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戴翔 著本书主要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和新形势下,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的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问题,建立以分工演进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分析框架,明晰生产力和科技进步推动的分工深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上深入剖析“全球增长共赢链”的内在逻辑和机制。这一研究对于丰富、深化和拓展经济全球化理论、创新性阐明“全球增长共赢链”理论内容以及拓展开放型经济学理论等有一定学术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阶段,以及在中国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本书研究成果对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贡献思路和对策,以及新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同样具有一定的接见和知道意义。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包括关于“全球增长共赢链”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本书对国际经济理论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全球增长共赢链的特征事实和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全球增长共赢链”对“共赢”的内生性需求,即利益分配状况是否成为影响“全球增长共赢链”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全球增长共赢链条件下经济全球化传统理论修正及经验证据;中国践行“全球增长共赢链” 的经验及现实绩效;探索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的条件和路径等内容。
-
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刘俊杰,吴坚,徐科峰,蒋团标,袁珈岭,皮小明,钟学思本书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内容,系统分析近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对2020年后乃至“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研究内容主要立足沿江的广东、广西相关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剖析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及问题短板,多视角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
丹麦创新与绿色发展蓝皮书孟建,张小岩 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绿色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继承,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作为创新型国家和“绿色王国”,丹麦是学习创新与绿色发展绕不开的样本。 本书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丹麦社会,从丹麦的国家治理体系、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科技创新体系、文化积淀、教育传承、生态创新和卓越企业等方面,对丹麦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书总结的丹麦经验,可为中国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助力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中国消费迟福林 著把握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的客观趋势,全面促进消费,是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是我国赢得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务实推进消费导向转型下的结构性改革,破解制约消费潜力释放、消费结构升级的结构性矛盾。未来5-10年我国消费的增长趋势如何?消费结构将发生哪些重要变化?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何种角色?全面促进消费面临着哪些结构性矛盾和改革任务?对此,结合以往的研究,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中国消费》为主题形成2020-2021年度改革研究报告,对上述问题做出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中国消费》对我国消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了全面分析,准确把握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为新发展阶段如何有效扩大内需,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欧盟建立繁荣、现代、具有竞争力和气候中性的经济长期发展战略愿景报告欧盟委员会著;张健,周剑译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对国内疫情后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都将发挥重要指引作用,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就国内而言,推进目标导向下紧迫的低碳转型,成为国家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大国核心竞争力。从国际上来看,这也将提振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行动意愿,引领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复苏,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展现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
乡村欧洲[英] 基思·霍加特,[法] 亨利·布勒,[英] 理查德·布莱克 著,张一帜 译欧洲各国乡村地区历史基础深远、客观环境千差万别,“乡村意识形态”的不同,更强化了乡村欧洲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乡村欧洲:身份与变化》结合乡村主题和欧洲主题,通过比较欧洲各国乡村地区各具特色的政策、传统、经验和问题,探索乡村欧洲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和发展变化,以及跨国的政策构成、趋势及发展机会。作者通过研究,扩展了观察乡村欧洲的视野,并在更广泛的乡村研究领域进行了重点定位,从国内和国际维度,检视能够给欧洲乡村区域带来根本性转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
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及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裴桂芬 等 著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再工业化”(reindustrialization)引起了国内对于“再工业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实际上,在国际范围内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再工业化”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联邦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曾出现过以复苏老工业基地为特征的“再工业化”提案或主张。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推出并引起很大争议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再工业化”热潮,这一阶段不仅激发了学术界对“再工业化”问题的极大兴趣,还引起了产业界的激烈争论,并推动智库的深入研究,成为1980年总统大选时候选人精心组织和设计的热词。虽然竞选获胜后的罗纳德·里根政府并没有将执政政策明确为“再工业化”政策,但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20世纪80年代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阶段。因此,本书从美国两次“再工业化”比较视角展开研究,探讨美国两次“再工业化”的政策背景、学术思潮、政策措施和政策效果,试图厘清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路径之间的规律性。本书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展开研究,认为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又到“再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技术范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看似对立的发展历程却是发达国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执掌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主动权的过程。
-
西部发展研究 2020年第2期 总第14期罗中枢 编本书“人口研究”栏目考察了人类对高山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探讨不同代际经济支持模式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未来城市社区智慧养老模式及老龄社会养老等相关问题;“扶贫研究”栏目分别从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排斥与贫困的相互关系等视角论述贫困原因、贫困治理等相关内容;“边疆研究”栏目聚焦草场纠纷的审判实践,探讨草场纠纷的成因、类型及争议解决方式;“社会治理”栏目分别探讨儒学思想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代化的启示意义,以及政府公信力的内涵、测度、提升路径和面临的挑战等。
-
产能过剩、行业垄断与国际产业转移徐春华 著,李帮喜,王生升,赵峰 编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逆化潮流涌动以及地缘政治升温的当今世界,职能的发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市场竞争也更为白炽化。在资本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资本回报率较高的部门和产业往往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如房地产行业),而那些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或产业则往往资本不足,进而造成不同部门或产业中产能分布严重失衡的问题。进一步的,利润率的差异会加速资本的跨国流动与产业的转移,并导致某些行业因存在超额利润而被视为垄断性行业。 对于这些经济现象,相比于西方经济学而言,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则相对匮乏。本书首先对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估算一般利润率的不同方法进行梳理归纳,由此提出从两大部类的视角估算一般利润率的思路与方法。其次,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资料部类优先增长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推算出各国的一般利润率的水平。后,从贸易规模的视角构造出相应的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探析一般利润等
-
世界贸易大变革卡蒂·索米宁(Kati Suominen) 著在国际贸易争端频发的当下,全球化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同时电子商务、3D打印、5G、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风起云涌也正在重塑世界贸易的模式、参与者和可能性,使其呈现出空前的活力、繁荣和包容性,并有助于重振全球经济。我们所熟知的全球化即将终结,以科技为主导的全球化4.0时代正在形成。世界贸易的方式正在日益革新,各种规模的企业都能够在全球进行制造活动、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并且比以往都更轻松。本书作者将贸易视为一股巨大的改善世界各地生活的力量,以21世纪技术驱动的贸易为主题深入分析了各种前沿技术的现状及其对商业模式的重塑,同时,这场世界贸易变革也面临着新的政策挑战和旧的监管框架的束缚,作者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对这些阻碍因素和潜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