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珠海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孟昭锋 著,司徒尚纪,王元林,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等 编《珠海港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书系》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书系港口篇”丛书,紧密围绕丛书的指导思想, 为广东海洋大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海洋文化软实力支持,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珠海港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书系》共有六章,分别介绍了珠海港的形成条件、发展历程,描写了珠海港吞吐量的变化特点,并对珠海港的腹地进行变迁研究,论述了珠海港的现状和出路,展望了珠海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
阳江港与海上丝绸之路许桂灵 著,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编阳江海岸线漫长,沿海岛屿罗列,港湾众多,除了作为渔港、运输港以外,还蕴藏着很多宝贵的海洋旅游资源。尤其在当代,海岸是当今世界热门的旅游场所之一。阳江海岸、沙岸、岩岸、泥岸俱备,沙岸滩缓、沙细、潮平、浪小、水蓝,具有建立滨海浴场的优越条件。阳江沿海还散落着许多小岛,它们各具魅力,也极有观光价值。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基础上,阳江沿海各港和内河港旅游资源经过历史,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港口运输得到发展,港区周边的相关景点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形成不少景观点,使滨海旅游成为阳江一项方兴未艾的产业,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港区旅游产业特色、重点和服务项目不同,由此形成了滨海旅游百花争艳的局面。港口是海洋产业的依托和生长极,是向内和向外拓展的基地,临海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开发与建设。阳江发展的历史证实,海洋经济包括以海为商和以海为田,一直是阳江经济的支柱,奠定了阳江在广东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由全国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态势。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目标,已成为沿海省区发展海洋产业强大的推动力,有关规划和设想纷纷出台,形成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势头。广东的定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桥头堡、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区。阳江作为广东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市,理所当然要在省的工作方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阳江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阳江市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是将阳江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阳江港处在广州港和湛江港两个主枢纽港之间,是粤西中部和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门户,阳江港的建设使广东省的港口布局趋向合理,填补了粤西中部地区深水港的空白,对促进粤中、粤西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区域性的重要港口,阳江港将逐步完善港口集疏运配套工程设施以及为港口服务的支持保障系统的有关设施,并且随着铁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阳江港的未来腹地范围将进一步拓展,腹地经济实力的增强及港口本身竞争能力的提高将促使阳江港朝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发展,前景当可预期。
-
困境下的多重博弈魏晓锴 著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是近代企业史以及战后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既避开以往政府史与企业史研究以政策或制度为重点的研究路径,又突破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维度,从政府、社团、工人互动的角度探讨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发展演变,审视特殊背景下围绕上海卷烟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类博弈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本书围绕卷烟税收、原料供应与工人年赏进行专题考察,相应展示围绕着卷烟业而展开的政企博弈、合作与互动。通过中华烟草公司承购权纠纷案,透视战后“国营”企业“民营化”的艰难历程及其背后利益纠葛。本书通过对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的全面分析,指出战后中国处于一种“困境”,这是影响和制约各派力量博弈和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而在此“困境”之下,“弱政府”与“强社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山西票号史卫聚贤卫聚贤是山西省万荣人,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极为有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方文化专家。本书是卫先生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写就的本晋商票号历史,结合当时人的回忆、票号文物、来往信件、票号人物等,写成文字,在全国明清商业史中叶属于开创性著作。
-
农业商品化谭光万《农业商品化:历史与启示》从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入手,对我国古代农业商品化进程中土地制度的变迁、农业雇佣关系的演化以及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由此来展现我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的发展进程,进而探究制约我国古代农业商品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制度禁锢下,农业商品化的有限突破,对传统农业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无法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终究难以冲破制度的壁垒,完成向商品农业的转变。希望该书中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
中国百年信用合作史料《中国百年信用合作史料》编委会《中国百年信用合作史料》起自1915年,讫于2014年,基本上反映了近现代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基本脉络,是以时间为主线,按比较、分析、提炼和概括的研究思路,以史为据,紧紧围绕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把信用合作的历史发展及延续与国家经济发展相联系,把握信用合作总体发展脉络,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梳理和分类,从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职工教育、体制改革、信用合作宣传报道工作、国际交流、利率管理、工作安排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不同时期我国农村信用合作领域运转情况,并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先进单位代表和劳动模范等进行了展示,对信用合作网点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通过大量宝贵的资料客观再现各个时期我国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运行轨迹。
-
荣衰互鉴【俄】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孙梁 著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所谓“大分流”与“大趋同”一直吸引着经济学家的浓厚兴趣。本书对西方世界的兴起,以及随后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书中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两组,对这两组中的代表性国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考察。具体来说,作者在书中试图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西方国家是如何变得富裕的?– 在1500—1950年期间,一些发展中国家(东南亚与中东)并没有出现经济追赶,但是自1950年以来,这些国家却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这是为什么?– 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拉美国家、南非与俄罗斯,在1500—1950这段时间出现了成功的经济追赶,但是从1950年开始,却经历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这又是为什么?
-
中国经济 迈向2049余陈乙 著本书回顾中国经济自1949年以来所历经的演变,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全景式的画卷。本书叙事遵循了时间顺序,可以方便读者在清晰了解各历史阶段所发生的具有代表性事件的基础上,探寻出内在的因果关联,并更加深入地透析历次变迁背后所蕴藏着的种种规律。本书用英文撰写,可以增进外国人对我国的认知,创造更多的合作机遇。
-
中国农业通史暂缺作者《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收录了与中国农业历史有关的一些专题资料,包括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国农业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农田水利大事记、中国历代的人口与耕地统计、中国古代的度量衡、中国古代农官沿革表、中国历代农书简介七个专题。通过这些专题,以期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历代农业的演进,同时,也备读者对某个专题进行查阅。
-
棉的全球史(意)乔吉奥·列略 著如今,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额达到惊人的4250亿美元。在持续全球化的压力下,印度和中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制造强国。不过,这也并非新现象,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印花的棉纺织品,行销日本,远至欧洲。棉纺织品开辟了早期的全球化经济,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它也开启了全球化经济的转型。到19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本书以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技术、美洲棉花种植园中的非洲奴隶制度,以及全球消费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