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健行编著本书的内容包括:前言;反伯恩施坦斗争中的各派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布哈林与新经济政策;托洛茨基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20年代后期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等。
-
自由主义社会理论邓正来著这是一套全新以知识层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经典名著解读系列读物。说它全新,一是有别于我社已经出版的曾经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名家解读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从内容到体裁完全不同;二是推陈出新,追求鲜活的时代特点,力求站在现代学术和时代前沿上精选名家名作,反思、解读名家名作。经典名著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而成为传世之作;名家解读经典名著的著述,也同样会因名著的光辉和名家独有的智慧魅力而成传世之作。哈耶克F·A·Hayek(1899—1992),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之一。1899年5月8日出生于奥大利维也纳。1921年获维也纳大学法理学学位,1923年获政治科学学位。1931年受聘伦敦大学经济学和统计学Tooke讲座教授,1944年当选英国皇家学院院士。1950年受聘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1961年担任弗莱堡大学经济政策教授,1967年退休并担任萨尔茨堡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通往奴役之路》、《感觉秩序》、《自由秩序原理》、《对唯科学主义的反动》、《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哲学、政治学和观念史的新研究》、《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致命的自负》、《哈耶克全集》正在编辑出版之中。作者简介邓正来,1956年生。吉林大学法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委刊》和《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西方自由主义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邓正来自选集》等;主要编著有《国家与市民社会》(与亚历山大联合主编)、《中国书评选集》等;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编兼主译)、《民主、宪政、对外事务》、《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主译)、《哈耶克论文集》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目录出版说明引论:哈耶克理论的基本背景与本书的框架一、哈耶克学术生涯简述二、如何解读《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知识观一、“知”意义上的分立知识观二、默会知识与实践的意义三、无知观的形成四、无知观的意义第二章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观一、进化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唯心史观理主义的框架二、社会秩序的分类学三、行动结构与规则系统的两分框架四、对行动结构与规则系统进行类分的意义第三章哈耶克的法律观一、法律理论的建构及其基本问题的设定二、哈耶克对“社会秩序规则一元观”的批判三、哈耶克“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的确立四、内部规则:未阐明的规则与阐明的规则第四章哈耶克法治观的建构一、哈耶克法治国的建构路径二、从“大陆法法治国”到“普通法法治国”三、哈耶克对一般性原则的修正四、哈耶克转换法治国进路的理据结语: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意义一、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二、哈耶克对当代自由主义的挑战三、哈耶克对“社群主义”的回应附录一:哈耶克生平年表附录二:哈耶克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许兴亚著本书尝试按照马克思在1857-1859年期间所制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计划”和“六册计划”,研究、探讨、归纳和整理了马克思定宏伟理论体系中“后三篇”或“后三册”中的有关内容,并专门从“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的角度,对后三册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书力求忠实于马克思本人的经济思想,努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兼有条理性、系统性、准确性。
-
劳尔·普雷维什经济思想研究董国辉著本书中关于普雷维什的一些经济理论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现实有效性的观点,是作者在系统研究普雷维什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等重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将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有机结合的结果。这样,作者展示给我们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历史研究中,注意历史事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联系;在现状研究中,以历史的深度来分析和探讨一些客观现实问题。
-
张闻天经济思想探微许佳君,蒋国宏著江苏省“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回顾了张闻天同志一生的伟大历程,记述了他从“河海”读书期间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始,到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为党和红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表现了他毕生孜孜以求、至善至美的人格。
-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练习与指导刘骏民编作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必备过程,初学者需要做大量习题以便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原理和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这本习题集提供了一些掌握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基本练习。本书按指定教材的章的顺序编写,每章分三部分,即内容提要,综合练习集和习题答案。特点是内容全、题量大,答案完整。作者积多年从事西方经济学教程练习与指导成果编写了本书,采用了先微观后宏观的阐述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方法。介绍了均衡价格论、消费者行为论、生产论、分配论、国民收入决定论等,对于西方社会中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平衡等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作者对西方经济理论进行中肯的批评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我国青年读者了解和评介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状况。
