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沦陷时期上海金融业同业组织吴景平 著上海市档案馆有关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和钱业同业公会的藏档数量大、种类多,本书选编时以较能体现公会运作基本情况的会议记录为主,兼及部分公函。本书选编的档案史料,主要反映孤岛时期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和上海市钱业同业公会的基本情况。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
阿拉善旗经济史研究普·乌力吉 著暂缺简介...
-
经济简史[德] 马克斯·韦伯 著,赵丽慧 译本书是马克斯韦伯的一部遗著,全书论述了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家庭、氏族、村落、庄园制,以及前资本主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世界经济史,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阐明了资本主义为什么发展成当下的形态。全书还涉及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历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是不愧于与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相提并论的经济名著。想要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形势,这本书是入门必读之作。
-
告别施舍〔英〕格里高利·克拉克 著,洪世民 译 译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制度性因素是否导致了不同社会财富的差距?贫穷社会是否可以依靠外在的力量获得经济发展?错误的观念为何在创造误解,加剧差距?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是什么导致了人和经济走到如今的困局? 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大分流——人类告别施舍,摆脱残酷发展循环,重新选择贫富命运的前行之路。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运用各个文明的经济史料,以人和文化的角度向我们解释制度与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角色,揭示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
古代经济No 著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有何不同?古代经济是否存在现代经济理论所揭示的特征和规律性。芬利认为,在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经济领域,古代经济更多的是与财富、地位和身份等联系在一起的,并非纯粹盈利与否的问题。这一对古代经济的解释,不仅加深了对古代世界的认识,还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传统观点,而且揭示了现代经济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 《古代经济》的出版使得“古代经济学成了一个变幻莫测的领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者对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
-
形塑滇商赵善庆 著云南商会由于其所处的场域极具特殊和典型,其组织架构和呈现的面相有一定的地方特质。清末民初云南商人群体力量发展壮大,亦热衷于建立新式商人组织,因此,其组织机制呈现出会董和帮董共同治理的局面,帮董在具体商务事宜中发挥较大的能量;同时,各地商会相继创设,尤其是社会经济环境独具特点的地区,其商会的设置彰显出云南僻处边陲和多民族的典型地域特点。在西南军阀政争时期,云南商会组织历经“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军、政、商三方之间既有冲突,又有“利益”合作,这在地方派系的内争和鸦片贸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云南王”龙云统治滇政以后,由于云南地方政权的独立性所在,云南商会组织的发展呈现“马鞍形”的态势,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五科一处”的常态化格局。抗战时期,云南商会呈现出突飞猛增的发展态势,省级商会联合会得以筹组。在战时统制体制下,云南商会积极应对战时事务,回应了中央的渗透,因而形成了超稳定的组织治理体系。在抗战胜利结束后,云南商会在面对多重政治势力角逐的政治环境中,其生存空间和职能运作呈现出衰微的态势,而并未实现如沦陷区商会组织的有序整顿和重组。新中国建立后,云南商会组织的改造相对滞后,商业联合总会作为过渡组织,在工商联筹组之前着手进行接收改造事宜。
-
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丁军伟,韩文博,钟舒婷,王森 著文章正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农业种植、收获等情形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第二部分结合传世文献及卜辞记载,论述了商代土地制度及其农业管理制度。第三部分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四方地区和商文化中心地区从先商至晚商典型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进行了梳理。第四部分论述了卜辞所见的农业灾害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联系。第五部分,论述了商代的农业礼俗及其相关问题。第六部分,探讨了商代农业区域的基本概况。
-
黄金的历史与趋势汤闯新 著研究黄金的本质属性及其历史,研究黄金在现实世界中的状况与地位,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黄金的未来趋势,研究黄金未来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定位。从黄金的本质,以及黄金至今拥有的功能,及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来看,黄金至今仍然是比优选任何货币,包括靠前储备货币在内,更被世界各国的央行、企业、金融机构、普通百姓普遍认可的靠前硬通货,黄金至今还是优选认可的“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从21世纪70年代以来的黄金大牛市,至今未结束。现在只是大牛市的中点,而不是终点。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各类资本势力,都在试图用各种方式,更多地拥有黄金,控制黄金。探究黄金市场的趋势与规律,研究世界各国的各种资本势力,对于黄金投资的战略战术,以寻求黄金投资的时机。作者在《黄金的历史与趋势》将对上述这些问题,做出相关独特的详细见解。
-
陕甘宁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财政经济史料王保存,杨伟宏 编在20世纪80年代,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等单位从革命历史档案和报刊杂志中收集整理了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历史资料,汇编而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辑》。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财政经济史料一直未予出版,本次编辑的《陕甘宁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财政经济史料》与已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辑》自成体系,完整地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财政经济情况,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
楚国经济史刘玉堂 著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研究楚国历史,离不开对楚国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亦即经济基础的分析。作为楚国社会经济基础很主要的组成部分的土地所有制,无疑是形成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很重要的根源。因此,楚国土地所有制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笔者考察的个对象。西周早期,周成王把一块蛮荒之地封给楚人,旨在以此确定楚人对周室的经济附庸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并无画地为牢之意。事实上,以当时楚族的规模,绝非区区方圆“五十里”的“子男之田”所能容纳。但是,无论楚人实际占据的地盘有多大,它从名义上来说都归周天子所有,楚人则只是占有土地。因此,终西周之世,楚人尚无名分上属于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