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全球城市理论前沿研究周振华 编从20世纪80年代弗里德曼提出世界城市假说,到20世纪90年代萨森提出全球城市概念,再到新世纪00年代泰勒提出全球城市网络,全球城市理论逐步成型并发展起来,日益占居主流地位。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这将深刻影响全球城市网络的发展演进趋势。全球城市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书梳理全球城市网络的理论脉络,对全球城市展开功能解析,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下的全球城市网络的发展演进趋势,同时根据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五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从城市区域功能、品牌建设、环境管理、软实力提升、数字赋能等多角度对上海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
中国苹果种植成本收益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杜春玲 著本书首先利用我国1991~2016年苹果产业相关数据,对我国苹果生产过程中的种植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苹果7个主产省份分为低效区、中效区、高效区,对比分析2004~2016年不同地区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及成本构成情况。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低效区、中效区、高效区影响苹果生产收益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影响果农生产收益的成本因素各有不同,低效区为农药费、肥料费,中效区为土地成本、租赁作业费、肥料费,高效区为人工成本、肥料费、农药费。因此应该针对地区差异性使用不同的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降低苹果种植成本,提高果农收益,促进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园区中国10宋振庆 著本庖丁解牛般剖析产业园区招商运营的本质、理念、逻辑、体系,全景式地梳理其在招商运营方面的突破、探索和创新实务,用鲜活的案例展现产业地产领域的运营服务创新,重点解答了“园区运营服务到底是运营什么,服务什么?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国内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借鉴?”既有研究思路的总结,更有招商运营一线操盘手的现身说法,助力各园区的长远健康发展。本书适合产业园区和产业地产从业人员及对此行业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张鹏飞 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距离不再是制约城市间联系的主要因素,一种以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流空间正在影响传统的地理空间。本书引入流空间理论,试图对传统的地理空间格局进行新的透视,以此来认识流空间视阈下的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探寻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本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析了传统的地理空间向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构建了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网络结构,总结了不同流要素对城市群网络结构模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评价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网络结构的效应,提出了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识别。
-
国家经济安全制度建设研究周晓华本书主要关注以下几大问题:1.国家经济安全与制度:首先对于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界定,包括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理念和着眼点(能力建设与市场秩序、威胁与风险的界定等等)、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保障功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以及结合制度变迁理论,探讨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现状、其演变过程,从动态角度以及遵循制度演化规律的思路提出新阶段下国家经济安全制度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2.新形势下的我国国家经济威胁及风险分析及其缘由探析: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基于内外联动的思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威胁进行分析;即分别从金融安全、产业与市场安全、战略资源安全和经济信息安全四个方面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和缘由探析。3.开放经济新阶段中的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分析:主要围绕近期出现的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并行、全球产业链转移、一带一路等热点国际问题,讨论新阶段下的经济特征与其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提出的新要求。4.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非正式制度分析:这主要包括:一方面,课题研究须对我国国内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非正式制度现状进行考察与分析,尽可能寻找某种方法或途径对相关非正式制度进行引导;而另一方面,在正式制度构建的同时,须结合我国现有的相关非正式制度的特征,以此实现二者的有机耦合,为构建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整体制度环境提供思路。5.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正式制度保障分析:基于内外联动的思路,并结合第二点和第三点的风险评估及相关要求,提取出国内各部门有关维护经济安全的制度需求的共同点,再联合我国当前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非正式制度现状,进一步从一般性的角度,为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顶层制度构建提供思路。
-
国际物流杨长春、顾永才《21世纪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精品系列教材》之一。主要阐述了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侧重于国际物流实务,内容涉及国际物流系统、与物流相关的贸易业务、物流业务运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国际物流的通关、运输、运输保障、物流服务、物流管理。本书既总结了国际物流实践和研究中已趋成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广泛参考了国内外的近期研究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于国际物流实务,适应了经济全球背景下不断增长的国际物流需求。为方便读者学习,书中还运用了图表、案例、例题及链接等形式进行说明。
-
新时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圳经验刘伟丽著深圳这十年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数字经济的发展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内涵是基于数字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的数字技术的产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充分发挥特区和“双区”优势,推动数字经济经历了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数字化转型和制度创新等领域取得卓越的成果。本书构建了深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实证和总结深圳这十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演进。国内对比了广东、深圳与其他省份、城市的数字经济的政策规划、产业体系等发展状况,总结了相关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典型分析了深圳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深入剖析了中兴通讯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实践;国际比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前沿技术、典型案例、政策措施,对推动深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规则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最后从赋能实体经济、创新数字金融、推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深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
就业冰河小林美希 著,赵婧姝 译日本“失去的10年”刚结束,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降到了55.8%,此后5年,日本进入了就业冰河期。就业冰河期中作为正式员工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一点点的雇佣安定换来的是长时间的工作,在无法与这样的工作方式相匹配的工资水准上喘息。年轻人们切身感受着严峻的雇佣环境,他们看不到像经济高度成长时那样的未来,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此外,感到工作有价值却很难继续的年轻人,为工作的内容感到烦恼而离职的年轻人,因过劳而落下一身病痛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是正式员工,却被剥夺了稳定工作的机会。小林美希追踪了30余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工程师、会计师、银行职员、护工、司机、店长、销售、策划,他们面临着行业、深造、婚姻等种种选择。他们理应在工作组织中一边工作、一边培养自己的工作方式、荣誉感、自尊心,但在就业冰河期,没有了这样的可能性。这些年轻人讲述了他们在职场面对的困难和感到的困惑,给出了他们关于“躺和卷怎么选”的答案。
-
从区域协同迈向一体化王迎军,曾志敏,胡燕娟本书综合研判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全面分析了大湾区建设创新共同体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建设目标和“四步走”战略路径。同时,本书围绕跨境要素流动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共同体的建议,包括六大举措: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科研人才跨境协同一体化、科研经费跨境协同一体化、科研基础设施跨境开放共享、数据跨区域流动协同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协同一体化,即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体制、人、财、物、数据及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的跨境协同一体化来展开政策设计,以此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创新共同体。
-
现代国家与其边缘邵彦涛本书从现代国家与其边缘的互动关系出发,从地理政治、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社会心态等方面对1872~1949年的兰州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近代兰州从“秦西极边郡”到“中国中心”的转变,鲜活展现了边缘社会参与和推动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实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向自觉转变的集中体现。“兰州中心说”也是对中国广大西部疆域价值的“发现”和“创造”。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扩展中国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