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税务
-
富爸爸投资指南(美)罗伯特·T.清崎(Robert T.Kiyosaki),(美)莎伦·L.莱希特(Sharon L.Lechter)著;王丽洁 等译继《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热畅之后,清崎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新作:《富爸爸投资指南》。本书旨在希望成为富有投资者,希望像富人那样投资的人提供长期的指导。不管现在你到底有没有钱去投资,也别管你对投资这码事知道多少,你都会对这本书感兴趣,书中尽可能地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探讨那些非常复杂的投资问题。虽然本书无法提供一种致富的保证,但实际上,通过阅读本书,你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比那些以给别人投资建议为生的人更加通晓投资的智慧,并使其成为您最有力的投资指导。
-
爱情经济学欧北望著第一次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称量爱情的分量,来说尽爱情的真相。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在每一个爱情的重要当口,女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犹豫,因为造化喜欢弄人,未来命运是喜是悲,或许全在这一步的选择。不明智的做法是抛一枚硬币听天由命,明智的做法,当然是我们的爱情经济学。爱情经济,就是研究日常生活中,男欢女爱的根本选择原因和科学。千万别有心理负担,觉得将爱情与经济挂钩.是在亵渎爱情的纯洁和神圣。就像谁都无法回避做爱与吃饭一样.收益与成本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学一点宏观的爱情经济学,可以帮助寻爱的你把握这个时代的爱情总趋势,学一点微观的爱情经济学,那些俘获恋人的小伎俩就自然被收入了自己的恋爱锦囊。
-
期货爱情千里烟著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情感生活,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时,不禁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本文男主人公的心声。在对生活、婚姻绝望之时,网络使他认识了“绝色美女”,男主人公从此获得了新生,他决心为了真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但最终,无奈的离别令女主人公小米从容地走向了踯躅,男主人公依然在自己以往的人生轨迹中前行。而那份真挚的爱情就尘封在那本名为《我爱上了白痴》的书中。
-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陈明远著“文化人的经济生活”,这是广大读者很感兴趣却很少有人深入研究的一个题目。自从各报刊连续发表了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文章以后,反响强烈,都认为这个课题具有重大价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意识。这样看来,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地位,是他们创造性精神生产赖以实现的必要社会条件,也是影响人物性格、历史命运的要素(当然不是惟一因素)。但很奇怪,现代中国文化史和传记文学的许多著作,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方面。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文化人,或是出于清高“耻言钱”,或是出于隐私“讳言钱”,在日常经济生活上的记载很少见,能够找到的资料也很零碎,几乎没有人整理过。60—90年前的当事人大多去世,少数现存者也已年迈。所以要进行准确的调查、考证都有很大难度,但也显出这种探讨的紧迫性。我在本书中用了“文化人”这个概念,而不用“知识分子”的术语,这是经过考虑的。20世纪在我国,“知识分子”的概念被搅得稀里糊涂;兹不赘述。生活里常用的说法又往往是模糊混乱的,这在严格的学术研究中是不许可的,会带来许多弊端。本书所说的“文化人”是知识阶层的一部分,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从事文化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
味蕾的舞蹈晓翼著;红绫摄影这本关于吃的书,不是讲述吃的道理,也是不告诉你中国博大精深的吃的历史,只是,在城市的“口舌”之乐,已经成为一种身体感官的精神旅行,在装饰环境的细节里泄露心事,百对杯盘碗碟等待心有灵犀,在每一次爬过你的味蕾的时候听你的回答……<
-
中国国有经济效益分析雎国余等著本书作者力图理论联系实际,把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对中国国有经济多重性、多元性效益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并努力给出的结论。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
-
中国北方经济史程民生著《中国北方经济史》是一部以北方经济重心演变为主线的北方经济史。北方是相对南方而言的,说到北方与南方,话题不妨从地质时代开始。纵观《中国北方经济史》对中国古代北方经济重心演变史的研究,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即有破、有立、有吸收。所谓破,即对各家成说进行了辩驳,指出其不当之处,甚至对已避孕药的统计,经重新计算也得出新的数据;所谓立,即作者形成了对中国古工北方经济重心南多开始、转折、完成过程的演变的一整套学说;所谓吸收,即在辩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演变=南移各种不同学说时,吸收了各家学说中的合理成分。由于《中国北方经济史》的研究范围远远超出北方经济重心移动的问题,对北方经济的研究又深入到北方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中国北方经济史》定名为《中国北方经济史》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以“经济重心的转移及演变”作为副题,也是名实相符。