-
经济思想通史蒋自强等著《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一版于1991—1998年分4卷陆续出版。此次修订,将原书4卷合为一部,一次推出,但仍保留原来4卷的建制,作为一部统一著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为便于读者了解全书概貌,于书的开端写一篇涵盖全书的序方,并将全书4卷的目录系于序言之后。为便于读者查阅,全书各卷均排出此目录。同时,在每卷开端写一“卷首语”,对本卷的内容和特点作简要的、概括的说明。本书的研究内容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研究范围从夏、商、(西)周至清中叶雅片战争以前。时间跨度达4000年之久。
-
文化与制序韦森著本书对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进行研究,论述了文化概念,文化与制序的关系,详细论述从文化与制序的相互关系看东西方社会制序的历史型构与演进路径等。
-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安德鲁·肖特(Andrew Schotter)著;陆铭,陈钊译;陆铭译读者所看到的,是一本伟大的著作。作者将制度看作足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博弈的规则本身,这种观点在经济学理论中是具有独创性的,同时这也使得演进博弈理论能够成功地用于研究制度的变迁。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在肖特所提供的理论中,他将由演进而来的规范(制度)理解为一种“大家共享的知识的传统”,用汪丁丁的话来说,这“使得人们在许多可能的均衡策略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是‘明显’的玩法”,汪丁丁认为,认识到这一点的经济学家只有三个,他们是宾默尔(K.Binmore)、克雷普斯(D.Kreps)和本书的作者肖特。肖特教授是在美国以及在世界上均知名度甚高的一位经济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实验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以及社会与经济制度的数理理论。这部《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是肖特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它也是经济学说史上用博弈论方法系统研究人类社会的制度现象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
自由秩序原理(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A.Von Hayek)著;邓正来译在人之上,存有着一种巨大且监护的力量,此一力量凭靠自身的意志而确使人们获得满足,并监护他们的命运。此一力量具有绝对、无微不至、恒定、远见和温和的品格。如果它的目的在于养育人以使其长大成人,那么它就似父权;但是它也异于这种权威,因为它力图使人们处于恒久的孩童状态:当然,如果人们只想欢乐,那么人们得以欢乐也是颇令人满足的。这样一种政府虽说愿意为人民造福,但是它却力图使自己成为人们幸福的唯一代理者一唯一裁定者;它虽说会为人们提供安全,能够预见并确使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引导人们的努力,规定人们财产的承继方式,并分配处理人们的遗产,但这岂不是让人们根本不思和完全不去操劳烦恼琐碎的生计吗?而这就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本书前言本书的主旨已在“导论”中有所交代,而我在著述过程中所获得的助益也在书末的“致谢”文字中给出了说明。序言中所须论及的便只是向读者提出一些告诫,并对本书中的一些遗憾之处向读者致以歉意。本书所主要关注者,并不是科学告之于我们的知识。当然,如果我的大部分生涯不曾专门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而且在晚近也不曾努力研习其他社会科学门类业已获致的种种成果,本书的撰写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尽管如此,我在这里所关注的也不只是事实,而且亦不局限于对因果关系的陈述。我的目的在于构画一种理想,指出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能途径,并解释这一理想的实现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因此之故,科学讨论在本书中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个人以为,我诚实地运用了自己关于我们生活于其间的这个世界的知识。然而,读者最终还须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我运用这些知识所要捍卫的各种价值。我之所以要向读者致以歉意,乃是因为我在决定将自己努力研究的结果呈示于读者时仍感到有一些遗憾之处。任务所设定的目标越高,实施此项任务的不尽人意之处也就越多,这或许是无以避免的。本书的论题极为宽泛宏大,欲使对它的探究工作达致一个人所能及之完美,只要生命不息、精力未竭,就绝不可能完成。毋庸置疑,我很快便会发现我本应当就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写得更好一些,并且还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些错误,然而对于这些错误,只要我当时再多做些研究、多思考一些时间,则我本来是可以在付梓之前自己纠正的。对读者的尊重,自然要求一个论者向读者提供一相对完好的作品。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应当等到他已无望对其作品做出进一步修改的时候才出版该作品呢?对此我甚有疑虑。这里至少可以指出的是,当一个人研究的问题属于那种有许多其他论者也正在积极探讨的问题时,他如果在确信自己已无可修改其研究成果之后才将其作品付梓出版,那么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多少是对他自己的重要性的一种高估。如果一个人已将分析推进了一步,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希望,那么他即使再做努力,也可能不得不受制于回报递减规则。对于我力图能有所贡献的这座大厦来讲,实际上其他的论者很可能更具资格在我的努力之上添砖加瓦。因此,我只能宣称,为撰写此书,我已尽了自己的努力,至少是以我认为的最为简捷的方式恰当地表达了我的主要论辩。我或许还应当向读者指出,本书虽在美国撰写完成,而且我也已旅居美国约达十年之久,但我仍不敢说本书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写成的。我的青年时光是在我的母国奥地利渡过的,而此后在大不列颠则渡过了近二十年的成年生活并且还成了这个国家的公民,所以我的思想也形成于这两个国家。指出我个人的这些背景情况,可能会对读者有所助益,因为我的这部论著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个背景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