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经济
-
住房财富与家庭经济行为研究蒋佳伶 著暂缺简介...
-
云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杨子生,王佳,朱科 等著暂缺简介...
-
民族地区碳贫困与碳交易减贫研究付寿康图书简介本书获2019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9136)江汉大学2019年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
绿色发展理念下构建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张彩云著本书分析了构建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突破点、路径及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其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多元共治视角,提出制定权责匹配的激励机制,以形成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二是将“溢出效应”“竞争效应”等理论嵌入中国式分权理论之中,结合计量方法阐释“块状治理”模式带来的“逐底竞争”和“污染避难所”等问题;三是总结政府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即通过合理的治理责任分配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动各方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四是关于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难点的分析为多元共治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证依据;五是为激励多元参与提供了解决方案,即以财政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工具的作用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并以环境效率为考核评价指标,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
冰雪旅游发展论韩元军我国冰雪旅游重构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冰雪旅游空间新格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形成的,既有冰雪设施和产品供给方面的因素,更有市场驱动的需求方面的因素。“三足鼎立”就是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个区域。其中,东北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3亿冰雪旅游人次、5000亿元收入的超大规模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京津冀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500亿元收入的超强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新疆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000亿元收入的超快发展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两带崛起”是指西藏、青海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观光旅游带和以四川、贵州、湖北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这两带均蕴含着“十四五”末期实现5000万冰雪旅游人次、1000亿元收入的巨大市场潜力。冰雪风景吸引人,冰雪故事感动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成功举办,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冰雪旅游的美丽风景,展示了重要冰雪旅游城市、乡村、景区完善的商业设施、特色美食、风土人情、传统冰雪文化和时尚冰雪文化;向世界讲述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三亿人上冰雪”的旅游故事,讲述了因冰雪旅游而实现乡村脱贫、中国冰雪旅游与世界广泛交流合作、中国游客盼望出境冰雪旅游的故事。中国冰雪深度融入了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冰雪。未来,我国冰雪旅游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朝着大众化、品质化、现代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的大国现代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为早日实现冰雪强国梦不懈奋斗。
-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模式及技术创新路径刘嘉 著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本书提出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包括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和促进应急企业创新方面的政策建议。
-
文化蓝皮书李炎,胡洪斌,胡皓明本书对普洱茶主要产区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状况,茶文化消费市场的走势,普洱茶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双向赋能,普洱茶对地方经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作用,以及普洱茶文化写作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基于高校学术研究机构作为第三方相对客观的视角,深入分析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利用高校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助推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性金融减贫研究周孟亮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虽然贫困已经消除,但金融服务相对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这个话题是将一直存在,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需要持续性金融服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金融减贫问题。乡村振兴时期金融减缓相对贫困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不足。全面乡村振兴时期,“三农”金融有不同的服务重心,终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三农”金融不是完全政策性金融,应该更多的体现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则。为扶贫开发事业服务,这是金融机构的任务和责任,但也应该将服务减贫开发融入机构发展战略之中,将服务贫困人口内化于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进行。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要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全面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依然繁重,我们需要“回头看”,认真审视金融减贫的本质、内涵和不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农村金融市场运行规律,避免短视行为损害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性金融减贫模式,更好的服务全面脱贫,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
中国实时竞价广告产业新发展战略研究蒋洛丹 著暂缺简介...
-
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陈楠著本书通过构建包含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模型,刻画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检验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持续、稳健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技术红利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人工智能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增长,但行业影响的异质性特征显著,离散制造行业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和技术收益明显高于流程制造行业。本书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本质及经济社会影响,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