-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袁剑著作者在对从事证券业十多年的工作总结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我国金融业、风险及制度缺陷等进行了反思。本书从一个独特视角描述和报告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文笔犀利,但基本都是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识,这些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本书的出版,相信会激起社会各界的理性思考的浪花。作者简介袁剑,某财经杂志主笔。有人说,要以自己的残疾换来说话的权利,以自己的痛苦换来读者的快乐。这话很精彩,但也让人看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坚持个人话语方式的艰难。不过,这可能刚好彰显了那些独立话语的独特价值。回顾过去40年,一个字比较准确:变。进过工厂,教过大学,下过海,赶过潮头。这也暗合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转型轨迹。不过,唯一没变的大概就是已经变得非常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情结。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启蒙运动传承的遗产。多年所见,与所思所学两相对照,于是知道,真正的中国问题不能从“纯粹”的概念中演绎,于是有书。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只是当代中国问题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很“漫画”的一部分。思想要想真正成为一件收益递增的产品,必须借助竞争并因此而透明的媒体。这应该是每一个大众知识分子的梦想。我希望本书能够见证这一点。
-
转型中国杨林林著一批顶级学者,一部转型中国的跨世纪史诗,一名资深女记者杨林林的散文式长篇访谈——其中,吴敬琏、董辅礽、高尚全、魏杰、陈东琪等十多位“领军式”经济学家和管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头排人物,以亲身经历,酣畅淋离地回顾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这中国现代史上辉煌的25年。谈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独家新闻、有趣故事、独到见解和睿智对策。本书信息量大,含金量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转型之难、之巨、之利,以掌握未来转型的先机,获取新的成功。作者简介杨林林,女,《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曾就读于:中央军委保育院,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女九中,北京理工大学(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过10年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检测仪表和工艺管理等技术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转行成为杂志的编辑兼记者;1984年调入刚成立不久的《经济日报》社。历任《中国企业家》杂志副主编和《经济日报》机动采访部主任等职。2002年奉命开辟个人冠名专栏《林林视界》。20多年来,在《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金融时报》、《解放军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发表了约500百万字的新闻作品。在大型文学刊物《当代》上发表过长篇报告文学和小说。在《服装时报》头版开设过《名人侃美——杨林林传真》专栏;有多篇文章被国内热门报刊转载或引发全球数十家中文报纸的报道。1998年香港《大公报》以每日半版规模连载了作者的长篇访谈;先后采访过40多位省部级领导,十多位国内最知名的经济学家,十多位国内知名企业的总裁,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曾获全国政协好新闻奖和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好新闻奖;2001年被国家人事部高级人才中心收入《中国专家大词典》;2003年获第七届《地球奖》。有《领导行为研究》,《怎们做个成功的改革者》,《山东好汉——活塞大王发迹录》,《走近名流/跟名流侃大山》等四部著作。目录序内容简介(英文)写在前面吴敬琏:一项改革往往要面对三种力量忘不了1990年7月经济学家当着高层领导的面展开的激烈争论“市场经济”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怎样曲折的过程?邓小平赞成加强宏观调控关于“怎么发展金融市场”的争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激烈起来其实我不是反对股票市场董辅礽:中国是研究经济学最肥沃的土壤可以说自己一直站在改革的前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市场效率对温州的研究,引来了多国首脑的邀请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创新,改革就不可能向前推进经济学家的观点一旦被上面接受变成国策,就能对改革开放产生很大影响王珏:要善于在改革中培育“改革的利益主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讲马克思原著都爱批判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马克思讲了,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说真话、不随风倒、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是经济学家最重要的品质萧灼基:时间是最好的审判官“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市场经济,我感到最舒服”当人们说“股份制”是资本主义专利时,我就讲,马克思说“股份制是导向工产主义的最完备形式”关于金融改革上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著作中得到很多重要启示和指导“利率市场化”要求,行政性贷款转向市场性贷款,政府担保转向财产担保改革开放前“度日如年”,这20年是“度年如日”高尚全:我提“民本经济”是相对“官本经济”的20多年来我一直在围绕“体制改革”做文章“宏观调控”到底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还是它的“内容”?