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
作者:朱兵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ISBN:9787117186087
定价:¥1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针灸医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对这种疗法特征与生命内在关系的认识尚有差距。由于针灸是中医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科,随着脱胎予中国针灸的“西方针灸”学派在本土化过程中发生的嫱变和兴起,反过来又对中国针灸产生了凌厉冲击,因而“传统”与“现代”必然会发生碰撞,两者间必然会面对面迎对。以系统的视野阐述生物进化与以针灸为代表的体表刺激疗法的必然联系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可以说,没有体表医学,就不会有生命的健康与生物的进化;反之,没有生物进化也无法形成构成体表医学的生物结构基本要素。这也是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生命与进化的和谐与博弈!《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从皮肤进化到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分泌一免疫功能的“皮一脑轴”(涉及针灸促进皮肤角质细胞分泌号称“万灵药”的糖皮质激素,是对许多疾病发挥非特异广谱效应的共性理论依据,以及皮肤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神经一免疫活性物质)、体表存在抑制疼痛的控制“闸门”(体表刺激产生镇痛效应)和体表形成“躯体一内脏”的自主神经联系(体表刺激调节内脏功能)入手,系统论述针灸效应的机制,为复兴体表医学奠定科学基础。《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作者在涉及针灸学的诸多领域都有原创。性发现。首次提出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与生物进化相关,并呼唤复兴体表医学。率先倡导针灸的主要作用是非特异广谱调控效应的论点;对穴位的本态提出是机体病理生理学过程在体表特定区域微理化环境变化而致敏感的概念,穴位就是能与相应靶器官发生cross-talk的体表位域。对针刺镇痛的局部机制和全身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创立了经穴与脏腑相关联系的“单元”和“集元”穴位分类的原则。首创耳一迷走反射是耳针发挥特异效应的观点。对经络学说和经脉现象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原创性提出经脉沟通体表上下之间联系与脑可塑性变化有关。这些新颖的资料构成了《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鲜明的特色。
作者简介
朱兵,巴黎第6大学生命科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先后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科研处长、副所长和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论文被评为巴黎大学1989年“优秀博士论文”,以“*答辩成绩”获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针刺研究》杂志主编。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学科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从事针灸效应的机制和临床研究。1993年被卫生部评为“中国首届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5年获得人事部首批重点资助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出版《针灸的科学基础》等专著,在Pain、Neuroscience、BMC 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PLoS One、eCAM、《中国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发表SCI源刊论文60余篇,是针灸研究领域知名学者。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针灸与生物进化
第一节 体表刺激与“皮.脑轴
第二节 体表抗痛结构的形成是生存进化的必备条件
第三节 体表.内脏的特定联系是动物进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世界体表刺激疗法
第一节 刺络和放血疗法
第二节 刺青疗法
第三节 热灼疗法
第四节 药膏贴敷法治疗
第五节 拔罐疗法
第六节 其他体表刺激疗法
一、刮痧疗法
二、按摩疗法
三、电刺激疗法
第二篇 东西方医学的起源、进化和发展
第三章 西方医学发展过程及模式
第一节 本能医学阶段
第二节 经验医学阶段
第三节 朴素理论医学阶段
第四节 实验医学阶段
第五节 现代医学科学
第六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完善
第四章 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实践和理论的创立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促进针灸学发展
一、中医理论”脉“与”经“的演变
二、”神经“一词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
三、”神经“一词在中日两国奠基与”经络“功能联系
四、”经“和”脉“上古音的汉语和印欧语系考
第三节 针灸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第三篇 针灸效应的传兀系统
第五章 与针灸相关的外周感受系统
第一节 皮肤细胞作为最前沿的感觉系统
第二节 感觉神经的轴突
一、感觉神经纤维的结构
一、感觉神经轴突的感受位置
三、感受器电位
四、感觉传入信息的编码
五、初级感觉传入纤维
第三节 机械感受器
一、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特征
二.、传递触压觉的机械感受器
三、低阈值机械C-型感受器
四、振动觉
五、机械感受器激活的分子机制
六、触压觉的传递通路
第四节 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
一、温度感受器
二、伤害感受器
第五节 关节感受器
第六节 肌肉感受器
一、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二、肌肉Ia类传入纤维
三、肌肉Ib类传入纤维
四、肌肉Ⅱ类传入纤维
五、骨骼肌中Ⅲ、Ⅳ类感觉神经的功能
第六章 穴位的本态
第一节 关于穴位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节 穴位与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
第四篇 针灸触发的广谱反应系统
第五篇 针灸镇痛的袖经科学基础
第六篇 经脉-脏腑相关论
第七篇 针灸疗法的病理生理学
第八篇 经脉学说的研究
第九篇 傩表医学的复兴
后记
第一章 针灸与生物进化
第一节 体表刺激与“皮.脑轴
第二节 体表抗痛结构的形成是生存进化的必备条件
第三节 体表.内脏的特定联系是动物进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世界体表刺激疗法
第一节 刺络和放血疗法
第二节 刺青疗法
第三节 热灼疗法
第四节 药膏贴敷法治疗
第五节 拔罐疗法
第六节 其他体表刺激疗法
一、刮痧疗法
二、按摩疗法
三、电刺激疗法
第二篇 东西方医学的起源、进化和发展
第三章 西方医学发展过程及模式
第一节 本能医学阶段
第二节 经验医学阶段
第三节 朴素理论医学阶段
第四节 实验医学阶段
第五节 现代医学科学
第六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完善
第四章 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实践和理论的创立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促进针灸学发展
一、中医理论”脉“与”经“的演变
二、”神经“一词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
三、”神经“一词在中日两国奠基与”经络“功能联系
四、”经“和”脉“上古音的汉语和印欧语系考
第三节 针灸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第三篇 针灸效应的传兀系统
第五章 与针灸相关的外周感受系统
第一节 皮肤细胞作为最前沿的感觉系统
第二节 感觉神经的轴突
一、感觉神经纤维的结构
一、感觉神经轴突的感受位置
三、感受器电位
四、感觉传入信息的编码
五、初级感觉传入纤维
第三节 机械感受器
一、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特征
二.、传递触压觉的机械感受器
三、低阈值机械C-型感受器
四、振动觉
五、机械感受器激活的分子机制
六、触压觉的传递通路
第四节 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
一、温度感受器
二、伤害感受器
第五节 关节感受器
第六节 肌肉感受器
一、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二、肌肉Ia类传入纤维
三、肌肉Ib类传入纤维
四、肌肉Ⅱ类传入纤维
五、骨骼肌中Ⅲ、Ⅳ类感觉神经的功能
第六章 穴位的本态
第一节 关于穴位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节 穴位与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
第四篇 针灸触发的广谱反应系统
第五篇 针灸镇痛的袖经科学基础
第六篇 经脉-脏腑相关论
第七篇 针灸疗法的病理生理学
第八篇 经脉学说的研究
第九篇 傩表医学的复兴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