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
-
企业融资创新研究李志斌 蒋小康本书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不同阶段的投融资为主线,反映科创板设立并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等创新与变化,结合我国企业融资实际情况介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及其应用情况。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在介绍相关理论的同时,本书还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解读,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
-
金融人才能力标准与实践教学规范研究王小燕 著暂缺简介...
-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监控与治理研究尹威本书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研究对象,以风险形成、风险特征、风险溢出、风险监控、风险治理为主线研究了其发展演进趋势和规律,提出了治理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八个部分:首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评,构建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和梳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三,解构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事件的特征,分析了其形成的驱动因素;第四,探讨互联网金融平台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第五,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特征,研究建立风险评估与监控模型;第六,基于算法研究互联网金融平台个人信用的评估手段和方法;第七,解剖代表性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数据治理结构,评价其数据治理水平;第八,提出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治理的对策建议。
-
中国证券基金的投资潮涌研究杜威望本书对基金投资潮涌进行系统化研究。首先,基于行为金融、潮涌现象和物理共振对基金投资潮涌进行理论构建。其次,从股票市场本身、上市企业投资水平和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福利水平三个方面研究基金投资潮涌的危害性。后,研究基金投资潮涌的预测模型和防控对策建议。
-
资金担保链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研究李思呈.
-
金融排斥、金融密度与普惠金融李建军等《金融排斥、金融密度与普惠金融——推进公平、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现代化服务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融排斥、金融密度差异与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学术著作,《金融排斥、金融密度与普惠金融——推进公平、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现代化服务体系》构建起金融排斥效应、金融密度差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揭示金融排斥的根源、金融密度差异的影响、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的信息化实现机制,提出了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差异化调控与监管政策。《金融排斥、金融密度与普惠金融——推进公平、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现代化服务体系》突出了学术研究的特色,从理论角度阐释金融排斥、金融密度与普惠金融三者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突出了实证研究的技术创新特色,体现在金融排斥、金融密度和普惠金融计量指标体系设计,以及从宏微观视角检验金融排斥的效应、普惠金融实践的经济发展绩效与银行财务绩效等方面。
-
投资者关注杨振华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对处于转型中并依然以散户为主的中国证券市场,股民与网民高度重叠,网络金融终端已成为投资者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市场行情、开展交易活动的主要平台,平台中用户生成内容(UGC)所构成的大数据情景为研究投资者关注行为引入了新的视角。本书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海量的投资者生成内容详细分析和检验了其在股票市场中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通过构建投资者群体关注行为模式生成模型,为识别投资者关注行为内在机理做出探索性尝试,并从投资者关注视角检验了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的存在性,发现了投资者关注度在价格动量中的非对称效应。
-
公司创业投资戴维奇等著.
-
股权结构、投资行为与资本脱实向虚文春晖 著暂缺简介...
-
全球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再测度及其经济效应彭红枫等《全球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再测度及其经济效应》对IMF披露的《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进行信息提取和分类,梳理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并进行权重赋值,构建了全新的资本账户开放数据库(GKAOPEN),对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资本账户总体和11个子项的月度、季度及年度开放程度进行了测度。基于该特有数据,探讨各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细节特征与动态变化,分析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动态溢出效应,识别资本账户双向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因果关系,探究资本账户双向开放与汇率失衡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