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京剧第一科班

京剧第一科班

作者:姜斯轶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ISBN:9787300231709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梳理喜(富)连成社科班存在的历史,同时追溯其继承的前代京剧艺术传统,探讨京剧教育史上“科班”这一类重要人才培养机构兴起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同时展现京剧教育由一种传统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向转型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姜斯轶1983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0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并加入人大话剧团。2005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京报》、“榕树下”网站,任记者、编辑,业余在报刊发表戏剧文化类文章。2007至2008年,参与制作“中日版”昆剧《牡丹亭》、歌舞伎《杨贵妃》日本京都及北京公演,并主笔创作歌舞伎《杨贵妃》中文唱词。201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师从周华斌教授,主修中国戏剧史,201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师资博士后。著有《丑行宗匠马富禄》,以及报告文学《总理五日》、《改变》等。曾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目录
绪 论1
一、选题来源、意义和目的1
二、相关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5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7
第一章“前喜(富)连成社时代”的北京地区京剧教育机构概述9
第一节 道咸同光诸科班(1900年以前)11
一、诸科班基本情况概述11
二、关于这一时期诸科班的分析22
第二节 作为京剧教育机构的“私寓”26
第三节 喜(富)连成社科班创立的蓝本——小荣椿科班37
一、小荣椿科班的艺术脉络37
二、小荣椿科班的市场运营和艺术特色39
第二章 喜(富)连成社市场地位与艺术风格的确立44
第一节 从草创到在市场立足:喜连成时期(1904—1912)45
一、喜连成的创办过程45
二、喜连成所处的京剧市场环境48
三、喜连成在市场竞争中的突围55
第二节 走向鼎盛:富连成时代的前半期(1912—1933)60
一、1912—1933年的北京京剧市场概述60
二、1912年到1933年富社自身运营概况62
三、富社与其他科班的市场竞争65
第三节 富社的危机、中兴与解体(1934—1948)77
一、富社1930年代初面临的两次危机及其影响77
二、1934—1948年的北平京剧市场:商业化运营模式走向极端83
三、富社“中兴”时期的市场运营与竞争89
四、富社的衰落与解体95
第四节 喜(富)连成社科班的市场竞争方式与艺术特色97
一、富社的剧目优势97
二、富社的人才优势101
三、富社的戏价和成本优势103
第三章 喜(富)连成社科班的教育模式106
第一节 喜(富)连成的职业演员培养方式106
一、入科:从“介绍”到“写字儿”106
二、学戏:从“练功”到归行119
三、频繁而大量的演出实践122
四、作为学员行为准则的《梨园条例》132
第二节 喜(富)连成的基本教育思想137
一、以“培养教育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烟”为终极目的与使命138
二、整体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方针139
三、技艺、品行教育并重的思想143
第三节 喜(富)连成教育模式的延续与扩展152
一、富社教师团队的建立与本社青年教师的培养152
二、富社艺术脉络的扩散与再传播160
第四章 喜(富)连成社科班向现代学校模式的贴近165
第一节 富社改革的参照体——中华戏校165
一、中华戏校的组织架构165
二、中华戏校的师资力量与戏曲教学167
三、中华戏校向现代艺术职业教育迈进的特征172
第二节 富社的管理模式与改革179
一、富社的组织架构179
二、富社的改革措施182
第三节 传统戏曲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现实压力与趋势188
一、富社对于改革的保留态度188
二、市场生存压力对于改革实施的影响191
三、新旧戏曲教育融合的趋势199
余 论198
第一节 市场环境与京剧科班教育关系的再讨论198
第二节 喜(富)连成社的历史角色定位与科班模式得失202
第三节 对“喜(富)连成社科班现象”形成原因的再讨论206
附 录209
参考文献253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