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医诊断学讲堂实录
作者:李灿东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01
ISBN:9787117197953
定价:¥5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医名师讲堂实录丛书·中医诊断学讲堂实录》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思维的缺失,中医学整体、动态的诊断理论与方法被机械、静止的还原分析的方法所取代,正因如此,李灿东老师立足中医辨证思维规律,强调整体观念对四诊和辨证的指导,能够保证《中医诊断学讲堂实录》“是中医诊断学”而非“像中医诊断学”。
作者简介
李灿东,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带头人、《中医诊断学》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福建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编、参编著作19部,担任“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近1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何谓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诊断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阶段
(二)奠基阶段
(三)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阶段
(四)丰富发展阶段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的启示.
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二)诊病
(三)辨证
(四)病历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
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
(二)诊法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动静统一
六、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一)由大到小
(二)举一反三
(三)注重实践
第一章 望诊
一、什么是望诊
二、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望诊的方法
(二)望诊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一)神的概念
(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二、望色
(一)望色的原理
(二)常色
(三)病色
三、望形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与意义
(二)望形体的内容
四、望态
(一)望态诊病的原理
(二)阴证和阳证
(三)特殊姿态
(四)异常动作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一)望头
(二)望发
二、望五官
塑目
……
第三章 问诊
第四章 切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第八章 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
一、何谓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诊断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阶段
(二)奠基阶段
(三)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阶段
(四)丰富发展阶段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的启示.
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二)诊病
(三)辨证
(四)病历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
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
(二)诊法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动静统一
六、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一)由大到小
(二)举一反三
(三)注重实践
第一章 望诊
一、什么是望诊
二、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望诊的方法
(二)望诊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一)神的概念
(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二、望色
(一)望色的原理
(二)常色
(三)病色
三、望形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与意义
(二)望形体的内容
四、望态
(一)望态诊病的原理
(二)阴证和阳证
(三)特殊姿态
(四)异常动作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一)望头
(二)望发
二、望五官
塑目
……
第三章 问诊
第四章 切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第八章 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