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上课: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作者:曹晏平 编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ISBN:9787553741680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课堂转型作为当前上课的重要落脚点。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流程乃至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上课不仅要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要启发生成性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思。
作者简介
曹宴平 上海市特级教师,闸北区中兴路小学副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上海市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上海市小学音乐教材审查组专家。多次在全国教学评比中获奖,多次在全市范围进行专题讲座,指导的青年教师和学校打击乐团多次获全国、全市比赛一等奖。出版《打击乐配器》一书,在《中国音乐教育》《上海教学研究》《新教育探索》《上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探索》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如何进行备课的基础分析?
1-1 与《课程标准》“对表”
1-2 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1-3 对照标准分析教材特点
1-4 分析教材单元的教育价值
1-5 分析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
1-6 明确核心概念或重点知识
1-7 针对学生的教材难点分析
1-8 对学生的整体分析与把握
1-9 学生群体内差异度与影响因素
1-10 掌握少数“学困生”情况
1-11 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群体特点
1-12 确定可以采取的教学模式
第二部分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2-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2 明确学科与单元教学目标
2-3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方法
2-4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方法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方法
2-6 用好教材的基本思路
2-7 如何根据学情调整教材
2-8 补充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2-9 如何把教材转化为课堂学习内容
2-10 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环节
2-11 教与学的方法及其选择
2-12 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思路
2-13 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2-14 课堂提问的层次设计方略
2-15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要求
2-16 学生各类作业的规范设计
2-17 教学板书的设计方略
2-18 “低结构”教学设计的尝试
第三部分 如何配合教学进行相关资源开发?
3-1 变教案为育人的学习资源
3-2 “导学案”的内涵与外延
3-3 “导学案”的基本设计要求
3-4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计划设计
3-5 “学习准备期”的单元教学设计
3-6 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课件的总体设计
3-7 教学课件中的文字录入技术与要求
3-8 教学课件中的图像插入技术与要求
3-9 教学课件中的音频插入技术与要求
3-10 教学课件中的视频插入技术与要求
3-11 教具的设计思路与技术
3-12 学具的设计指导与要求
3-13 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部分 如何整体完善备课的成果?
4-1 教学反思与“课后备课”行为
4-2 备课质量评价指标
4-3 如何评价备课质量
4-4 备课质量评价结果
4-5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4-6 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4-7 教学反思的途径策略
4-8 教学反思的价值考察
4-9 完善教案的“后备课”行为要求
4-10 完善备课的“场备课”行为要求
4-11 完善备课的“数字化备课”行为要求
4-12 课例积累与教师的自我发展
后记
1-1 与《课程标准》“对表”
1-2 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1-3 对照标准分析教材特点
1-4 分析教材单元的教育价值
1-5 分析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
1-6 明确核心概念或重点知识
1-7 针对学生的教材难点分析
1-8 对学生的整体分析与把握
1-9 学生群体内差异度与影响因素
1-10 掌握少数“学困生”情况
1-11 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群体特点
1-12 确定可以采取的教学模式
第二部分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2-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2 明确学科与单元教学目标
2-3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方法
2-4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方法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方法
2-6 用好教材的基本思路
2-7 如何根据学情调整教材
2-8 补充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2-9 如何把教材转化为课堂学习内容
2-10 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环节
2-11 教与学的方法及其选择
2-12 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思路
2-13 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2-14 课堂提问的层次设计方略
2-15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要求
2-16 学生各类作业的规范设计
2-17 教学板书的设计方略
2-18 “低结构”教学设计的尝试
第三部分 如何配合教学进行相关资源开发?
3-1 变教案为育人的学习资源
3-2 “导学案”的内涵与外延
3-3 “导学案”的基本设计要求
3-4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计划设计
3-5 “学习准备期”的单元教学设计
3-6 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课件的总体设计
3-7 教学课件中的文字录入技术与要求
3-8 教学课件中的图像插入技术与要求
3-9 教学课件中的音频插入技术与要求
3-10 教学课件中的视频插入技术与要求
3-11 教具的设计思路与技术
3-12 学具的设计指导与要求
3-13 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部分 如何整体完善备课的成果?
4-1 教学反思与“课后备课”行为
4-2 备课质量评价指标
4-3 如何评价备课质量
4-4 备课质量评价结果
4-5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4-6 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4-7 教学反思的途径策略
4-8 教学反思的价值考察
4-9 完善教案的“后备课”行为要求
4-10 完善备课的“场备课”行为要求
4-11 完善备课的“数字化备课”行为要求
4-12 课例积累与教师的自我发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