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中国商业史王孝通 著全书将中国商业史分为“上古商业”“中古商业”“近世商业及现代商业”三编,共二十三章,系统叙述了自黄帝、尧、舜以来,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间,中国商业发展之历程,旨在揭示商业盛衰之于国家隆替的关系。
-
苏少之经济史文选苏少之 著作者苏少之教授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在80年代末逐渐形成个人研究方向-“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等。发表多篇专题论文,主要包括:《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系统反思》,《论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两极分化问题》,《1950-1952年我国农业集体化模式的选择》,《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关于”五反”运动几个问题的研究》,《”一化”滞后、”三改”超前原因简析》,《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结构变化总趋势分析》,《从新民主主义制度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在80年代末逐渐形成个人研究方向-“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等。本书稿主要包括:《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系统反思》,《论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两极分化问题》,《1950-1952年我国农业集体化模式的选择》,《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关于”五反”运动几个问题的研究》,《”一化”滞后、”三改”超前原因简析》,《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结构变化总趋势分析》,《从新民主主义制度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
-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李伯重 著李伯重先生一直致力于江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他思路开阔活跃,擅长以国际视野来研究古代和近代江南的经济发展历程,挖掘其独特性。本书通过大量中外史料和各种翔实的数据,从环境变化、人口控制、妇女角色的变化、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工具及技术手段的革新进步、城市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明清江南生产力的状况,从而引出自己对明清之际江南经济是发展还是停滞这一历史命题的再思考。本书对国内外史学界流行的一些观点和定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全书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功力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
百年中国乡村经济地理邢俊 著本书按照“经验—矛盾—创新”的逻辑脉络,初步建立起了“乡村经济治理”的研究框架。借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评价其效果等提供参考思路;同时,本书运用多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借鉴和对比分析了诸多乡村经济治理的实践经验,突出以下特色。 第一,以乡村振兴为视角,通过梳理中国乡村社会发展脉络,按照“经验—矛盾—创新”的逻辑,深入研究乡村经济治理问题,找到了促进乡村经济治理绩效提升的现实路径,这些工作对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二,按照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谱系与演变逻辑,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探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乡村经济治理的影响因素,这些工作能让中国乡村经济治理的未来路径变得更加清晰。第三,以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和新发展理念为视角,对乡村经济治理进行全新的、客观的审视,对乡村经济治理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实现乡村经济治理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契合。这些工作不但能为乡村经济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信息参考。
-
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高更和 等 著长期以来,经济地理学比较注重宏观和中观研究,对微观研究比较忽视。但近些年来,有学者开始从微观角度研究经济地理问题,《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即是此类研究的较好样本。《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作者基于田野入户调查数据、村干部面对面访谈数据、卫星图像数据、统计年鉴等数据,采用质性分析、回归计量模型、地理信息等方法,对农民工流动、人口流动、务工地区位选择、农业区位选择等经济地理问题,从个人、家庭、村庄、社会等微观角度研究,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认可。人口流动等宏观经济地理现象,其实质是有一个一个的微观个人流动构成的,从微观角度研究经济地理现象有利于理解这些经济地理现象的本质,也有利于把握这种现象的规律。
-
牛津美国州与地方财政手册[美] 罗伯特·D.埃贝尔(Robert D.Ebel) 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译州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越来越容易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过去的三十年,在经济衰退期间的州和地方财政赤字逐年增长。经济衰退的余波、脆弱的经济增长以及长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对州与地方财政的影响在深度、广度及强度上都是巨大的。《牛津美国州与地方财政手册》对州与地方政府的财政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估,并告诉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全书共包括35章,分别由54名在州与地方政府财政领域的从业者和知名学者编写。每一章都提供了专业描述、政策检验、实践效果以及研究的主要进展。这35章又可以分为4篇。首篇是对制度、经济、政治框架的系统讨论,为读者理解州与地方部门的结构和财政绩效提供一个背景。第2篇概述了州与地方政府收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如何应对大衰退。第3篇转而分析州和地方部门的支出、借贷和财务管理。重点关注六大公共服务领域:教育,医疗卫生,人类服务,交通,养老金,住房。第4篇主要是展望未来,并且探讨州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筹资、支出和公共服务结构将如何去适应新的形势。牛津手册系列是学术出版中的一个新创举。每一本手册都提供了对当前特定科学领域思考和研究的新的调查,为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中国邮驿与邮政趣史元仔 著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和事物的精准传递。尤其是人类世界出现部落、国家以后,“送快递” 这件今日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儿,变得无比重要,它甚至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当古人无法用一副大嗓门把紧急信息告诉大山背后的伙伴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开始冒出越来越多的 点子,目的只有一个——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或物品送给特定的人。尤其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一边 疯狂地建设中转站形成浩瀚的驿路网络,让信使可以又快又安全地完成邮驿任务,另一边利用更新的 技术,跨过千山万水,让天下没有收不到的“快递”。
-
新国货浪潮何丹 主编《新国货浪潮》MOOK书系第二季,是中国首部国货城市商业图书。本书以地理为坐标,通过“消费”“城市”“国货”三者的融汇,观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国货变迁,分析城市商业现状与趋势,呈现不同城市消费下的品牌案例,发现有趣的城市商业现象,解析其背后的新消费浪潮,全方位解读中国城市发展脉络与城市居民生活图谱,以期描绘中国国货商业地理版图,发掘与沉淀新国货品牌的文化力量。
-
一城明月 半城机声魏保信,朱艳 著著名的文化古城苏州,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苏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历史上苏州的丝绸产品一直绵延不绝,从春秋时期的吴缟,到三国两晋时的吴绫;从隋唐时期的八蚕丝、绯绫到宋锦、缂丝;宋、元、明、清时期设置官府织造局,产品更是名目繁多:主要有漳缎、织金、闪缎、妆花缎、摹本缎、贡缎、天鹅绒、高丽纱、花素累缎等。本书总述和梳理了“丝绸之府”苏州的丝绸业之历史沿革及现状、丝织品分类、风格和功能、审美和生活意义等。图文并茂,还原和再现了苏州丝绸的历史片断,起着记录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本书的出版,对于爱好中国丝绸文化的读者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
海外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研究潘圆圆著国家安全审查是发达国家针对外资流入的最重要的审查制度。本书以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和欧盟的安全审查制度与投资限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特征、趋势以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其中美国的安全审查制度最具代表性,本书对美国的安审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剖析他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能够帮助中国建立服务本国国家安全需要的外资审查制度。本书还解读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并认为其为中国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多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