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 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作者:魏道儒 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ISBN:9787516170274
定价:¥1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世界佛教通 史(第5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一部 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 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 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 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 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 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 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魏道儒(1955年10月15日~),河北景县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峨眉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2011年4月,提出:“禅宗之源在黄梅”。人物著作:专著:《中国华严宗通史》、《华严学与禅学》、《宋代禅宗文化》、《禅宗无门关》、《佛教史话》、《坛经译注》合著:《中国禅宗通史》、《佛教史》、《佛教基础知识》、《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合译:《早期佛教与基督教》、《宗教生活论》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宋代佛教
第一节 两宋社会与佛教
一 三教并举与佛教新特点
二 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三 翻译佛经与刻印藏经
第二节 临济宗的理论与实践
一 汾阳善昭的公案代别和颂古
二 黄龙慧南和黄龙派
三 圆悟克勤及其《碧岩集》
四 宗杲的看话禅体系
第三节 云门宗的理论与实践
一 云门诸系禅师概说
二 雪窦重显及其颂古
三 契嵩及其儒释融合思想
第四节 曹洞宗的理论与实践
一 曹洞法系概述
二 正觉的“默照禅”
第五节 华严和天台的“中兴”
一 净源与华严宗“中兴”
二 知礼与天台宗“中兴”
第六节 律宗与净土信仰
一 宋代律宗简况
二 净土信仰发展的特点
第七节 佛教艺术新风貌
一 寺塔建筑
二 佛教造像
三 石窟艺术
四 绘画艺术
第二章 辽金佛教
第一节 辽代社会与佛教
一 辽代诸帝与佛教特点
二 辽代佛教义学
第二节 辽代寺塔建筑艺术
第三节 金代社会与佛教
一 金代诸帝与佛教
二 佛教基本情况
三 《从容庵录》略析
第四节 金代佛教艺术概况
第三章 西夏佛教
第一节 西夏社会与佛教
一 党项羌与西夏兴衰
二 佛教发展历程
三 佛经翻译和校勘
四 西夏佛教特点
第二节 佛教政策和管理机构
一 佛教政策,
二 佛教管理机构
第三节 僧众管理与寺庙
一 僧众管理
二 寺庙概况
第四节 佛教宗派和藏传佛教
一 佛教宗派
二 藏传佛教
第五节 佛教艺术
一 绘画
二 雕塑
三 建筑
第四章 元代佛教
第一节 元代社会与佛教
一 宗教政策与喇嘛教地位
二 中央和地方管理机构
三 佛教与道教斗争始末
四 尊教抑禅局面的形成与影响
五 寺院经济的膨胀与危害
第二节 元代教门简况
一 华严学僧及其思想
二 天台学僧及其思想
第三节 临济宗及其禅学演变
一 北方临济宗概述
二 南方临济宗四系简说
三 高峰原妙的禅学思想
四 中峰明本的禅学思想
第四节 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
一 各民族文字藏经
二 藏式佛教艺术
三 汉式佛教艺术
第五章 明代佛教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佛教
一 明太祖时期的佛教政策
二 佛教政策的局部调整
第二节 明代初中期佛教
一 明代初期佛教
二 明代中期佛教
第三节 明代后期佛教(上)
一 明末佛教复兴及其社会基础
二 袜宏及其思想特色
三 真可及其思想特色
