绝那种把“商业语言”强加在社会事业组织身上的做法,我们应该做的是找到大家都会接受的“追求卓越的语言”。本书的主题是:建立一个追求卓越的框架,把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则描述出来,解释哪些组织能成就卓越而其他一些却未能做到的原因。作者通过精心的案例对比研究找到了这些原则。..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卓越的商业企业上是不够的。有了卓越的公司,我们固然可以拥有一个繁荣的社会,但不见得是个卓越的社会。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国家来说,经济的成长和实力的增强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尽管本书可以作为独立的著作来阅读,但却是与《从优秀到卓越》相辅相成的,对于那些两本书都阅读的读者而言,一定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
世界500强的中国主张简蓉每年夏末,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世界500强榜单,是当年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是企业航母的PK台。近年来,世界500强越来越关注中国。他们在中国的机构和投资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到底有多少500强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是谁?他们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充满诱惑。作为一种标志性的现象,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对在华特别是在京500强进行年度追踪调查,这是还没有人做但绝对值得做的事情。..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特别是在入世后的特殊时段,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如何接轨,这是一切关注中国发展和想与中国做生意的人都有兴趣的问题。而进入中国的500强企业,他们在中国经济环境下的生存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种缩影。本书是由Beijing Today进行的大型采访调查,也是将在中国的世界500强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解剖体,借此来关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状态。这是一部记者记录下来的世界500强在中国生存发展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报告。...
-
穷人的银行家(孟加拉)尤努斯著;吴士宏译他没有简单地向穷人捐款,而是以做研究的态度深入分析贫穷的原因。最后他认为向穷人发放贷款,帮助他们个体创业是最有效的方法。可银行的法则是只给有钱人贷款,绝不给穷人贷款。于是,1983年他创立了为穷人发放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虽然发放的贷款数额小,但是作用巨大,渐渐地,穷人找到自信,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效仿格莱珉银行的模式运作。他,就是令人无比崇拜的孟加拉经济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本书是他的自传。1983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他的目标是:帮助穷人实现个体创业,从而使他们永远地摆脱贫困生活。这个理想诞生于1976年,那天,他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村子里42个制作竹凳子的农妇。只需要这一点点钱,她们就能够购买原材料,从而做起生意。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帮助她们永远摆脱了贫困。尤努斯坚信,借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他提出了简单而充满智慧的解决贫困的方案:为穷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贷款,教给他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然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尤努斯的理论被实践证实了,格莱珉银行已经向240万个盂加拉农村家庭提供了38亿美元的贷款。今天,有250多个机构在将近100个国家里基于格莱珉的模式运作着,而格莱珉银行领导着这个以小额贷款消除贫困的席卷全球的运动。
-
科龙变局李国华著家电巨头科龙的变局,现在渐渐地远离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几乎接近尘埃落定,成为历史了。但围绕事件本身展开的争论,其影响却更加深远,给我们留下来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在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处在关键突破的敏感阶段,一件大家关注的事件,或因为被媒体和某些人炒作后被人关注的事件,都会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许多超乎预测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作用。其实科龙事件,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家的沉浮或一家企业成败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所以,理性的人们不仅看到事件本身,更会关注来自各个方面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毕竟历史不仅仅是由"实事"构成的,也同样包括人们"对实事的评论"!
