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
-
大国强省黄宝连、马新生、钱晨著暂缺简介...
-
全球化视阈下文化交往战略研究刘鹤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下,运用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际与国内相关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吸收和汲取以往思想家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球化视阈下文化交往战略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章主要探讨了文化交往战略的相关概念。第二章主要是对全球化与文化交往历程的概说。第三章主要是对全球化视阈下文化交往战略的理论阐释。第四章主要是对全球化视阈下西方发达化交往战略的现实审视。第五章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文化交往战略抉择的研究。
-
考虑库存调拨的供应链优化策略贺庆仁,徐志威,于佳钰本书是国内部从库存调拨(分享)的角度系统研究供应链优化与协调策略的专著,旨在阐述如何应用供应链优化与协调理论方法构建库存调拨理论和方法体系。在逻辑维度上,首先从退货约束、服务水平约束进行研究,得到约束条件下的供应链优化策略。其次,将零售商的调拨策略由单个销售阶段扩展到多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调拨利润的分配问题。后,将零售商的完全理性决策扩展到了有限理性决策,使其决策更加贴近于实践。本书建立了库存调拨机制下供应链优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框架,为供应链理论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
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郭晴全球变暖压力下的碳关税一旦推行,必将对未来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那么,碳关税对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的机制是什么;总体而言,碳关税将对农产品贸易环境带来哪些影响;碳关税将对宏观经济贸易背景下的中观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贸易产生多大影响;政府和企业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这些影响。本书稿在文献综述、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和全球减排背景下碳关税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探析基础上,重点采用CGE模型就碳关税对世界和中国农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模拟研究。
-
趋势结构断点经济时间序列协整理论与应用研究赵春艳许多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具有趋势及结构断点特征,结构性变动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危机冲击等因素有关。对于这类序列的协整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因此,对其协整问题研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本书建立一套从单位根检验到协整检验的系统性的建模理论与方法。提出适合趋势结构断点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模型及统计量,统计量的有限样本性质优良,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得到有意义的结论。本书完善趋势结构断点序列的建模理论,同时,是对基于线性模型的、经典的单位根及协整检验理论与方法拓展与充实。
-
新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研究刘勇 付英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巩固和利用好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等内容成为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问题。乡村振兴解决的是乡村发展的问题,而贫困又是乡村发展中、核心的问题。所以解决贫困问题以后,实际上是解决了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个短板。可以说,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从聚焦贫困这一相对窄的乡村发展问题,向比较宽的乡村振兴方面转变,这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过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切实处理好“六个衔接”,凝心聚力开新局。,处理好发展规划有效衔接问题,尤其要统筹好相对贫困区域和非贫困区域的协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着力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第二,处理好政策保障有效衔接问题,在制定和完善政策时注重兼容性、协调性和持续性,使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无缝对接、相得益彰。第三,处理好工作机制有效衔接问题,延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好措施,使之更好地运用到乡村振兴上来。第四,处理好重大举措有效衔接问题,继续贯彻实施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方法措施,使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第五,处理好产业优势有效衔接问 题,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第六,处理好帮扶机制有效衔接问题,努力实现原有帮扶机制的有效转化和衔接。为此,本研究特选取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的秦巴山区——甘肃省康县为研究样本,从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多维贫困测度、科技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效果等视角开展定量和定性分析,试图将康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从国家宏观高度来研究贫困地区的接续发展问题,打破“两张皮”相互割裂的现实壁垒,这也是对反贫困理论的一次补充,以小见大、以点及面探寻新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驱动的路径,以期为推动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支撑。
-
我国一流学科建设与财政支持罗建平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与内涵提升。本书基于调研数据和访谈资料,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专业与社会经济适切性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情况,以期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培养社会经济所需人才和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
-
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研究罗煜 著本书旨在从历史实践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中国金融业百年发展实践的系统回顾,总结我国金融发展的经验,提炼其中蕴含的金融思想,思考其对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的启示。透过百年历史实践,作者将我国发展金融业的经验和展现出的金融思想归纳为五个方面:党的正确领导是金融发展的根本保障,金融要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要建立符合国情的金融发展模式,要通过国有金融对金融体系实行强有力的管控,坚持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和严格金融监管。从历史实践和金融思想中提炼中国特色金融理论,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坚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金融业要务,加强党的领导与市场化相统一;二是坚持符合国情的金融发展模式,银行主导与直接融资发展相统一;三是坚持对金融体系的有效管控,国家金融控制与金融业改革开放相统一;四是有序推进创新和严格监管并重,实体经济金融化趋势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相协调。
-
时距知觉的适应机制研究李宝林著为了揭示个体对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本书利用感知适应范式,结合EEG技术,系统探讨了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本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揭示在不同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和触觉)中适应时距信息(较长或较短时距)是否会影响后续的时距知觉,即*实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在不同感觉通道中存在的普遍*;(2)揭示时距知觉适应后效是否在不同时距范围上都存在,即探讨时距适应对秒下和秒上时距知觉的影响;(3)比较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和时距知觉锚定效应的异同,揭示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质;(4)在观察到相应影响和确定其*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时距知觉适应后效在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听觉频率、不同视觉朝向、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手指间的迁移*/特异*,以此推断其产生的认知加工水平;(5)利用EEG技术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揭示时距适应对后续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发生在较早的编码阶段还是较晚的记忆或决策阶段。
-
相似还是相异?徐浩本书力图通过比较18世纪中英农民与农村经济、中英农村生产关系,18世纪中英农村商品经济、中英农民生产生活、中英农民反抗斗争等,揭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作者指出,18世纪的中国与英国仍然是农村生产结构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差异,致使出现了不同的阶级分化,造成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同,由此英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而中国仍受制于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