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
-
港口供应链融合与绩效优化王圣 著港口供应链融合涉及多个国家、不同文化,如何实现各方利益共享,构建稳固的命运共同体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反多边主义思想抬头的背景下,港口供应链融合所产生的绩效改进效应,能够从理论层面证明“合作与开放”是适应当前经济环境,实现互利共赢理念的唯一出路。从海运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生产环节的后移导致与之配套的物流环节必须实现精准服务和无缝衔接,这对物流供应链各节点部门的协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促使供应链进行纵向整合。本书对港口供应链中的每一个节点部门分别建立了行为模型,将原先独立的企业经营行为纳入供应链的总体框架中,构建了节点行为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第一,从物流服务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港口供应链覆盖了海运物流成本产生的全部环节,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需求的影响。第二,从供应链角度分析节点部门的行为和绩效更加符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以往从微观层面出发,强调个体竞争能力的研究模式。第三,通过用理论模型的方式刻画各方之间的影响路径,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地判断节点的某项具体行为将对自身和供应链总体绩效产生何种效应。第四,在上述基础上,对港口供应链的绩效分析整合了所有节点部门的行为函数,使港口供应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
金陵关十年报告陈勇 著,[清末民国] 金陵关税务司 编,张伟 译本书以1892-1931年金陵关税务司编写的四个十年报告为依据,通过对原文的翻译,为广大读者了解晚清民国南京的贸易、关税、航运、金融、产业、交通、地方行政、司法治安、军事、卫生、社会管理、教育、文艺、人口以及媒介等,提供了可信的一手资料,是近代南京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海关税务司,是近代执掌中国海关的**机构,负责海关的管理、贸易、税收、航运等事务,同时调查所在城市的灯塔、河道、市政、人口、教育、媒体等,编纂出版了大量珍贵的调查资料。本书于2014年出版,此次出版修正了原来的错误、调整了部分翻译不通顺的语句,并收入文学之都海外译丛。
-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措施分析世界海关组织 著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于2017年正式生效,作为该协定的成员国,我国目前对该领域的探讨和分析较少;随着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升贸易便利和对外贸易的服务成为我国海关通关改革的主线。 世界海关组织从海关的角度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各项技术措施条款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项技术措施条款的要求和益处,还解释了《贸易便利化协定》规定与世界海关组织50多个文件和工具之间的关联。 为此,贸易便利化领域专家将该文件翻译成中文,有利于海关人员理解《贸易便利化协定》以及指定海关政策,将协助我国进一步落实《 “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里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要求。
-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及实证研究孙才志 等 著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顺应海洋世纪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海洋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及实证研究》分为理论篇、政策篇、实证篇三部分。理论篇以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为切入点,梳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及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内涵及形成发展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体系;政策篇探讨分析海洋经济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海洋经济政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和关键路径;实证篇探讨海洋资源开发、资源消耗与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科技之间的关系,分析海洋经济发展演变规律,测度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情况,研究结果对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具有参考价值。
-
中国近代海关史陈诗启 著海关和人民两大出版社联袂推出的《中国近代海关史》是近代海关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专著。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海关的起源、发展、活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内容一方面包括了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从酝酿、建立到1950年在中国国土上最后消失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持续反对外国控制海关的斗争过程、成果和意义。
-
国际贸易实务白云涛 等 著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涉外经济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程。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国际商贸规则实务;第二篇,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条款、商订与履行; 第三篇,国际贸易方式;第四篇,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实务。全书共二十二章。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 ,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参阅了诸多同行的著作文献,用平实浅显的语言展现了国际贸易实务深奥 而系统的理论、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使教材更加系统、实用。 本教材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 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研究、教学、实际业务工作的高校、企业人 士及相关政策制定人士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汇编》编委会 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全面推进海关法治建设,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营造崇尚法治、 尊崇法律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汇编》 编委会结合海关总署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国务院 “放管服” 改革、 机构改革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海关业务改革及与之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领域取得的有关成果, 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汇编 (2021 年版) 》。 全书分为上、 下两册, 上册包括作为海关执法依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及现行有效的海关总署规章, 下册为与海关执法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合计收录法规文件 267 件。
-
承接国际外包对中国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杨文芳 著承接国际制造业外包和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显著特征,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评估和正确检验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承接国际外包对中国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实证角度,就我国外包的测度与历史发展演变、承接外包对我国劳动需求、行业生产率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该书先对外包的定义和内涵做了辨析,并总结归纳了几种常用的测度指标。在外包的生产率效应的实证中,该书采用马尔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再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就外包的行业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外包的劳动需求效应的研究。首先就外包影响劳动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再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就外包的行业劳动需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中该书从承接外包的角度,就外包的劳动需求效应提出假设,并采用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我国2002~2007年的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外包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中,首先介绍了产业升级的含义和层次,产业升级共分为工序升级、价值链升级和产业链升级三个层次,以案例分析方法说明就外包对我国产业三个层次升级的影响做出分析,最后就我国企业国际化道路提出启示和政策建议。
-
间接贸易的测量方法、理论逻辑和发展路径研究彭徽 著通常,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贸易的行为。本书援引World Steel Association定义,间接出口指某产品隐含在其他货物出口中,间接发生的出口,如船舶和汽车的出口中,带动着钢材的间接出口。相应的,将直接出口定义为某产品以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如出口钢铁。缘于间接贸易的“隐蔽性”,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并未将“间接贸易”纳入分析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均造成显著冲击,但产品内分工将持续深化,间接出口扩张趋势不改,迫切需要推进间接出口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水平。不禁思考,间接出口应如何测度?间接出口的驱动因素为何?间接出口的经济影响为何?综上所述,间接贸易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对间接贸易发展规律的认识函待提升。聚焦上述思考,本书工作重点集中在三个部分:一是,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提出间接贸易测量方法,并对比World Steel Association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研究报告,检验间接贸易测量方法;二是,基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构建间接贸易的贸易理论,并进行实证检验;三是,依据间接贸易定量分析工具和定性分析框架,揭示中国间接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间接贸易发展路径。
-
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商科教育研究赵德海 著《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商科教育研究——赵德海学术思想与重要成果举要》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在经济、流通理论与运行应用方面。一,系统研究现代商品流通的概念、功能、地位,提出了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点要素,提出并完善了建设城乡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与标准;二,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招商引资与产业链、供应链的逻辑关系,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成的基本理论等;三,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遵循商品流通规律可以开展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结构优化与升级的理论演进,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在资源型城市和区域发展中,结合黑龙江省制造业现状以及服务外包产业特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思路和对策;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要构建“大东北经济圈”构想,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竞合”与“共赢”,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