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鲍宗豪著全球化的步伐一直在前进,它从遥远的历史和空间的边缘走到我们眼前,将人类置身于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变化趋势看,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全球化空间、全球化时间成为社会时空结构的主要衡量维度,以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整个生命状态都必需在全球化所勾勒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真实、丰富地展现。舍弃全球化对现实人类社会整体存大方式的思考,或者仅仅把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术语在具体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加以应用,而不深入思考它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就会在各种迥然不同的全球化见解和行动面前,不知所措,无所作为。 本书的论题依作者用意,在于探讨全球化引发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并对这些新的现象提出我们关于如何通过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科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条件下,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
世界经济入门(美)兰迪·查尔斯·埃平著(Randy Charles Epping);胡汉辉译·本书是每一个非经济学专业初学者了解世界经济的基础读物。·当媒体越来越多地关注世界经济,当新的经济学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您是否了解什么是世界经济?如何比较世界经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衡量财富?什么是自由浮动货币?什么是虚拟货币?什么是资本市场?什么是货币供给?什么是衍生工具?什么是股票期权?什么是七国集团?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要想在世界经济中游刃有余,我们需要学会一套新的经济知识和经济语言。
-
亚洲的重生(英)弗兰克-于尔根·里希特(Frank-Jurgen Richter),马家敏(Pamela Mar)编;傅克华,郎平,林季红译;傅克华译世界经济论坛是致力于改善世界状况的独立国际组织,该论坛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处理一些全球问题的合作机构,尤其是那些涉及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该书凭借亚洲独一无二的网络系统,针对亚洲区域如何应付自身的政治变革以及国家管理的挑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该书的独特之处就是由一些国际有成就的领导人撰写汇集而成,给出了亚洲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改变区域动作方式,预示着传统观念也在逐渐转变,同时也说明了要想了解亚洲,就应该看一看那些重大机构领导人的态度和愿望
-
德国社会发展研究马桂琪,黎家勇著国际问题研究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国际问题研究并非学科概念,含义很广泛。国际战略研究、安全研究、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大国关系研究、中外关系研究等等,这些学术研究的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有大量的前沿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国际问题研究在社会科学中是应用性、时间性很强的一个领域,它应该立足于中国,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为中国的决策服务。
-
经济—社会史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是国际新兴的一门学科,在我国也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汇集了国内著名史学家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下编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现状。有助于中国读者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经济—社会史学科的理解。<
-
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编辑推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2001年10月19~20日首届“中法学术论坛”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国内外30多名学者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疑的科学态度,就21世纪的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双边合作与研讨。学者们交换了观点,并提出利用机遇、迎接挑战的应对措施。全书内容丰富,有些作者的论述鞭辟入里,探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的时代针对性。
-
全球化与新经济王逸舟主编;《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编做研究的人比起其他职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思想和影响时政。话虽这么讲,但真正能够使其思想或理论留在历史上的研究人员,或者说,能够让实践确认自己观点具备某种真理性的分析家,数量是非常少的,也许不到研究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有幸成为那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研究者,必须有(或者说至少要有)锐利的目光、敏感的直觉、严谨的逻辑和扎实的功底。在我看来,被《全球化与新经济》一书收入的二十多篇论文,比平日里人们见到的多数文字,更有机会靠近这个行列。它们的作者,虽然观点不一、水平各异,但更有可能使自己的分析结论经受较长时间的检验。为此我要向他们表示祝贺。这不代表编辑部、出版社和主编本人赞同各位作者的观点,不等于他们的论文不存在缺失,而是说他们的文字比较有自己的思想,更容易激起争鸣的火花,自然读者也更愿意阅读这类文章。
-
可持续国际经济发展论石士均 等著国际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推动全球经贸活动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研究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环境与贸易的相互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它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诸多理论见解和看法;分析了环境成本及其内在化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指明了现行国际经贸关系中的种种非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了WTO规则体系对环境-贸易的影响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概述了世界主要国家类型在这方面的相关做法;剖析了全球绿色壁垒的方方面面。本书最后两章则主要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前者阐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为建立绿色贸易制度而努力的若干内容,后者论述了我国可以采用的相关对策与措施。此书适合大专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及关心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人士阅读参考。
