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中国国民经济史罗章龙《中国国民经济史》远溯上古,详徵历代,止于清末,将数千年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熔铸为一部民生国计的“总传记”。首先总论中国经济进程的大势:春秋战国以前为原始经济、封建经济向国民经济的过渡时代,秦汉进入初期国民经济阶段,三国南北朝为经济逆潮时代,隋唐为帝国经济再建时代,五代宋元为经济均衡互变时代,明清为帝国经济之殿军;同时,分述众多经济领域的演进,包含经济技术、政训统一与民族创化、人口数量增殖与品质,各项改良、精进、所存优势等等,引经据典,编制表格,纵横交错地展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背景。
-
西夏经济文书研究史金波本书叙述了西夏的历史和汉文文献记载的一些经济状况;概述了出土文献中的有关西夏经济的资料:一是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有关西夏经济的条款,二是新发现的西夏文经济文书;对西夏文经济文书中的户籍文书、租税文书、粮物计帐、商贸文书、契约文书进行了分类研究;对西夏汉文文书进行了研究。书末附录了文书的图版和西夏文录文以及对译、意译汉文译文。
-
新制造埃森哲中国越来越多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制造业上演,“人机协作”、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物联网、无人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给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制造》结合这些新技术,将其对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制造型企业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新路径,从而适应并引领新技术浪潮,进一步推动自身转型发展。同时《新制造》也涵盖能源、体育产业、物流等行业文章,分析了当下新的趋势以及这些行业面临的发展新机遇。《新制造》可供企业管理者参考、阅读。
-
西方世界的兴起(美)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著《西方世界的兴起》是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作。是1993年诺贝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早期作品。作者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时采取了不同于过去的论述方法,而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统一”。《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译丛:西方世界的兴起》的结论是,试图改变从某一偶然的技术革新中去寻找发生产业革命的原因的偏见,而引导人们从现代所有权体系和社会制度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去寻找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中国出版后引起巨大的反响,一版再版,是经济学专业指定的必读书。
-
凯恩斯思想小史(美)彼得.特明,(英)戴维.瓦因斯 著本书主体部分是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客观、简明的总结,作者系统介绍了凯恩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封闭经济入手,并进一步扩展到国际经济分析,全书并无复杂模型,通俗地展现了凯恩斯经济学分析方法,是了解凯恩斯思想的优秀入门读本;作者还分析了凯恩斯经济思想形成时代全球经济的问题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问题的相似性等,着眼全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财富的帝国[美] 约翰·S·戈登 著;董宜坤 译《财富的帝国》生动讲述了一个关于美国为财富而生、为财富而战、生生不息的伟大故事。在戈登的精心演绎下,二百年中,美国这个财富的帝国上演了成功与灾难、勇猛与怯懦、新观念与旧偏见、旷世英才与愚钝之辈的长篇史诗。了解了美国成长过程中的危机与事件,认识那些推波助澜的伟大人物,洞悉那些改变美国面貌的科技发明与政治策略,也许我们便寻获了开启未来财富的钥匙。
-
民国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新西北思想研究马红艳 著《民国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新西北思想研究》以民国时期的西北开发为背景,研究西北报刊中所反映出来的建设新西北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时人以爱国热忱和自己的学识,运用当时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与规划西北的建设,希望把西北建设成现代化的新的社会,并成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桥头堡。
-
中外经济简史高德步 著经济史学科可以分为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等。一般来说,中国经济史和外国经济史都是国民经济史,就是说,都以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外国经济史是指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史,不包括中国经济史;而世界经济史是人类世界的经济史,应该将中国和其他非欧美国家的经济史包括在内。当然,研究世界各国经济史必须有所侧重,比如,人类文明有多个源头,但是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个,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就生产和交换方式演变的路径来看,也主要是这两种。所以,世界经济史应该以这两种生产和交换方式为样板,进行历史的、全面的和比较的研究。另外,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交替地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形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古代世界,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在内的东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这以后才是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在封建主义时代,以中国文明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明,则占据主导地位;到了近代,世界文明中心逐渐移到西方。世界经济史必须客观地反映这种交替现象并探索其规律。作为中国的学生和其他读者,要比较概括地学习和了解经济史,应首先学习和了解中国经济史,其次要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史,再进一步从总体上学习和了解世界经济史。然后我们还可以反过来,在学习了外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以后,再重新审视中国的经济史。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史学的重要性,这也是经济史学者苦心研究的结果。《中外经济简史(第2版)》是作者在多年研究中外经济史和几部相关专著基础上高度凝练的结果,即把中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年来的经济史浓缩为30多万字的教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希望学生们阅读《中外经济简史(第2版)》以后,能建立一种“经济史观”,以便理解经济学理论,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
西方经济学史(英国)罗杰·E. 巴克豪斯《西方经济学史》是由著名的企鹅出版集团重磅推出的经济学历史通俗著作,本书一经出版便赢得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13年来,畅销不衰,已成为欧美经济院校学生的通识读物,通常称本书为“企鹅版经济学史”。在这本新颖而权威的著作中,作者罗杰·E.巴克豪斯教授向读者详细论述了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作者不但在历史的背景下论述了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穆勒、马克思、凯恩斯、瓦尔拉斯等经济大师的思想,还论述了人们常常忽略的很多重要主题,如,17世纪英国的科学、政治和经济,经济与欧洲宗教改革、法国启蒙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国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晚期经济学领域的扩张等。
-
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田牛 著《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2016年: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1900~1911)》从财政权力分配角度出发力图对清末通货膨胀做出新的解释。《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2016年: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1900~1911)》选取清末通胀作为研究对象,以1900-1911年为历史的横截面,将其放置于清末财政权力下移与外移、传统货币、财政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大背景下予以探讨,针对通胀历史因素、思想动机、权力分配、政府能力等方面进行层层剖视。笔者试图通过清末通货膨胀为载体,尝试揭示传统财政、货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和财政权力下移与外移的历史背景下,财政危机诱发的经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