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经济
-
旅游型海岛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曹威威,孙才志 著本书以自然地理学中的人海互馈关系为研究视角,首先构建由渔业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构成的复合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系统,分析系统中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活动与渔业资源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其次利用渔业生态足迹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技术、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分别评价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系统的生态压力、生态效率和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长山群岛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后提出长山群岛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对策。
-
迈向乡村振兴的反贫困长效机制法治保障唐梅玲 著《迈向乡村振兴的反贫困长效机制法治保障》以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为依托,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民族和国家阶段性反贫困为基本视角的分析方法,在评析国外反贫困(社会救助)制度实践的基础之上,将贫困治理置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与脱贫攻坚紧密衔接,构建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可行路径。所谓反贫困长效机制的法治保障,是指运用法治理念、原则、主体制度、方式制度、程序制度等,保障反贫困的规范化、制度化。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需明确反贫困长效机制须遵循的原则,即公益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另一方面,需梳理反贫困长效机制的理论支撑,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的法治保障。
-
河南省培育新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研究刘宁 著本书以河南新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户”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并从如何培育新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逐步减少传统农户的生产;加大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新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中的主力;做强小麦面粉业和食品加工业,使其真正成为新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中的龙头;以三产融合为抓手,培育大型的小麦产业化经营联合体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和主张,对着力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搞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化农场等粮食生产组织的有机结合,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
村庄规划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报告赵雲泰,田志强 编本书为2017年度村庄规划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报告,高校师生通过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宣讲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知识,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调研与规划编制等形式志愿服务活动,既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学习、实践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机会,又将所学所思服务于基层,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振兴助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年关心农村、服务农村,培养了新时代青年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中国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发展研究王强 著煤炭和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均离不开二者的协调运行。我国矿产资源的禀赋特征造就了以煤为主、以电为核心的能源发展格局。建国70年来,我国煤炭和电力行业发展迅猛,但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纵向协调性差、中长期合同违约率高等问题却导致煤炭与电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使得促进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运行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2020年,我国将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这将使得煤电能源供应链相关企业面临被替代和成本增加的风险。同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我国陆续出台了去产能政策、煤电联营政策和中长期合同政策等相关制度。相比于过去,新的政策环境带来新的机遇和风险,需要考虑这些政策对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影响,对于提升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运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书以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运行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现问题—构建模型—算例分析”的逻辑链条,分别对低碳政策、去产能政策和煤电联营政策下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运行问题,基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煤电能源供应链中长期合同履约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煤炭与电力周期性冲突原因并讨论煤电能源供应链协调运行机制及优化模型。
-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董晓波,刘巍本书是安徽财经大学供销合作经济研究院专家组,会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专家组连续多年共同研究课题项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全国供销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第二部分,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加快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四部分,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服务乡村振兴专题研究;第五部分,全国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专题研究;第六部分,“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第七部分,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第八部分,2022供销时事情况报告。全书内容新颖、前瞻性强,是一本较好的供销合作经济研究和学习方面参考资料书。
-
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李想,于志慧本书是安徽财经大学供销合作经济专研专家组连续多年研究课题项目之一。全书在对2021年合作经济研究基础上,对2022年合作经济走向进行较为前瞻性的研判。主要内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研究报告、其他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报告六个部分组成;是系统研究、客观揭示、分类评价、问题诊断、制度安排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全书层次分明,理论性强,是一本较好合作经济方面学习参考资料书。
-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邱尧荣 编本书以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为宗旨,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原理、体系构架与内容概要入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林地保护利用的战略研究、科学布局、全面保护、合理利用、治理能力建设等规划内容;并结合实例系统介绍了林地质量评价、林地保护分级、林地用途管制、林地定额管理、规划实施管理、规划专题图制作、公众参与式规划等专题内容。
-
三农印记樊晓民 著“三农”作为一个概念,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之后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使用。作者在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省财政厅的坚强领导下,无数次上北京,汇报工作,争取中央对陕西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县乡,了解基层情况,探讨如何完善农村改革相关政策;访农户,了解农民需求,宣传党的“三农”方针和惠民政策;伏案头,拟定改革政策制度和工作方案;细算帐,核实相关基础数据和资金分配;寻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走田间,督导农村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本书精选了自2001年以来,作者从事“三农”工作所形成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问题探讨及感想感悟等文稿数十篇,内容涉及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村级组织运转、乡镇财政管理、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多个方面。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型潘泽泉 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014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这标志着有序推进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本研究源自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理性反思与对社会变迁和社会整合问题的强烈关注。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农业转移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市民的转化,实现社会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跨学科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驾驭得好,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可以比较顺利推动,处理不好也可能造成重大不稳定因素。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国家调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政策为主题,将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发展纳入国家的社会政策框架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国家调整农业转移人口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群体市民化提供充分的学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