-
剖析美国“新经济”陈宝森著美国经济在2001年经历了一次温和的衰退后,一些经济学家怀疑“新经济”是否依然存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陈宝森在2002年岁末出版的新作《剖析美国“新经济”》中,全面、深刻地论述和分析了“新经济”产生的背景、发展、问题和未来走势。作者指出,美国经济从持续近十年繁荣到发生衰退的启示是,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考察新经济。从发展趋势看,“新经济”预示着世界经济的光辉前景。书评选登:在2002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陈宝森教授新著《剖析美国“新经济”》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拿到这本书,不禁想起几天前,偶遇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问起他以前谈到的一本关于“新经济”的外版书版权谈判的情况,谁知他竟不屑一顾地说:“我早就放弃了。‘新经济’衰退得一塌糊涂,而且,有没有‘新经济’还得另说,这时出这类书,还不等着赔?!”一想到这儿,不免有点担心:陈教授这本书的发行会不会“遭遇冬天”?;人们大都喜欢看涨潮:惊涛拍岸,气势磅礴;而退潮,多少会让人感到有些“灰溜溜”。然而,正是这一涨一退,才构成了事物的全部,而且,也恰恰是在退潮之时,人们才能看到那些曾被美丽的浪花所掩盖住的东西……;在书的一开始,陈教授首先回答了美国是否有“新经济”这个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美国的确存在“新经济”,并指出了“新经济”的实质与灵魂。“美国‘新经济’是存在的,但它也有自己的周期,因为经济繁荣而否定经济周期是错误的,反之,因为经济衰退而否定‘新经济’也是不客观的。‘新经济’与经济周期同在”。;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与生产力的大发展,的确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由于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加上其他条件的配合,一种强劲的经济在美国出现是很自然的。它也预示着世界经济的光辉前景。其他国家要把握住这个机遇,绝不可忽视美国在此进程中所展示的成功与曲折,并可从剖析这个范例中得到教益。陈教授说,既要研究“新经济”为何能“过五关、斩六将”,也要研究它因何而“走麦城”,正反两面都必须看到。;为了保证该书的高质量、高水平,作者在美国调研的时间超过了半年:采访美联储官员、金融界人士,在华盛顿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硅谷、波士顿、纽约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企业家、经济学家进行交流,等等。在国内以美国“新经济”为主题内容的著作中,陈教授这本书的确是做到了“剖析”,而不是简单的描述。陈教授治学严谨,成果颇多,他在国内美国经济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很多专家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长久先生指出,本书内容丰富,启发性大,具有理论性、知识性、借鉴性与可读性,广泛适合学者、官员、企业家、学生等群体阅读,不同层面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总结美国‘新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找到它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这对我们是有战略意义的”。;本书对美国“新经济”的观察研究只限于它的扩张和收缩,因为美国“新经济”的复苏尚未完成,还存在许多未知数。但毫无疑问,《剖析美国“新经济”》一书,对于我们认识美国“新经济”,其作用是彰显的,对于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指导与借鉴意义的。而且,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谈到了美国“新经济”的若干特点,并指出它是各种有利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三、四章研究信息革命和全球化战略怎样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正在美国形成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型产业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不仅信息产业本身创造了很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改造,使其效率得到普遍提高。此外,美国产业的规模结构和地理结构也正在得到调整,为美国经济创造了许多结构性优势。这些都是使美国经济不同于以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原因。美国的创新机制不会被由过剩导致的衰退和经济调整所扼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有技术创新而没有管理和制度创新,技术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第五和第六章中,作者着重探讨了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金融创新、公司治理都是这章探讨的问题。;政府在“新经济”中起不起作用、如何起作用是第七、第八两章探讨的问题。政府要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进行适时的宏观调控,还必须处理好鼓励竞争与加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垄断的辩证关系.;第九章考察“新经济”在美国制度条件下没有得到解决的消极面。在美国,数字鸿沟、两级分化、新型垄断、劳动者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是与经济发展形影相随的老大难问题。美国企业对普通劳动者的待遇有些是近乎冷酷的,但它也是美国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来源之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新经济”的出现要求理论上的阐释。第十章介绍了与“新经济”相关的卢卡斯和罗莫的新增长理论。;王亚娟
-
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翻译组译本报告是关于建立有利于市场的制度。而这些制度能够促进增长和减轻贫困。报告分析了这些制度的各种形态——无论正式不是非正式的、公共还是私有的——人们建立这些制度来承担收益最大化和控制市场风险的任务。这些制度从不成文的习俗、传统到规范处于技术前沿的国际商务的复杂法规。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能够利用这种有利于市场的制度来改善本国人民的福利,但还有一些国家尚未达到这么高的程度。凭借来自世界银行内部和外部的大量研究和经验,本书对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制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人们如何才能建立这些制度作了更好的评价。本书主张分两个步骤来实现制度发展。首先,本报告指出,当务之急要关注的是有利市场发展制度所能的挥的作用及其如何发挥作用,而不是这些制度的特定组织结构。根据所发挥的功能而非其组织结构来看待这些制度,有助于识别制度缺口。有利于市场发展通过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影响效率和分配:疏通有关市场参与者和产品的信息,界定宽确保财产和合同的执行,增强和降低市场竞争水平。其次,在识别制度缺口之后,下一步是建立所需要的制度。人们认为发展是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的。但本报告超越了这一观念,发展了如何在特定背景下设计有效的制度的认识。关于建立有效的制度有四点重要教训。前两点主要是关于制度提供方面的,后两点则主要是关于率先创造对这些制度的需求。本书还包括部分世界发展指标,这些指标是研究近期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