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改造与拓展徐智 著,吴松弟,樊如森 编本书以相关典籍史料、档案史料等为基础,论述了1927—1937年南京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史有据,充分运用图表等阐述史实,条理清晰,论述合理,有利于读者了解1927—1937年南京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
天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研究樊如森 著,吴松弟,樊如森 编本书全面考察了北方首城天津的区域经济定位问题。发现1860年的口岸开放与此后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互动网络体系的建立,在天津经济的全方位崛起历程中,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它不仅奠定了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龙头的坚实物质与社会基础,而且也促进了华北大部、东北西部和西北东部地区,由传统农、牧业经济向市场化工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而1960年之后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大陆的全面实施,则严重禁锢了天津与腹地经济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应有活力。进入新时代,切实科学定位和充分发挥港口城市天津在华北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引领作用,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真正疏解和中国北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张珊珊 著,吴松弟,樊如森 编本书以1862—1936年作为研究的时间断限,在港口—腹地研究框架中,探讨沿江口岸在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中的独特作用,结合茶叶、桐油等详实的海关统计数据,分析汉口在对近代中国中西部广大地区所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
-
口岸—腹地张永帅 著,吴松弟,樊如森 编对外贸易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作为边疆省区的云南亦是如此。《口岸—腹地:对外贸易与近代云南经济变迁(1840—1945)》一书以“口岸—腹地”的视角,描述蒙自、思茅、腾越等口岸开放后云南经济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其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本书认为近代云南经济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是近代“沿边型”现代化模式的典型区域,走的是一条资源主导型的现代经济成长之路;对外贸易促进了近代云南经济的发展,“口岸—腹地”是影响对外贸易与近代云南经济变迁的空间机制。本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港口—腹地与近代经济转型研究丛书”之一种。
-
英国煤业史马瑞映 等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近现代英国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与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柱——煤炭产业的发展和影响。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贸易、信贷、产业内分工等生产要素相互强化、联动的创新发展形成的合力效应,使煤炭业成为英国工业化大发展的核心。英国去煤化的道路是一本活体教科书,对逐渐减少煤炭依赖的中国有借鉴意义。
-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汪敬虞本书汇集了作者研究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中国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工业生产力变动、中国工业资本估计问题、中近代的产业革命精神等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主要专题文章,主要文章有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起步、1933年中国制造所得、中国工业资本估计等。
-
公开上市诺姆·钱普 著,沈国华 译本书作者诺姆·钱普写了一本内容既重要又有趣的书,向读者揭示了美国联邦政府重要但又鲜为人知的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真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很少受到国会、法院和总统的关注,但却肩负着监管世界优选、很复杂的资本市场的责任。这本书生动讲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经历的信任危机。诺姆还原了这个维护着美国繁荣的机构的运作过程,精到地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诺姆的政策建议有助于美国吸取那个时期的教训,防范未来的危机。 本书堪称融政策、历史、趣闻轶事于一体的一本好书,读这本书犹如坐在剧场的前排看剧。诺姆·钱普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多德—弗兰克法案》和金融危机进行了生动鲜活的描述,真实记录了一个美国公民监管者从美国梦到面对灾难——联邦政府官僚作风——的五年艰辛旅程。诺姆·钱普从内部人的视角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且详细介绍了旨在促进保护和经济增长的改革计划。对金融人士来说,这是一本的好书,任何对美国的经济和政府机构的实际运作方式感兴趣的人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注册制的施行就是近期新的伟大实践, 2018年2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施行期限届满后,期限延长二年至2020年2月29日。 本书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很好也具有借鉴意义。
-
东亚同文书院对华经济调查资料选译李军,胡竹清 编日本的对华调查可以分为官方调查和民间调查两大类。官方的调查主要是以外务省、农商工省、军部为代表。民间调查的主体非常复杂,有日本国内的工商机构及其派驻中国的各类调查机构、调查员,还有在华扎根的日本团体。在日本众多对华调查机构中,北部的在大连的满铁调查部和南部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这两类调查中很有代表性的两大机构。日本在上海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对华调查堪称其民间调查的典范,这些调查持续时间之长、调查内容之深,堪称日本民间对华调查之最。研究这些调查不仅可以为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提供大量的珍贵史料,更可以为我国研究日本调查中国的方法、方式、手段提供借鉴,并进一步为中国研究日本提供借鉴。本卷为金融卷,主要包括反映时代和区域特点的金融调查报告。
-
中国古代贫富思想研究解凌云 著贫富问题热门而又古老。它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问题。自从国家出现开始,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将如何处理贫富关系作为一个焦点问题加以关注。同时,面对贫富分化日益扩大的趋势,中国历代思想家也围绕着贫富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处理贫富关系和调节贫富差距的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为后世处理贫富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贫富思想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富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财富的认识和对“富”“贫”的本体讨论。在对财富的认识方面,贫富思想涵盖了传统的义利观念。在传统经济思想中,“义利之辨”是历代思想家一再争论的大命题。“义利之辨”要解决的是要义还是要利,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看待财富和如何获取财富的问题。在对“富”“贫”的本体讨论方面,贫富思想关注“富”“贫”这两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传统经济思想认为,天赋、命运、勤惰、奢俭等,都能够主导贫富的产生,最终形成“富”“贫”两种不同的经济状态。第二,对贫富分化和贫富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古代社会,贫富分化从私有制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贫富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重新整合与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贫富思想关注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贫富分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贫富思想也关注贫富关系的发展,阐述对贫者和富者的态度与主张,提出处理贫富关系的基本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贫富思想不仅包含了如何看待贫富分化,如何对待贫者和富者的问题,更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及思想家对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展的认识和把握。
-
20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环境问题李志英 著受时代思潮和学术特点的影响,中国史学开始向现代转型,很多论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意识,探究了环境问题。《20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环境问题/“通古察今”系列丛书》论述了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环境论,分阶段探讨了经济史研究中环境问题的U字形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