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公产、福利与国家
作者:张佩国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ISBN:9787549576999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秉承作为整体社会科学的历史人类学方法论,试图融通历史与当下,对明清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公产与福利实践进行个案研究,以阐明国家转型的历史实践逻辑。本书将政治经济分析和文化阐释结合起来对公产的制度发明进行整体解释,并视乡村福利为一个历史的文化实践过程。
作者简介
张佩国,1966年9月生,山东成武人,上海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学术兴趣集中在中国乡村产权和福利文化研究。出版《地权分配·农家经济·村落社区》《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财产关系与乡村法秩序》《林权、坟山与庙产》等专著四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二十一世纪》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作为整体社会科学的历史人类学|1
一、 整体史与历史人类学|3
二、 在实践与象征之间: 历史的整体观|9
三、 整体社会科学: 历史人类学的知识论姿态|23
第二章“共有地”的制度发明|29
一、 “共有地”的词源及其解释意义|31
二、 三个维度: 产权、资源与习俗|33
三、 山川水草: 自然之物与文化之物|38
四、 作为“公”的地方: 祖先与神明的“治所”|56
五、 “集体”的地方: 道德、市场与国家|61
第三章“业”与“报”|69
一、 问题的提出|71
二、 “业”与“租”|74
三、 “报”: 风水、德行与“福利”|87
四、 讨论|99
第四章公产征收与国家政权建设|103
一、 从十五都到磡头区|105
二、 “死人往里抬,稻谷往外挑”|107
三、 “土改”中对祠产和庙产的处置|111
四、 合作化时期基层机构的设立|116
五、 历史的延续性: 宗祠和村学|118
第五章从社区福利到国家事业|123
一、 问题与视角|125
二、 “庙产兴学”: 从义塾、学堂到国民学校|132
三、 短缺福利: 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学|141
四、 成为国家事业: 从集资办学到免费义务教育|147
五、 讨论|152
第六章集体产权实践与村庄治理困境|163
一、 问题|165
二、 沪郊农村集体产权实践|168
三、 农家生计的转型|179
四、 村庄治理的困境|188
参考文献|200
后记|218
一、 整体史与历史人类学|3
二、 在实践与象征之间: 历史的整体观|9
三、 整体社会科学: 历史人类学的知识论姿态|23
第二章“共有地”的制度发明|29
一、 “共有地”的词源及其解释意义|31
二、 三个维度: 产权、资源与习俗|33
三、 山川水草: 自然之物与文化之物|38
四、 作为“公”的地方: 祖先与神明的“治所”|56
五、 “集体”的地方: 道德、市场与国家|61
第三章“业”与“报”|69
一、 问题的提出|71
二、 “业”与“租”|74
三、 “报”: 风水、德行与“福利”|87
四、 讨论|99
第四章公产征收与国家政权建设|103
一、 从十五都到磡头区|105
二、 “死人往里抬,稻谷往外挑”|107
三、 “土改”中对祠产和庙产的处置|111
四、 合作化时期基层机构的设立|116
五、 历史的延续性: 宗祠和村学|118
第五章从社区福利到国家事业|123
一、 问题与视角|125
二、 “庙产兴学”: 从义塾、学堂到国民学校|132
三、 短缺福利: 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学|141
四、 成为国家事业: 从集资办学到免费义务教育|147
五、 讨论|152
第六章集体产权实践与村庄治理困境|163
一、 问题|165
二、 沪郊农村集体产权实践|168
三、 农家生计的转型|179
四、 村庄治理的困境|188
参考文献|200
后记|21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