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杨欢进《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主要从收益递减理论的角度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及知识性、全面反映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不仅可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供经济界人士研究、参考。
-
西方经济学同步辅导华志峰 主编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高鸿业主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的配套辅导书。适合全国财经院校学生同步辅导使用,对每章的难点加以解析并配有相应习题答案。本书结构为:一、本章基本内容框架图:用大括号形成总结提炼本章内容体系,使本章主要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二、本章涉及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归纳:主要是对每个重要知识点拓展精要讲解和概括,归纳总结本章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三、复习与思考解析答案每章课后“复习与思考”详细解析。四、习题精练本章强化训练练习为巩固本章知识点附加习题和解析。
-
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编本报告共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包括6个部分,共8章。第一章为概述,全面反映2005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所取得的成就;第二、三、四、五章着重阐述了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形势,以及这些资源的调查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进展情况;第六章阐述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其防治状况;第七章介绍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效;第八章介绍了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实施等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以及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以满足对区域国土资源领域的数据和分析的需要。本报告设立了若干专栏,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某些方面的进展或详细背景。下篇主要是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各省(区、市)的国土资源状况、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以及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并针对当前国土资源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各省(区、市)国土资源情况,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别名考唐袅30年来,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伟大光明、灿烂辉煌、万寿无疆和“无可选择”、“不可逆转”,关于除此之外纯属扯淡、通通必须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路线“解构”和“重建”的议论,人类已经从各种文字的报刊、因特网和数以万计的著作中,从每天响撤天空的各种语言的声音中,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乱七八糟的研讨会与培训班的课堂和天晓得多少讲坛上,读得太多,听得太多。这种其实仅仅属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及其跟班、也仅仅对他们有利的声音,几乎可以说成为唯一的声音。人民在呻吟和哭泣。人民的真理被压抑得鸦雀无声。这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局面,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全球洗脑运动。
-
中国经济思想史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教材建设相对薄弱。现在本科生教材的选用大多为“简编”、“简史”类的专著,缺失以教材体例编撰的教学用书。本教材在既有教学、研究基础的支持下,吸纳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权威性、前沿性研究成果,形成一部系统、完整、贯通古今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在框架体系设计方面的特色如下:(一)学科体系实现古今贯通以往中国经济思想史本科生教学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古代和近代经济思想的基本知识,甚至一度主要偏重于先秦时期的古代经济思想,近代的研究也只限于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本教材构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00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体系,实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的古今贯通。由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研究和教学体系相对更为成熟,所以本教材更着力于对20世纪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1950年到2000年整个20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二)研究方法强调中西比较中国经济思想史不是孤立发展的思想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思想曾经不断地与西方经济思想发生相互影响。本教材在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置于世界经济学说史的时空坐标中,强调中西方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比较研究,将中国经济思想置于全球范围的思想文化系统中,从而形成中西比较的方法论特色。(三)学科内容力求满足“专业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甄别经济思想史是研究经济理论、经济学说发展演变过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科界定应当符合“专业基质”要求,即对具有共同专业基质的思想的发生、传承、发展作过程描述和相关关系分析。因为只有在一个有专业界定的框架内,学科才能实现分析技术的积累和理论的发展。本教材力求遵循这一学科内容界定规范,尤其对18世纪以后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发展过程的研究,更要求对研究对象及内容作出专业的识别和界定。
-
国富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要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包括重农主义在内的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描述,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也因此成为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富论》全书采用篇章结构,共分五篇,各篇下辖若干章。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们的顺序”,主要论述如何增进国民财富的创造,以及财富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第二篇“论财富的性质、蓄积和用途”,主要从资本的存在形式及用途的角度来研究资本对社会劳动的影响,进而对国民财富创造的影响。第一、第二两篇可以统称为该书的理论篇,包含了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即本书的实证篇,从城市和农村这个大的社会分工背景来研究影响财富增长的具体因素。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该篇可称为本书的批判篇,从研究经济思想史人手,分别针对重商主义、殖民主义和重农主义对财富创造的影响进行批判,进一步佐证第一、第二两篇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第五篇“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收入”,主要论述国家财政收支对国民财富创造的影响。