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
-
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顾国达 著该书以系统翔实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在简要分析介绍近代中国蚕丝业发展、中国生丝出口的“二港制”与流通路径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开港期(1842—1867年)、清末期(1868—1911年)和民国期(1912—1949年)我国生丝出口贸易的市场和生丝出口量波动的原因,并定量分析了出口生丝的产地来源,明确了以生丝为主体的丝绸类商品在我国近代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地位。在国内外首度推算了近代世界生丝市场的历年贸易量,定量揭示了近代世界生丝市场中主要国家的地位变化,分析了近代美国、法国丝绸业的发展及其生丝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生丝出口的影响,总结了近代中日两国在蚕丝业和生丝贸易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及对当代外向型出口创汇主导产业培育的启示。本研究所持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既具学术价值,也具现实指导意义。
-
河南省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李丽娟 等河南省内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转型发展阶段,其集聚功能大于扩散效应的虹吸效应明显,作为黄河中下游流域统筹协调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高质量发展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省内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分类比较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技术,从自然生态因子、环境保护因子和经济社会因子等多层面进行研究,得出河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研究。
-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陈志华 胡必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大大改善和提升了亚洲乃至全球交通、能源、电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对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本书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理论,基建投资建设进展,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在全球基建新趋势下的发展前景。同时从基础设施的经济性特征出发,梳理其对贸易、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合计量定量分析方法,融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于一体,搭建起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为探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路径提供前瞻性分析工具。
-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缘起与治理章彰 著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今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国际经验的借鉴》全书从风险认识论入手,全面梳理总结了全球主要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积累、爆发及治理过程,分别从政府债务、银行体系、房地产行业、宏观经济、衍生产品、线上融资、数字货币、气候风险等维度阐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理和表现,提炼了国际社会防范和治理金融危机的政策精髓,对我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
-
金融创新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穆怀朋 著本书是一部论文集,选录了作者30多年来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写的论文、调研报告和在一些论坛上的讲演。这些文章中,有些是纯理论性的研究,有些是关于实际业务的研究;有些是关于改革开放早期问题的研究,有些是关于近几年问题的研究;各部分文章主题大致反映了不同时期作者所参与的金融创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全书分为六部分:部分为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第二部分为汇率和国际收支;第三部分为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第四部分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第五部分为互联网金融;第六部分为金融安全与金融治理。
-
城市社会的城市化与中国道路李通屏 倪琳 彭欣源 等著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进行了新概括,将城市化置于城市社会这一背景下,突出问题导向,强调实证研究,恰当运用数理和计量方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预警机制,基于中外城市化的教训与风险、提出中国城市社会城市化道路的框架,并进行实证分析,对提升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城市化理论,推动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有学术贡献,同时兼具现实意义。
-
量化宏观经济学导论及Julia应用(罗马尼亚)彼得·卡瑞亚尼 著;许文立 等译本书将向大家呈现数值方法,尤其是量化宏观经济学中使用的一些数值方法:解确定性和随机性方程组、对数线性化、模拟DSGE 模型、动态规划,以及包含扰动法、投影法和参数化期望法在内的多个高级数值方法。本书也涵盖了最近的异质性代理人模型中使用的一些工具、方法。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平衡。虽然,上述一些著作也包含理论的应用,但是本书首次向读者介绍了利用Julia 的代码来计算数值。Julia 是一种免费、开源的编程语言。通过Julia,读者可以迅速学习如何解宏观经济模型,并用编程语言来实现定量分析。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布局及政策研究刘冬梅 巨文忠 玄兆辉 等本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 提出优化区域科技资源布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书对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布局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发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布局的主要做法,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布局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区域创新定位和布局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了区域创新布局差异化政策思路,重点研究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布局现状与未来考虑。本书为突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布局现状及相关政策建议,其研究内容分为理论与政策篇和区域创新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与政策篇为前 6 章,以国内外区域创新布局相关理论为研究对象,探究区域创新布局理论的发展模式、结构特征、驱动因素及发展目标等,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章为区域创新的内在动力与发展机制分析,第二章为发达国家区域创新布局的动态及启示,第三章为我国当前区域创新布局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为新时代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的路径选择,第五章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的定位研究,第六章为区域创新布局差异化政策研究。区域创新实践篇为后 4 章,以各重点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区域创新布局现状与未来考虑。第七章为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证研究,第八章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布局现状与未来考虑,第九章为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布局现状与未来考虑,第十章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布局现状与未来考虑。本书是科技部国家高端智库研究联合体重大研究课题“高质量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布局与政策研究”(编号:ZKLH202104)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召开若干场座谈会,并先后赴浙江、宁夏、湖南、辽宁、广东、山西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围绕科技创新、地方科技发展、创新资源空间布局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课题组还围绕地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战略规划司的指导。感谢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等课题组成员的辛苦付出!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对各位领导、专家、同行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当然,由于作者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领导、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
稻米白馥兰今天的大米是全世界一半人口的食物。它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出现、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网络以及现代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水稻史是当前一个重要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从全球和比较的角度来看,尚未有人试图书写水稻史及其在资本主义崛起中的地位。本书是由非洲、美洲和亚洲几个地区的专家撰写的,他们共同为稻米作为作物、粮食和商品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塑造了非洲、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历史轨迹和区域间联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朱迪丝·卡尼说:“一粒米看世界!除了口味问题,大米可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种植和消费已经影响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广大地区,更不用说数十亿人将其作为主要的饮食主食。我们本能地认为大米是亚洲好的食物,但自从哥伦布航行以来,非洲的贡献——有着古老且独立驯养的水稻品种——在美洲历史上起着不小的作用。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故事:水稻的地理范围是世界性的,其历史复杂而深刻。”
-
内生可持续增长理论研究陈昆亭,周炎进入后工业革命阶段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集体出现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全球经济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局面。在新形势下,传统增长理论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和正确指导。本书从长视野对近代工业革命进程进行观察,透析东西方主流经济体从“大分流”到“大合流”的过程,研究英美式长周期律特征及其内在规律,并针对传统增长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四个发展方向并进行讨论:(1)长周期观察:文化、人口、制度与一致增长思想;(2)长期增长可持续性;(3)周期波动与增长;(4)有限需求与增长。基于这些方面的讨论,本书给出了英美式长周期律形成内在机制的一种解释,并结合这些机制,提出中国避免传统周期律的一些建议。本书适合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硕士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