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
日本经济史(日)中村隆英编;胡企林,胡靖,林华译第7卷的内容,主要论述从1937(昭和12)年中日战争爆发开始,历经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战败,联合国军开始占领日本,1951年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到1954年发生经济萧条这一动荡时期的日本经济。“1概述1937—1954年”试行概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也涉及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和国民生活水平等问题.同时,在战时经济统制方面,介绍了以“经济新体制”论为代表的、批判资本主义而倡导“计划化”的经济思想,并认为,战后根据“民主化”思想实行的各项改革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革命”作用。虽然本卷标题是根据这两个内容确定的.但为了充分体现时代意义,打算侧重论述第一个问题。
-
布莱克韦尔商业伦理学百科辞典(英)Patricia H.Werhane,(英)R.Edward Freeman编著本辞书是囊括诸子百家最具实力和影响力思想的工具箱。本辞书是知识的结晶,这些知识一直影响着我们塑造如何去考虑组织内部变化的思维模式,并已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您还会发现,这些观念正成为组织与管理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但这些知识还没有被很好地采用,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其对象仅限于专业杂志和书籍的读者。多年来,这一局限性导致了非专业人士难于理解的专业概念和术语的大量激增和繁衍,给普通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不必要的困难,使他们难以充分受益于学者们的真知灼见。本辞书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对关键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汇编,并请国际知名的专家为这些概念提供了清晰的解释。像本辞书一类的工具书,其使用方法很多。交叉索引系统可随你自如地探索。如果你选中一个主题,便可以沿着一条相互联系的思路进而贯穿商业与管理的主要领域。本书不仅简明易读,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作者简介:Patricia H. Werhane is the Ruffin Professor of Business Ethics in the Darden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She is Editor-in-Chief of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and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Journal of Value Inquiry, and Public Affairs Quarterly.
-
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陈伟忠,田鹤亭编内容提要本书为我社出版的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种,面向非管理专业的理工科硕士生,集中介绍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知识,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从宏观的理论思想,到微观的分析方法,都作了清晰准确的表述。尤其与工程技术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经济知识的分析释例,会对读者有较大的帮助。本书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读者可各取所需。不是研究生的读者,也会在书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
韩非子与现代管理潘乃樾著暂缺简介...
-
现代企业经营咨询韩光军著暂缺简介...
-
亚洲的财阀和企业(日)井上隆一郎编;宋金义[等]译在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主角作用是民间企业。这些企业为当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事业家或其家族所有,进行经营。一般称其为“企业集团”。以个人和家族的中心的企业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特有的企业形态。其中以台湾、香港、东南亚为据点的“华人企业”,令全球企业界瞩目。他们已从当地幅射到亚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为“全球化”企业。本书重点介绍亚洲的32家一流企业,颇具参考价值。
-
晚清企业纪事王培著暂缺简介...
-
企业主义(日)松本厚治著;程玲珠,王新政译本书内容第一章叙述处于现代日本经济中枢位置的大型企业,已发展为同原来的资本主义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人的企业”。第二章主要以日本企业体制为中心同各国企业的特征相比较,借此衬托出日本企业的特点。第三章根据上一章的比较,具体阐明日本企业体制具有先进性的原因。第四章日本经济以其企业具备的独特的体制为“细胞”,正向新的经济体制方向演变。叙述这种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特征。第五章叙述这种新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体制特殊的一面。第六章结论,从历史的角度,给予这种体制应有的评价。
-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新论王淑芬编著暂缺简介...
-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编著国际竞争力以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事后结果和未来发展的潜能,包括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体制、管理、政策及价值观念等主客观因素,对一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作出系统全面的反映和评价。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概念。在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水平过程中,必须有全局和系统的观念,重要的是处理好各种竞争力的发展关系。第一,要处理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在国际竞争力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表明,闭关锁国是不行的,但是无限制的国门洞开也是不行的,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的协调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要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能适应现代国际经济竞争需要的,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制度,使国民经济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二,要处理好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这样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三,要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与加工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加工利用能力的提高,许多后来者居上的国家和地区,它们成功的一条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深度,增强生产过程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走到前列。因此最优化的发展路径是既重视对资源的开发更重视增强经济过程的综合竞争力。第四,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因素也是决定一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表明凡社会较稳定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则快;反之就谈不上经济发展。在这里,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中华文明的优势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精神文明建设显然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