在“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联合是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写进十五大报告前不久仅仅减少审批项目还不是真正的政府职能转变,最重要的是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非“重复建设”有两种:“市场性的重复”和“行政型的重复”,可怕的是后者魏杰:中国的非公经济在未来会成大气候中国对“非公经济”放开融资渠道和投资领域并给予应有政治地位,意义重大非公经济要在“自我提升”中发展,特别需要正确对待“财富”与“后代”“新生代民营经济”:早都不是过去的“民营”概念了有些西方经济学者说,你们现在最厉害的是两条:第一是你们的经济制度越来越现代化;第二是中国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比较厉害政府必须调控,不调控不行!李强:中国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模型”改革的中国:现实生活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个社会政策怎么样能对多数人有利?这是社会要面临和解决的最大问题,中国现在是世界社会科学界最关注的焦点地区从邓小平开始,中国为全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模型”在社会改革的实验方面,中国探讨的东西都是惊天动地的常修泽:在改革中要让人民群众拥有自己的产权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催促我们,要学会各种“产权激励”只要真想“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的人力资本就会空前升值。而”技术股权”和“管理期权’’等”人力资本产权”,在未来是不可阻遏的!只有把“劳动力”和“管理”两大要素也纳入产权,才能使我们的“产权体系”更完整在国企实行劳动者“劳权”的“期权制”,要由“新型的工会”来完成中央提出“归属清晰”,就是针对国内产权界定上的“五大类不清楚”潘承烈:我见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企业管理改革全过程谁一味满足于“言必称哈佛”,就永远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需要充分认识到:“知识是新的货币”;“知识工作者与上级并非从属而是伙伴关系”中国的企业领导如能善用“全球”的“眼、耳、心”,机遇就会无比巨大“青岛港务局”怎样抓住了神户大地震机遇?名牌企业在青岛为何“不是个别现象”?从1983年起,中国前往“达沃斯论坛’’代表团的领队级别就越来越高;到1996年朱镕基同志带队前往时,中国已经成为论坛关注的中心……王名:一个健全的社会是缺少不了民间组织的张侃: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和“角色定位”都在变汤敏:“五个统筹”把市场视野和机会都扩大了钟朋荣:我正在转型陈东琪:政府今后需要更多地眼睛向外刘福垣:“以人为本”是对“发展”最高最根本的看法
-
国家的事胡平著本书是胡平继《千年沉重》《战争状态》《第三只眼看江西》之后,再次推出的最新力作,是作者从2001~2003年行走于大江南北,与周伟林、史晋川、魏达志、曹辛、张宇、陈东有、孟建柱等经济文化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及地区党政要员的对话录。笔者通过大量的事实及相关专业人士所做的社会现象透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政治经济底层的真相。对东西部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差异及落后省份的成因鞭辟入里,毫不讳言。温州凭什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发展为今天足迹踏遍海内外的经济名城?而曾以中原大省自居的河南为什么在经济大潮中举步维艰?当年大力推崇“学而优则仕”的江西现在又面临着什么……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将一一得到解答。可以说,本书帮助国人揭开了被短期繁荣现象及不切实际的幻想所掩盖的真相,使我们得以更为清醒地认识当前所处的环境及派生出的一些问题,从而面对现实,成功地完成这场无可避免的社会转型。作者简介:胡平,男,1949年生于南昌。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代表作:《千年沉重》《战争状态》《第三只眼看江西》。目录:序第一部饱满又参差的风景“父爱主义”遗忘的地方浙江,自下而上的力量由珠三角看中国城市群长三角正在超越珠三角——兼论“精神气质”2003年,一堆明丽的篝火第二部爱恨交织的土地守望安徽白云黄鹤的地方曾记否,美少年的湖南河南:负重与迂曲“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政治家下政客的区别不仅仅是“江西现象”第三部今天曾经的驿站成也萧何,败也肃何——走进明朝之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走进明朝之二曾经讼风如潮——走进明朝之三光荣与耻辱——走进晚清之一读书,从上册读起——走进晚清之二星火成炬,坚洋故我——走进晚清之三第四部心近海自来中国在海中赣亦在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