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安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的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发展的不协调,这使得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书以经济协调互动发展和经济增长两大主题作为研究对象,以省域作为分析单元,以1988~2007年作为分析时间段,应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省域经济的空间聚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1.拓宽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视野和思路2.丰富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计量分析的方法和手段3.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辽宁比较优势研究张本刚,梁启东,张万强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辽宁经历了从早建成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创造出众多“全国”的辉煌,到老工业基地衰退的阵痛,再到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历程。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本书系统梳理了辽宁在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重要地位,分析了辽宁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提出辽宁在“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进一步释放比较优势,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对策建议。
-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杨勇贸易自由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动力。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推进实施了10余年。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中国如何推动自由贸易区战略向纵深发展?本书基于多边化区域主义视角,根据新量化贸易理论建立分析框架,系统评估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福利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并分析中国在亚太推进多边化贸易平台建设中的策略。
-
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张鹏飞 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距离不再是制约城市间联系的主要因素,一种以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流空间正在影响传统的地理空间。本书引入流空间理论,试图对传统的地理空间格局进行新的透视,以此来认识流空间视阈下的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探寻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本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析了传统的地理空间向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构建了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网络结构,总结了不同流要素对城市群网络结构模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评价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网络结构的效应,提出了流空间视阈下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识别。
-
区域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孙久文 著.
-
通商发展研究乔桂银南通企业家以张謇为代表,形成了“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根植于沙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民营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经营方略、企业文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秉性和风格,从而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方面建树颇丰,这种砥砺奋进、艰苦创业的通商文化、通商精神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自信,它将为南通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引领和牵引作用。同时自张謇以来的南通企业家均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以中华振兴为己志,写下了近现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南通爱国史篇。
-
区域协调杨继瑞等本书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根据城市群协同化、一体化和同城化机理,探讨城市空间、区域空间发展过程与特征,并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国内外城市群进行了定量化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此外,本书着力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的统揽性总目标,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空间布局中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内陆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支撑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的实现,有赖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要任务的落实和如期完成,为此,本书还提出了根据城市群经济规律,重构保障“经济圈”良性竞合关系的体制机制若干建议。
-
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王晓星本书旨在全面分析国家能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本书对有关国家能力的含义与衡量指标、中外国家能力的历史比较,国家能力的理论模型建构、国家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以及国家能力影响经济发展的跨国经验证据等问题做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全书综合运用历史比较、理论与实证以及定性与定量等分析方法研究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书中多数结论来自中外史学资料数据以及宏微观层面经济数据,结论较为可靠准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国家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中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山西蓝皮书张峻,韩东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反映山西在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的理论探索和积极实践,特组织编写本书。山西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目前正处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一系列艰巨任务,经济增长处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期,能源需求在不断增加,碳排放仍处于高位。“双碳”目标下山西能源革命面临更大的挑战。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为实现碳减排目标,需要付出比其它地区更大的努力,毕竟山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还面临经济发展、就业、环境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山西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使用一定量的高碳能源以维持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正视资源型省份发展需要和特殊省情,在山西努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基础上,建议通过国家及经济发达省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资源型省份提升应对气候能力,加速碳减排。山西要以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契机,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调整,促进低碳生产。
-
革命老区蓝皮书刘善庆,黎志辉,严文波,汪忠华本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与分报告三个部分,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左右江革命老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川陕革命老区五大重点革命老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质性研究、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梳理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进程及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发展前景,具体分析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创新效率、公共服务、红色文旅、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