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彻底解释的知识论
作者:陈常燊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ISBN:9787208139701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彻底解释理论与知识论(尤其是知识的类型理论)相互支持的背景下,本书基于先验论证和反思平衡的方法,为彻底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解释者-说话者-共享的世界)及知识论的三角构架(主观知识-主观间知识-客观知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阐释及重构。彻底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和知识论的三角构架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类比,而是有其内在的关联。彻底解释在条件上所需要的以及在效果上所确立的第一人称知识、第二人称知识与第三人称知识,分别与知识论在条件上所需要的以及在效果上所确立的主观知识、主观间知识与客观知识相对应。在彻底解释中,认识主体即是解释者;在知识论中,解释者即是认知主体。不管是主体的自我反思、主体间的语言交流还是主客观关系,最终仍然要落实到基于先验论证和反思平衡的三角测量模型中。在精神旨趣上,这一模型是反怀疑论、反还原论的。任何一种双边关系都必须以第三方作为反思背景,也必须以“思想-语言-实在”的整个三角测量模型作为反思平台。如此做的目的和结果,乃是对这个世界及我们自身形成更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作者简介
陈常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首届中国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哲学、实践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多篇,出版专著《理解的准则——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和《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5年),译著《维特根斯坦》(华夏出版社,2012年)等。先后出访美国纽约大学(2012年)和德国耶拿大学(2014年)。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彻底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11
一、彻底解释何以“彻底”?/11
二、三角测量:从数学到哲学/18
三、三角测量:从蒯因到戴维森/25
四、三角测量何以规避不可释性?/33
五、三角测量与哲学的整体性/36
第二章 知识的三角构架/42
一、从解释到知识/43
二、从信念到知识/45
三、知识的三种类型/49
四、第二人称知识的证成/61
五、知识的“基线”:心灵的共同体/65
第三章 主观性与第一人称权威/73
一、说话者与说“我”者——“我”之概念分析/74
二、主观知识的性质与第一人称权威/77
三、外部论与第一人称权威如何相容?/82
四、客观自我是否可能?/85
五、蝙蝠的“第一人称权威”与人类的“第四人称知识”/90
第四章 基于先验论证的三角测量/102
一、先验论证:前进还是倒退?/104
二、指向全知解释者的先验论证/109
三、指向交流的先验论证/119
四、外部世界难题:指向世界的先验论证/121
第五章 反思平衡:原理与运用/133
一、信念之关系:反思平衡的契机/135
二、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当代反思平衡的先声/144
三、古德曼的反思平衡:推理规则与特殊推理/148
四、罗尔斯的反思平衡:一般道德原则与特殊道德判断/151
五、对反思平衡的新近拓展与批评/155
第六章 语言交流与主观间性/167
一、四种语言观/168
二、约定、规则与交流/170
三、反对逻各斯主义语言观和公共语言观/176
四、个人习语:解释中的意义、意图与意见/185
五、隐喻、玩笑与说谎——个体主义语言观视角/194
六、主观间性:经验之维与超越之维/208
第七章 语言、思想与主观性/213
一、工具,抑或倾向性?/213
二、语言:表达抑或隐瞒思想?/220
三、语言与思想:反思平衡/224
四、意思·意义·意见·意图/230
五、三角关系:心灵、语言与实在/233
第八章 主客观的反思平衡/237
一、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238
二、客观化/240
三、“自我的内战”与“无立场观点”/243
四、反思平衡的五重根/248
五、反思平衡与还原论的不可调和?——以自然主义为例/255
结语/261
主要参考文献/267
后记/279
第一章 彻底解释的三角测量模型/11
一、彻底解释何以“彻底”?/11
二、三角测量:从数学到哲学/18
三、三角测量:从蒯因到戴维森/25
四、三角测量何以规避不可释性?/33
五、三角测量与哲学的整体性/36
第二章 知识的三角构架/42
一、从解释到知识/43
二、从信念到知识/45
三、知识的三种类型/49
四、第二人称知识的证成/61
五、知识的“基线”:心灵的共同体/65
第三章 主观性与第一人称权威/73
一、说话者与说“我”者——“我”之概念分析/74
二、主观知识的性质与第一人称权威/77
三、外部论与第一人称权威如何相容?/82
四、客观自我是否可能?/85
五、蝙蝠的“第一人称权威”与人类的“第四人称知识”/90
第四章 基于先验论证的三角测量/102
一、先验论证:前进还是倒退?/104
二、指向全知解释者的先验论证/109
三、指向交流的先验论证/119
四、外部世界难题:指向世界的先验论证/121
第五章 反思平衡:原理与运用/133
一、信念之关系:反思平衡的契机/135
二、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当代反思平衡的先声/144
三、古德曼的反思平衡:推理规则与特殊推理/148
四、罗尔斯的反思平衡:一般道德原则与特殊道德判断/151
五、对反思平衡的新近拓展与批评/155
第六章 语言交流与主观间性/167
一、四种语言观/168
二、约定、规则与交流/170
三、反对逻各斯主义语言观和公共语言观/176
四、个人习语:解释中的意义、意图与意见/185
五、隐喻、玩笑与说谎——个体主义语言观视角/194
六、主观间性:经验之维与超越之维/208
第七章 语言、思想与主观性/213
一、工具,抑或倾向性?/213
二、语言:表达抑或隐瞒思想?/220
三、语言与思想:反思平衡/224
四、意思·意义·意见·意图/230
五、三角关系:心灵、语言与实在/233
第八章 主客观的反思平衡/237
一、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238
二、客观化/240
三、“自我的内战”与“无立场观点”/243
四、反思平衡的五重根/248
五、反思平衡与还原论的不可调和?——以自然主义为例/255
结语/261
主要参考文献/267
后记/27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