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
财政文学 总第11期宁新路《财政文学(2015.12 总第11期)》是由财政部财政文学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主要刊发财政系统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各界作者创作的反映财政人、财政事的文学作品,涵盖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对财政工作者是一本陶冶情操的好书。
-
税收学术讲堂李万甫《税收学术讲堂(第1辑)》收录了《中国税制改革新阶段》《世界税制发展的若干趋势》《中国已进入税收增长模式转型期》《税收基础理论研究》《税制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等文章。
-
无锡市地方税务年鉴无锡市地方税务年鉴编纂委员会《无锡市地方税务年鉴(2014-2015)》介绍了无锡市地税局2014-2015年地方税务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2014-2015年度的各项统计资料及经济指标。内容涉及:税政管理、征收管理、税收法制建设、稽查管理、风险管理、纳税服务、税收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及群团、基层单位工作等。
-
股权转让税收实战与风险详解古成林本书共27章,涵盖了股权转让企业重组税收大部分常见领域,从内容体系上分为:股权转让基本规则、基本处理、基本计算部分(第1至8章),详解境内免税股权转让重组和资本税收规则(第9至16章),详解跨境股权转让免税重组规则(第17至20章),股权激励与资本市场相关股权转让税务进阶(第21至25章),股权转让重组并购税收理论进阶(第26至27章)。为帮助读者更好掌握书中重要内容,本书包含配套图表520余张,使用案例70多个,全方位成体系地为读者规划了一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股权转让税收学习路径。
-
非税收入征缴实务丁正智了帮助税务干部更好地了解非税收入,适应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的工作要求,在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党委和院领导的支持下,《非税收入理论与实务》一书得以出版。本书一方面,是为了从源头上清本正源,力图说明非税收入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演变;另一方面,结合税务机关目前普遍征收的非税收入的征缴实际,力图说明非税收入的基本政策和管理实务。本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非税收入的基本概念、种类划分、征管体制改革、税务机关普遍征收的非税收入。
-
产业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影响研究王丽丽本书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对产业政策的核心理论、制度背景以及实证发现进行系统总结,结合中国的制度特征,重点阐述产业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以及产业政策实施的经济后果。主要内容包括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中国产业政策发展的总结与反思;产业政策中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产业政策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产业政策与企业利润分配;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产业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有效性评估。
-
社会保险费征缴实务丁正智伴随着社会保险费和部分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至税务部门,我国90%以上的财政收入都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税费皆重征管格局已然形成,税收工作更广泛深入地融入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本书从理论、政策、征管三个维度,对社会保险费及税务部门普遍征收的非税收入进行详尽的梳理和分析,并从征管实践出发,对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的执法风险防范、统计核算分析、税费联动管理、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帮助读者提升相应的业务能力。本次修订对法规、政策运用、实务指南等板块进行更新修订。
-
全税(费)种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贺志东本书共19章,分为综合篇、货物和劳务税篇、所得税篇、财产和行为税篇、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篇,介绍税收法规、税种分类、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税费政策及实务操作,辅以实际案例,深入分析税收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本书的特点在于集税收基础知识、实务操作及实际案例于一体,全面、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知识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内容全面、案例实际、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税务人员全税(费)种业务知识必刷必练习题集税收实战编写组本书是专门针对税务人员编写的习题集,内容涵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印花税等各类税种及相关费用。本书旨在帮助税务人员提高分税种(费)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税务服务。本书配有大量的习题以及答案解析,让读者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分税种(费)业务能力。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税务机构和税务从业人员,包括税务局、税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等。同时,本书也适合企业财务人员、会计师及其他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
中国税务绩效管理国家税务总局课题组 著中国税务绩效管理的编制,遵循“实现平滑平稳升级”总原则,立足于保持现行制度体系相对稳定,以实施战略绩效管理为导向,以规范指标设置和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以加强信息技术支撑为依托,特别是对4.0版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改进,力求形成相对成熟定型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总体上,通过改进绩效内容相互交叉之处,使目标带领更加明确;通过改进指标撬动功能削弱之处,使关键指标更加凸现;通过改进领导责任不够明确之处,使组织领导更加有力;通过改进有关考评规则欠妥之处,使激励约束更加有效;通过改进相关工作尚未关联之处,使督查考评更加融合;通过改进闭环运行仍不紧密之处,使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通过改进基层考评负担较重之处,使减负效应更加明显;通过改进信息系统功能单薄之处,使信息支撑更加强大;通过改进机构人员不够稳固之处,使组织保障更加完善;通过改进宣传培训相对滞后之处,使绩效文化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