-
创新中国林伟贤著知识改变,创新成就未来!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第个企业乃至我们国家就不可能赢得未来的竞争,就不得不处处受制于人。 《创新中国》——培养你的创新意识,启发你的创新思维,提升你的创新能力,帮助你和你所在的组织赢得未来! 旧世纪成功的标准,往往是新世纪失败的理由。如果中国陶醉于今天制造大国的地位,那么就无法成为明天领先的创造大国。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创新才是中国民族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创新,对于中国所有的企业、政府机构乃至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刻不容缓。本书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商业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指导企业如何突破制约创新的各种瓶颈,训练员工的创新思维,激发员工的创意灵感,从而有效开展设计创新、产品创新、行销创新等,使企业摆脱“红海”厮杀,不断开拓“蓝海”商机,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本书同时也是一本系统而实用的创新培训教材,将有效协助你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创新工作、生活方式,把握未来创富的机会。本书重在启发创新思维,于简洁朴素的文字中处处闪现创意灵感:书中专门设计的大量案例和练习题,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的实用价值。可以肯定,无论是对于企业创新,还是个人创富,这都是一部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的力作! 本书随书附赠VCD光盘。
-
如何改变世界(美)伯恩斯坦 著;吴士宏 译商业企业家以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社会企业家对社会变革就意味着什么。戴维·伯恩斯坦写道: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如何改变世界》讲述的就是这些卓越个体——有些来自美国,其他刚来自从巴西到欧牙利的许多国家——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民营部门提供了一本“卓越指南”。在美国,一个叫J.B.施莱姆的男人帮助了数以千计的来自抵收入家庭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在南非,一个叫维洛尼卡·霍萨的女人发展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病入护理模式,改变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策。在巴西,因为法维奥·罗萨的努力,数以十万计的边远农村居民用上了电。还有美国人詹姆斯·格兰特领导和“行销”了一场全球儿童免疫运动,挽救了2500万个生命,也因此为自己树立了声望。再还有美国人彼尔·德雷顿,他创建了一个自愿者基地“阿育王”——资助和支持了这些社会企业家,以及千余个像他们那样的人,将它们的思想威力撒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些非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被媒体大量报道的巨大变革:环顾世界,社会中成长最快的部分是民营部门,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社会企业家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涉足到政府和企业已经失败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正如其标题所显示的,《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要告诉我们的是,凭着决心和创造精神,个人也能够创造出非凡成就。对那些追求在世上留下一个正面印记的人而言,这即是一本激励读物也是一本无价的行动指南。它将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
党史商鉴周大江历史就像一个决斗场。 在这个决斗场中,“乌合之众”无论如何也是不敌“虎狼之师”的。 比如当年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正规军,貌似“威武雄壮”——国内一流的装备和充足的给养——却外强中干,在与共产党军队的大多数交锋中,非但不能使精良的装备成为手中制胜的利器,反而一次又一次戏剧性地成为后者的“运输大队”;共产党的军队虽然没有那么光鲜的外表,却拖不垮也打不烂,是当之无愧的“虎狼之师”。 比如发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战役”。当时的中央红军不但已被迫离开根据地而身陷湘江“死地”,而且双方在兵力、装备和机动性方面的对比都极其悬殊:国共兵力对比竟达5:1;国民党军队拥有制空权,红军一度人均仅有3发子弹;国民党军队机动性极强,而红军却在仓促进行“大搬家”式的转移中行动迟缓。最要命的是,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刚刚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红军,依然受德国顾问李德等人的瞎指挥!这是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战。虽然在双方激战 5昼夜之后,红军人数从8.6万锐减至3万,但终于还是突破了敌人苦心构筑的第四道也是最后一道封锁线。 我们今天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身陷如此绝境的共产党军队为什么还是不可战胜? 汤汤前史犹在,寥寥后人鉴之,熟视而无睹,于是前赴后继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今天驰骋于商场的各色企业中,无视一己“乌合之众”的现状而痴心妄想与“虎狼之师”争雄者比比皆是。 近些年来陆续坍塌的“神话级”企业。无论格林科尔,还是德隆、农凯,虽然表面上都源自资金链断裂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但稍加细究就不难发现,即使没有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它们也会在劫难逃。曾经风光无限的顾雏军虽有缔造“白色家电王国”的豪迈理想,但他显然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市场竞争的层面上,其麾下混乱不堪的队伍怎能与堪称 “虎狼之师”的海尔一争高下?如果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再强大的资金链也不过是维持其苟延残喘的救命稻草,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孙子兵法》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在与对手的交锋中,决定胜负乃至存亡的必要条件是双方组织状态之“可胜”与“不可胜”。这种“不可胜”,不仅仅是指组织的策略或谋略,更是指组织的“内功”。“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所谓修道保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夯实组织的管理基础。 虽然顾雏军们总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但在刀光剑影的古今“决斗场”中,似乎还没有哪一群乌合之众能够持续拥有“好运气”。如果对自己和对手的组织状态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客观的评估,并且脚踏实地练好“内功”,那么,一时的风光要么只是一种假象,要么只是一种偶然,而失败则是必然的。诸如此类看似变数莫测的胜败,其实并非天定。 因此,任何一个“以应对外部挑战为基本生存状态”的组织都必须首先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与对手的客观比较中,谁是乌合之众,谁是虎狼之师?惟其如此,方能做到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因为在乌合之众与虎狼之师的对决中,那些被旁观者惊呼为“奇迹”的胜负,往往早就注定于各自的“可胜”和“不可胜”之中了。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