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妮雅,王慧军 著
为了解决中国枣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需求侧着手,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今后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未来不同消费结构下的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业有效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枣产业发展仍有巨大潜力的结论。为了满足有效需求,中国枣产业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对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革,从而达到增加有效供给、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的目标。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采用地区集中度、资源禀赋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分析枣产业的生产区域布局、资源禀赋情况和专业化程度,发现中国枣产业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不同枣产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采用比较分析法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法,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并比较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情况,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枣产业仍以传统流通模式为主,与“合作社 农户”和“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流通模式并存。不同流通模式下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的利润分配比例不均衡,为了解决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Shapley值法测算出各利益主体的合理利润分配比例。经Shapley值优化后,枣农和加工商的利润分配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中国枣产业链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来实现不同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发现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