从斯密的谋篇布局不难看出,本书写作的中心是研究社会财富如何生产和分配,围绕这个中心,斯密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出他的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国富论》中,斯密向世人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社会经济运行原理图。作者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要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有两种方法可行:一是改善劳动手段和劳动的组织方式,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劳动数量,尽量提高生产性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例(社会总劳动包括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两部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下,就要努力扩大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和资本积累的多少。不难看出,这两种方法虽然不同,但最终的依靠力量都落在了资本积累上,可谓“殊途同归”。很显然,资本积累也就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结果。按照斯密的理论逻辑,在“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上述经济运行就像一部能够自我实现的 “永动机”,社会财富在这部机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中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通观《国富论》,作者围绕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系统地阐述了分工理论、货币理论、商品价值与价格理论、工资与利润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以及国家理论,所有这些理论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后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只是把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细化,并没有实质性的超越。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分别从论述人口过剩和“工资铁律”来发展斯密的学说,形成西方古典经济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也是在批判斯密理论多元化的基础上,从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生理学角度构建劳动二重性学说,奠定了《资本论》的理论基石。因此,斯密的理论尽管存在缺陷甚至显得混乱,但不失为一座巨大的经济学宝库,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国富论》的出版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英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为随即兴起的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和一种新的社会生产组织技术,英国人用它来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全球市场,最终成就了大国之梦。《国富论》也被当时英国许多社会名流奉为经济学“圣经”。人们对1815年英国击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争,也给予了这样客观的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英国军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斯密战胜了拿破仑。《国富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认为是影响人类文化的一百本书之一、经济学百科全书。多少年来,学术圈常以“斯密说过与否”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古板,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斯密这位世界级大师不可摇撼的学术地位。
-
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研究韩毅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为00BJL034)和辽宁大学“211工程”重点研究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这是一部专门研究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著作,全书由理论篇、方法篇和问题篇三个部分构成。理论篇主要对西方制度经济学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和分析。首先对西方制度经济学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历史的回顾和囊括性的总结,对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学术特征、借鉴意义以及历史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和系统的论述,分析与评价了其理论方法、学术成就、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并进一步总结了其对我国经济理论发展和改革实践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方法篇着重探讨制度经济史学中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分别就历史主义传统与经验归纳方法、博弈论方法在制度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问题篇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研究与经济史中的具体问题和案例,分别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政府和文化传统几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杨玉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理性预期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陷入危机之后兴起的经济学流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于理性预期、货币中性和自然率假说,对包括总供给、总需求和总就业量等经济总量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解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失业一通货膨胀关系、经济周期和政府政策作用的新理论,实现了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最重要的理论突破,引起宏观经济学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本书系统探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并把它放在古典传统和凯恩斯主义传统历史更替的大环境中,就失业、通货膨胀、政府政策的作用等问题,同凯恩斯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做了比较分析。特别重要的是,本书论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
-
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厉以宁本书对罗马共和国盛期到拜占庭帝国灭亡期间的社会经济变迁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作者的一系列观点。这些观点包括: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贯穿罗马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线索;罗马共和国的兴盛和罗马帝国的兴盛所依靠的是乡村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的支持,然而晚期罗马帝国却使自耕农和工商业者备受打击、剥夺,终于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继续存在并且一度中兴,除了由于罗马帝国东部地区一直比较稳定而外,更由于从公元7 世纪起政府陆续调整了经济政策;拜占庭帝国最终仍然难逃覆灭的命运,同样是因为后来毁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使乡村中的小土地所有者和城市中的工商业者相继破产或逃亡,从而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奥斯曼帝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举摧毁拜占庭帝国的。
-
制度经济学研究黄少安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