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
-
经济动态与评论张清津《经济动态与评论》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登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和经济学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等。本集刊致力于反映经济发展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动态,优先刊登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论文。本书为第12辑,分为“国际经济”“农村经济”“金融研究”“产业经济”“学术争鸣”“书评”六个栏目,内容涉及新时代农产品贸易、中欧CAI前景展望、电子商务与农民增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日本产业发展规律探讨、百年来中国铁路转运业研究述评等内容。
-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深入梳理高校课程思政发展脉络侯丹娟 著大学是知识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知识属性决定了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知识领域的自由、自主探索和不断创新,社会属性决定了大学要用知识及其所体现的人类德性来培养健全的人格,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大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大学不仅传播知识、探索未知领域,而且通过知识教育培育学生德性。大学教育也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个以知识为媒介的精神互动过程。知识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学实现知识教育、价值塑造、德性培育的题中之义。本书正是在对大学双重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理论、历程、现状、对策展开了研究。
-
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研究何苏燕,任力在中国商誉资产虚高以及商誉减值存在诸多机会主义行为下,有必要探讨虚高的商誉资产会对资本市场、股东行为以及企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本书基于中国并购重组实践中“高溢价、高商誉”这一背景,以2007 至 2019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以及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而且也对于资本市场上“商誉与股权质押双高股”出现的逻辑提供了解释。
-
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研究韦倩青 等 著《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研究》共由十章组成,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构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的分析框架。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梳理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已有学术文献,整理、消化和吸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学习和掌握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总结现有研究的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阐释该书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目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的分析框架,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的方法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和评估了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环境。这一部分首先采用统计数据分析、资料梳理等方法,直观分析了中国内部、东盟内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情况,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现状。接着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环境进行了评估,为后续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检验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FDI)的影响。第五章采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贸易效应。该章有两个特点:其一,从铁路、公路、港口和航空四个方面,分别检验和比较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贸易效应;其二,运用边界效应引力模型,探讨中国与陆路接壤的东盟国家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贸易效应。第六章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实证检验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第四部分即第七章,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总体思路。这一部分依据前述章节的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的结果,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情况,设计出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指出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重点。这部分内容对推进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总领性指导作用。第五部分即第八章,给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国别思路。这一部分结合东盟各个成员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具体国情,分别给出中国与东盟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思路。第六部分即第九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合作模式。这一部分以铁路基础设施为例,在归纳总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了中国与泰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中国与老挝铁路建设项目案例的经验,详尽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合作模式选择。第七部分即第十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实践案例。这一部分选取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路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具体分析对象,在分析印度尼西亚路桥基础设施现状,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尼西亚路桥基础设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案例总结相关经验,最终提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路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对策建议。
-
公债的世界尼古拉斯·巴罗尔(Nicolas Barreyre)本书从政治、历史和全球角度分析公共债务。它表明,公共债务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主要力量,也是一股强大的地缘政治力量。从革命危机到帝国,从战后世界秩序的兴衰,债务问题从来不是封闭经济圈的权限。这本书揭示了公共债务的政治问题已经并将继续需要政治回应,从而为理解当今公共债务的中心地位提供了一把钥匙。 如今,将公共债务视为脆弱性或经济低效的一个趋势,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自18世纪以来,公共债务和资本市场在许多场合被国家用来行使主权和建立自己的机构,尤其是在战争时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用于缓和公共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违约、取消或资本管制)的某些解决方案被排除在近危机的政治框架之外,因此揭示了债券持有人、纳税人、养老金领取者之间的权力平衡,而工薪阶层在过去40年中也发生了变化。 这部关于公共债务的全球政治史是对这场辩论的贡献,将引起金融、经济和政治历史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兴趣。
-
不同商业模式下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曹晓昱,王满当今企业面临着动态的、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应积极调整组织战略和结构,增强组织建设与技术创新,以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来应对复杂环境的挑战。其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与外部环境、战略目标及组织结构相匹配的管理会计系统,并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实践需要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系统化、集成化地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自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创新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下管理会计学者的重要使命。
-
儒商优秀文化案例徐国利,刘旻娇本书是本系统阐述儒商文化和详列儒商文化案例的著述和教材。本书将历史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章扼要叙述了儒商和儒商文化发展史,阐述了儒商文化内涵与当代儒商文化建构。第二至八章阐发了儒商文化七个方面的基本精神及其演变史,即:仁道的商业价值观、义利兼济的商道、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克己敬业的管理理念、公益慈善与家国情怀、“儒商并重”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同时,每章精选反映和展现此类儒商文化精神的10个经典案例。全书收录70个案例,内容占全书内容的近2/3,充分体现了“文化案例”的撰写宗旨和鲜明特色。
-
2021年度深圳市海洋事业发展报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著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融入世界的大通道,是支撑我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重要载体。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年,也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书是服务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年度主题报告,围绕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文明、海洋开放合作和海洋综合管理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内容,提炼2021海洋事业年度主题,呈现2021年度海洋事业亮点和成绩,展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新动态和前景。
-
高管特征、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毛雅娟 著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仔细梳理,可以发现管理者异质性研究非常之多,但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从高管特征角度研究高管决策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及其经济后果的作用机理仍然存在较大研究空间。于是,《高管特征、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拟从高管性别的行为视角、高管从军经历的视角、高管薪酬激励的视角及高管捐赠行为的视角四个维度来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和补充,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发现。笔者多年来主要围绕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展开研究,对企业高管这一关键性群体的特征、决策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尤其是近几年主要选取企业高管作为切入点,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展开相关课题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积累。因此,此次根据“高管特征、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这一主题,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遂成此书,以飨读者。
-
南大商学评论刘志彪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