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

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

作者:张慧瑜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ISBN:9787106044909

定价:¥4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文化魅影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是张慧瑜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来解读新世纪以来流行的国产电视剧的成果,是2015年出版的《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的姊妹篇。作者选取了八种有影响的电视剧题材,分别是新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谍战题材影视剧、工人题材影视剧、主旋律题材影视剧、现实题材影视剧、宫廷题材影视剧、青春题材影视剧和抗战题材影视剧。对于这些热播剧,作者主要讨论如下问题:一,不同影视剧类型的转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二,电视剧对中国当代历史的重新改写;三,如果把电视剧看成是一座文化舞台,那么占据舞台中心的青年小资、白领与处于舞台边缘和背面的社会底层就成为中国社会的隐喻,这涉及建构新的社会主体和安置作为他者的社会底层的问题;第四,主流价值观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慧瑜,男,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出版专著《视觉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呈现》,电影评论集《感官世界的灵魂》,发表《看不见的中国电影》、《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试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和话语结构》等多篇论文。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及其政治功能
第二节 主流价值观的重构
第三节 社会伤口与文化治疗
第四节 国产电视剧的三重转型
第五节 “重写历史”与新的主体
第一章 新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历史记忆与主流价值观
第一节 “英雄传奇”的谱系与改写
第二节 “历史与冷战记忆”的缝合与和解
第三节 “社会伤口”的遮蔽与呈现
第四节 无法清除的“怪味”与精神治疗
第五节 批判知识分子的位置
第二章 谍战题材影视剧:后冷战改写与文化征候
第一节 跨越冷战、后冷战的谍战片
第二节 谍战剧的演变:从“女特务”到“兄/长”
第三节 《潜伏》:忠诚、背叛与被杀死的“信仰”
第四节 《渗透》与谍战剧的新功能
第五节 《北平无战事》与民国史观
第三章 工人题材影视剧:后工业时代与两种工人故事
第一节 他者的“魅影”与后工业社会的浮现
第二节 从“外来妹”到社会底层:“农民工”形象的变迁
第三节 《大工匠》与“工人阶级”的文化乡愁
第四节 打开锈住的记忆
第五节 “视而不见”的主体
第四章 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与“革命”握手言和
第一节 主旋律的叙事困境
第二节 “红剧”绽放与主流价值观的重建
第三节 作为修辞的“墓碑”
第四节 长征故事与《十送红军》的意义
第五节 “平凡的世界”如何可能
第五章 现实题材影视剧:家庭伦理与文化怀旧
第一节 产业转型与“限娱令”的市场效应
第二节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怀旧剧”的文化想象与“80年代”的浮现
第四节 《乡村爱情》系列剧中的农村想象
第五节 《老农民》为何看起来如此“老”
第六章 宫廷题材影视剧:“宫廷”的蜕变与权力想象
第一节 “宫斗”乍起
第二节 “江湖”的消失,“后宫”的浮现
第三节 从“宫廷”到“后宫”
第四节 理性化的“铁笼”与“政治”想象的危机
第五节 “腹黑女”变身“情怀男”
第七章 青春题材影视剧:青春文化和社会变迁
第一节 青春文化的由来
第二节 青春剧的正能量与腹黑化
第三节 《蜗居》与中产梦的幻灭
第四节 《浮沉》中的白领视野与国企想象
第五节 《欢乐颂》与阶层分化时代的职场剧
第八章 抗战题材影视剧:以胜利者的名义与新的抗战记忆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的抗战叙述与主体位置的悬置
第二节 以“胜利者”的名义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性质与两种史观的转变
第四节 抗战胜利的暖昧性与被遮蔽的历史叙述
第五节 抗战影视剧的五种创作类型
结语 国产剧的文化创造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