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韩国象山学与阳明学
作者:[韩] 金吉洛 著;李红军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ISBN:9787509790441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韩国象山学与阳明学》一书与过去学界对韩国阳明学的认识和评价不同,以积肯定的视角对象山学和阳明学的地位及影响进行全面梳理。笔者以阳明学的“阳朱阴王”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为切入点,力求全而梳理阳明学在朝鲜朝的传承和发展,井以具有“脱朱子学”和“反朱子学”思想倾向的学者为中心,分析和探讨他们的陆王学性向,以此来展现陆王学在朝鲜朝的发展脉络图。
作者简介
金吉洛(1935.05-2008.04),号志山,男,韩国大田人,哲学博士,曾任韩国国立忠南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教授。兼任忠南大学校儒学研究所所长、大韩哲学会会长、韩国阳明学会会长、国际儒教联合会理事。2000年曾荣获国家“红条勤政勋章”。李红军,男,1971年2月生,吉林汪清人,韩国国立忠南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朝韩哲学思想文化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
目录
第一编 韩国象山学与阳明学
第一章 韩国象山学的接受与发展
一 引言
二 高丽末象山学的接受
三 高丽末象山学的展开
四 朝鲜朝初期象山学的发展
五 结语
第二章 韩国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引言
二 阳明学的传入与接受
三 阳明学接受期的陆王学倾向
四 霞谷郑齐斗与韩国阳明学的发展
五 韩国阳明学的发展过程
六 结语
第三章 韩国阳明学的特性
一 引言
二 韩国阳明学的地位
三 韩国阳明学的内容
四 阳明学与韩国阳明学的比较
五 结语
第二编 韩国陆王学的形成
第四章 高峰奇大升的陆王学倾向
一 引言
二 学问渊源
三 哲学思想
四 陆王学的倾向
五 结语
第五章 栗谷李珥与陆王学
一 引言
二 陆王学的要旨
三 陆王学的接受与李珥
四 栗谷学的陆王学倾向
五 结语
第六章 晩悔权得己的陆王学心学体系
一 引言
二 权得己的学问渊源
三 哲学理论体系
四 格物说
五 实践论
六 结语
第七章 明斋尹拯的陆王学
一 引言
二 学问的形成及渊源
三 哲学思想
四 陆王学的倾向
五 结语
第八章 白湖尹镌的陆王学倾向
一 引言
二 学问的形成及其渊源
三 哲学思想
四 基于陆王学的阐释
五 结语
第三编 霞谷郑齐斗和韩国阳明学的发展
第九章 霞谷郑齐斗的理气论
一 引言
二 生理说
三 理气合一论
四 体用一元论
五 结语:生理说的特点
第十章 霞谷郑齐斗的心性论
一 引言
二 性情合一论
三 四端七情说
四 结语
第十一章 韩国阳明学与近代精神的形成
一 引言
二 霞谷郑齐斗的近代精神
三 江华学派的近代精神
四 阳明学实学派的近代精神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白岩朴殷植与近代精神之展开
一 引言
二 朴殷植的近代精神之形成
三 朴殷植的爱国启蒙运动
四 朴殷植的独立运动
五 结语
第一章 韩国象山学的接受与发展
一 引言
二 高丽末象山学的接受
三 高丽末象山学的展开
四 朝鲜朝初期象山学的发展
五 结语
第二章 韩国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引言
二 阳明学的传入与接受
三 阳明学接受期的陆王学倾向
四 霞谷郑齐斗与韩国阳明学的发展
五 韩国阳明学的发展过程
六 结语
第三章 韩国阳明学的特性
一 引言
二 韩国阳明学的地位
三 韩国阳明学的内容
四 阳明学与韩国阳明学的比较
五 结语
第二编 韩国陆王学的形成
第四章 高峰奇大升的陆王学倾向
一 引言
二 学问渊源
三 哲学思想
四 陆王学的倾向
五 结语
第五章 栗谷李珥与陆王学
一 引言
二 陆王学的要旨
三 陆王学的接受与李珥
四 栗谷学的陆王学倾向
五 结语
第六章 晩悔权得己的陆王学心学体系
一 引言
二 权得己的学问渊源
三 哲学理论体系
四 格物说
五 实践论
六 结语
第七章 明斋尹拯的陆王学
一 引言
二 学问的形成及渊源
三 哲学思想
四 陆王学的倾向
五 结语
第八章 白湖尹镌的陆王学倾向
一 引言
二 学问的形成及其渊源
三 哲学思想
四 基于陆王学的阐释
五 结语
第三编 霞谷郑齐斗和韩国阳明学的发展
第九章 霞谷郑齐斗的理气论
一 引言
二 生理说
三 理气合一论
四 体用一元论
五 结语:生理说的特点
第十章 霞谷郑齐斗的心性论
一 引言
二 性情合一论
三 四端七情说
四 结语
第十一章 韩国阳明学与近代精神的形成
一 引言
二 霞谷郑齐斗的近代精神
三 江华学派的近代精神
四 阳明学实学派的近代精神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白岩朴殷植与近代精神之展开
一 引言
二 朴殷植的近代精神之形成
三 朴殷植的爱国启蒙运动
四 朴殷植的独立运动
五 结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