四 德清及其思想特色
五 智旭及其思想特色
第四节 明代后期佛教(下)
一 密云圆悟及其禅学
二 汉月法藏及其禅学
三 圆悟对法藏师徒的批判
四 无明慧经的农禅兴宗
五 博山元来的兼容思想
六 永觉元贤的禅学特点
第五节 明代佛教文化艺术
一 藏经刻印
二 佛教绘画
三 佛教造像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佛教
第一节 佛教政策与管理措施
一 佛教事务管理基本特点
二 中央与地方僧官制度
三 度牒制度兴废过程
四 僧众和寺院管理
五 典籍管理与册封赏赐
六 清代佛教艺术简述
第二节 禅宗诸派及其演变
一 清代前中期佛教基本特点
二 天童系及其弘法诸师
三 磬山系及其弘法诸师
四 云门系及其弘法诸师
五 寿昌系及其弘法诸师
第三节 教门诸派、律宗与净土信仰
一 天台与华严学僧
二 律学与律宗新派
三 净土信仰及其特点
第四节 寺院组织管理制度
一 寺院僧职
二 剃度传戒
三 僧众规范
四 课诵安居
第五节 三类重要法事
一 报恩酬德类
二 追荐救赎类
三 节日庆典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宋代佛教
第一节 两宋社会与佛教
一 三教并举与佛教新特点
二 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三 翻译佛经与刻印藏经
第二节 临济宗的理论与实践
一 汾阳善昭的公案代别和颂古
二 黄龙慧南和黄龙派
三 圆悟克勤及其《碧岩集》
四 宗杲的看话禅体系
第三节 云门宗的理论与实践
一 云门诸系禅师概说
二 雪窦重显及其颂古
三 契嵩及其儒释融合思想
第四节 曹洞宗的理论与实践
一 曹洞法系概述
二 正觉的“默照禅”
第五节 华严和天台的“中兴”
一 净源与华严宗“中兴”
二 知礼与天台宗“中兴”
第六节 律宗与净土信仰
一 宋代律宗简况
二 净土信仰发展的特点
第七节 佛教艺术新风貌
一 寺塔建筑
二 佛教造像
三 石窟艺术
四 绘画艺术
第二章 辽金佛教
第一节 辽代社会与佛教
一 辽代诸帝与佛教特点
二 辽代佛教义学
第二节 辽代寺塔建筑艺术
第三节 金代社会与佛教
一 金代诸帝与佛教
二 佛教基本情况
三 《从容庵录》略析
第四节 金代佛教艺术概况
第三章 西夏佛教
第一节 西夏社会与佛教
一 党项羌与西夏兴衰
二 佛教发展历程
三 佛经翻译和校勘
四 西夏佛教特点
第二节 佛教政策和管理机构
一 佛教政策,
二 佛教管理机构
第三节 僧众管理与寺庙
一 僧众管理
二 寺庙概况
第四节 佛教宗派和藏传佛教
一 佛教宗派
二 藏传佛教
第五节 佛教艺术
一 绘画
二 雕塑
三 建筑
第四章 元代佛教
第一节 元代社会与佛教
一 宗教政策与喇嘛教地位
二 中央和地方管理机构
三 佛教与道教斗争始末
四 尊教抑禅局面的形成与影响
五 寺院经济的膨胀与危害
第二节 元代教门简况
一 华严学僧及其思想
二 天台学僧及其思想
第三节 临济宗及其禅学演变
一 北方临济宗概述
二 南方临济宗四系简说
三 高峰原妙的禅学思想
四 中峰明本的禅学思想
第四节 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
一 各民族文字藏经
二 藏式佛教艺术
三 汉式佛教艺术
第五章 明代佛教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佛教
一 明太祖时期的佛教政策
二 佛教政策的局部调整
第二节 明代初中期佛教
一 明代初期佛教
二 明代中期佛教
第三节 明代后期佛教(上)
一 明末佛教复兴及其社会基础
二 袜宏及其思想特色
三 真可及其思想特色
四 德清及其思想特色
五 智旭及其思想特色
第四节 明代后期佛教(下)
一 密云圆悟及其禅学
二 汉月法藏及其禅学
三 圆悟对法藏师徒的批判
四 无明慧经的农禅兴宗
五 博山元来的兼容思想
六 永觉元贤的禅学特点
第五节 明代佛教文化艺术
一 藏经刻印
二 佛教绘画
三 佛教造像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佛教
第一节 佛教政策与管理措施
一 佛教事务管理基本特点
二 中央与地方僧官制度
三 度牒制度兴废过程
四 僧众和寺院管理
五 典籍管理与册封赏赐
六 清代佛教艺术简述
第二节 禅宗诸派及其演变
一 清代前中期佛教基本特点
二 天童系及其弘法诸师
三 磬山系及其弘法诸师
四 云门系及其弘法诸师
五 寿昌系及其弘法诸师
第三节 教门诸派、律宗与净土信仰
一 天台与华严学僧
二 律学与律宗新派
三 净土信仰及其特点
第四节 寺院组织管理制度
一 寺院僧职
二 剃度传戒
三 僧众规范
四 课诵安居
第五节 三类重要法事
一 报恩酬德类
二 追荐救赎类
三 节日庆典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