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道路(日)大嶋茂男著;张京萍译本书的作者大(山鳥)茂男博士,自1956年进入大学以来,就一直从事研究如何才能符合人类生存、发展和幸福的社会经济的组织形态,并在实践上他一直从事“协同组合”的进步运动。四十年如一日。本书是作者集四十年来的钻研和实践,长期努力的结晶。作者强调人类在21世纪必须克服由于社会经济的体制所招致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制造公害污染的愚蠢行为;必须创造性地寻求一条对人类生存发展和幸福有利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道路,建立起与自然界生态环境相适应、相和谐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这种新型的民主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由区域经济的市民为主体,由他们中的创业者来推动,形成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或者由人民联合起来的“协同组合”的合作形态。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体制。本书作者从理论上作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协同组合”的合作形态和活动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所有这些对我国正在推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思和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
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珠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孙维炎主编本书是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作者包括国外大学的学者、国内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主要论述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珠海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与方向,优势与劣势。
-
艰难的历程关雪凌主编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全面回顾了俄罗斯从1992年1月2日到1999年12月31日这八年来动荡不安、波澜起伏的经济转轨过程,认真总结了其经验教训。
-
独立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英)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Victor Bulmer-Thomas)著;张凡[等]译这是一本总结拉丁美洲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的专著。作者从交叉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范畴进行综合分析,全书总结了这个地区将近200年经济的增长的成就和不足,在增长模式,经济结构,殖民地遗产,外部冲击,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史分期等一系列焦点和难点问题上都有独到而新颖的,并且令人折服的见解。其中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显示了作者学术功底的深厚和研究作风的严谨。本书对非研究拉美经济的政策制定后,研究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关注中国和世界世界的读者也是一本值得一阅、可资鉴戒的专著。
-
日本两次跨世纪的变革张健,王金林主编本书采取绪论与分论相结合的结构框架,全面论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并最终落脚于这种改革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和阻碍作用。绪论力图从理论和客观上把握改革在日本历史上的作用,论述改革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分论则分别从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社会等方面论述自19世纪明治维新以来的各项改革,力图做到详尽和具体,主要笔墨集中于对具体的改革措施的论述上。各分论在论述过程中,基本上都以明治维新时期、战后改革时期和当前日本面向新世纪的改革作为重点,并由此体现出在两次跨世纪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改革和日本历史跳跃性发展的特点。本书将研究的出发点定位在改革上,如官僚与行政改革、地方自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与改革,以及家族制度的改革与演进等。叙述中少讲客观的改革政策,多讲以往容易被人忽略的具体改革措施。
-
中国近代经济史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由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先生担任主编,是多位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老专家及一批中青年学者,历经十余年精心研究而完成的著述。全书178万字,分为上、中、下3册,2000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和我院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描述了清末甲午战后至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895年至1927年的中国经济史。这段时期的世界和中国都经历了深刻变化:就世界范围而言,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变;就国内范围而言,是统一的封建王朝向割据的军阀统治的转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都在这一时期内基本形成。因此,该书可以视为典型的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在从总体上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演变过程视为一种生产方式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提出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作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这种中心线索的提法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即中国资本主义的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对它的发展和不发展有着合乎逻辑的历史规定性。它从方法论上有助于丰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涵量和内容,使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许多问题的讨论,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该书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仅有鲜明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中国的国门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后,作为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中国富强之路的强烈愿望。实现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愿望最终未能变成现实,近代中国以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真正发展而告终。取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出现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这条道路是历经百年沧桑的历史选择。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作为中心线索书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会坚定我们对这一历史选择的信念。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人民在寻求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之路、在努力实现祖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出来的爱国、进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可称之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它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强盛精神的体现,是近代爱国主义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这种产业革命精神,对于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仍然是应当发扬光大的精神遗产。该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篇十六章。第一篇主要从外国对华贸易与中国国际收支、外国在华金融活动、外国对华贷款、外国在华企业等四方面论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对中国经济领域渗透的历史,以大量史实揭露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深对华经济侵略给中国经济领域造成的危害,以及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到的某些客观促进作用。作者在前人多种研究的基础上,对1895年~1927年的进出口值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修正,显示中国的外贸逆差和重大变化实自甲午战争后开始;并结合进出口比价,对贸易条件的演变提出新的看法。又通过计量学方法,对铁路与市场的扩大和中国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作用给出量化概念,有利于对整个外贸的评价。该书作者几乎集中了所有前人对国际收支的论述,重构1894年~1930年的中国国际收支表,并着重讨论了国际收支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资金供给问题,提出围绕中国外债的“恶性循环”论点。第二篇分上、下两部,主要论证中国传统封建经济主体地位的延续和推移。上部从地权分配、租佃关系、经营地主与富农经济、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生产力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中国农业中封建经济的基本维持和部分变化。下部则从财政税收、国内公债和经济政策以及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清政府末期和北洋政府时期国家传统经济政策的承袭和更张,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作者把这时期农业的主要变化概括为土地商品化、农产品商品化和劳动力商品化三个特征。在这三个商品化的作用和影响下,租佃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和国家的农业政策都发生一定的变化。鉴于中国农业地区差异悬殊,作者采用宏观、中观和个案分析三种研究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不同类型叙述;又尽可能地作出量化分析,在地权分配、租佃范围、地租额、雇佣劳动、农业生产和商品化等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统计或估计。第三篇主要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发展状况。该书的特色首先是系统完整,包括近代工矿企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等五个方面。其次是充分利用了新发掘的企业、工商团体的档案和文书资料,检阅了中外学者最新的论著特别是个案论著,因此基础异常丰厚。在工矿、金融业的研究中,十分注意市场条件和市场竞争。在航业研究中,作者在分析本业一度飞跃发展而后继乏力的原因时,注意了封建传统因素包括人们观念上的阻力。在手工业一章中,作者提出中国工业“多元结构”的论点,认为生产力演变的生命周期中有“扬弃”和“亲和”两个过程,多种生产方式并存是历史固有的现象。迄30年代初,我国手工业的产值和功能还都远大于机器工业。在商业一章中,作者以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了国内市场商品流通的规模,从数量估计和铁路、轮船运输以及邮政货运上加以论证,并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商品流通量作了分析。
-
德国秩序政策理论与实践文集(德)何梦笔主编;庞健,冯兴元译本书论述了经济秩序的社会观、德国的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的干预、社会保障的经济政策问题、关于德国经济奇迹的几点解释等。
-
通向新经济之路阎康年著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两书作者阎康年老师。阎老师是中科院研究科技史的资深研究员。面对当前中国的网络经济浪潮,阎老师着重强调互联网经济不能脱离中国现实国情。指出要让工厂机器转起来,企业要做实验研究,以研发产品带动产业发展。重点谈了工业试验研究是怎样托起美国经济的、或者说工业实验研究是怎样使美国经济腾飞的。《实验室论坛》丛书同样是云集了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实验家、大学及硅谷科技园高层管理人士的心得、体会及管理流程。书中详细、系统描述贝尔实验室模式、剑桥科学园模式、杜邦研发模式。通用汽车实验模式等,对普遍缺少产品实验研发的中国企业具有实务培训课程作用。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美)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主编;王健等译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后果及经济政策变化的过程,展示了美国80年代国内和国际政策的演进,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对外经贸、经济规制及反垄断政策的发展。
-
全球竞争论白树强著本书系统、详细地论述了目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研究,以及中国国际竞争理论的形成与竞争政策的选择及效果评价。由于作者对“WTO”及中国加入“WTO”后的情形如何有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在本书中也对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有一些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