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种子生理生态学
作者:管康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01
ISBN:9787109131446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种子生理生态学》由八章组成,以种子生理学为基础,结合种子生态学工作发展而成,具有丰富的史料,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第七章《草本种子传播与萌发生态学》和第八章《树木种子的传播与萌发生态学》全由作者新构建内容,讨论了各类种子的特性、传播与萌发,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种子库关系的生理生态学新课题。《种子生理生态学》一书,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出现,内容广泛而新颖,可供农林高校师生与农林单位科技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管康林,生物学教授,男,1935年11月出生,浙江省台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学专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呼吸代谢基础和农林生物学应用研究达21年之久。1981年8月后任教于浙江林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并从事种子生理学和发育生理研究。他担任过林学系副主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等职;兼任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项目申请课题的专业评议专家。他本人具有广博的生物科学和农林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发表过农林、生物各类论文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其中《难萌发树木种子的休眠与解休眠方法的研究》获1994年度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著作有《生物农林科学通论》(2005)和《自然吟》诗集(2003);本书《种子生理生态学》是作者一生的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它是在1993年选修教材基础上进行的全新的编写。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种子与人类及动物
一、种子的概念
二、种子与人类
三、种子与动物
第二节 种子科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二、20世纪的发展
三、新世纪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种子发育与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
第一节 植物的有性器官与种子发育
一、裸子植物种子的发育
二、被子植物种子的发育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与基本结构
一、种子形态多样性
二、种子的基本结构
三、果实型种子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
一、种皮的化学成分
二、种子的贮藏物质
三、种子的特殊有用成分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种子的贮藏与寿命
第一节 种子的寿命
一、种子寿命长度的划分
二、长寿种子史料
第二节 正常型种子和顽拗型种子
一、正常型种子
二、顽拗型种子
三、中间型及短命种子
第三节 影响种子贮藏与寿命的因素
一、影响贮藏寿命的内在因素
二、影响种子贮藏的外部因素
三、超干贮藏
四、超低温贮藏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种子活力与衰老
第一节 种子活力概念及其测定
一、种子活力概念与意义
二、种子活力测定指标
三、种子活力测定技术新进展
第二节 种子活力基础与衰老的生理变化
一、呼吸量和能量释放变化
二、酶活性与合成能力变化
三、内源激素的变化
四、膜脂过氧化作用
五、膜与细胞器功能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种子萌发生理
第一节 种子萌发条件与表现
一、水分
二、温度
三、氧气
四、光
第二节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一、呼吸强度和呼吸商
二、氧化还原酶类变化
三、主要贮存物质的转化
四、呼吸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
第三节 种子的需光萌发
一、光敏素的发现与生理作用
二、种子感光萌发的几种表现
三、影响种子需光性的外部因子
四、感光种子的科属分布与生态学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种子休眠生理
第一节 种子的外致性休眠
一、豆科硬实粒
二、非豆科种子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机械阻碍
三、种皮不透氧性
第二节 种子的生理性休眠
一、胚发育未完成
二、胚生理后熟
三、抑制物质的作用
四、复合休眠与二次休眠
第三节 种子层积后熟与生理变化
一、层积技术
二、层积过程的呼吸速率与贮存物质变化
三、层积过程的内源激素变化
四、层积过程的呼吸代谢途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草本种子传播与萌发生态学
第一节 农田杂草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一、农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二、杂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三、田园杂草种子传播与繁殖
第二节 杂草土壤种子库
一、杂草土壤种子库构成
二、杂草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变化
三、植物化感作用与土壤种子库
第三节 草地牧草种子生态学
一、牧草种子学的研究
二、某些禾本科牧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
三、牧草土壤种子库和种子传播
第四节 水生植物种子萌发生态学
一、水生植物种子发芽的一般特性
二、睡莲科种子发芽
三、眼子菜科的种子萌发
四、金鱼藻科的种子萌发
五、水鳖与凤眼莲种子萌发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树木种子的传播与萌发生态学
第一节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种子
一、胎萌与易萌发种子
二、顽拗型种子
三、寄生树与附生植物种子
四、榕属及其他植物种子
五、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
第二节 亚热带天目山区的树木种子
一、天目山珍稀树木种子萌发的生态性
二、濒危树种的繁殖
三、经济树种的繁殖
四、大柳杉林衰退与更新
第三节 东北林区树木种子的生态性与传播
一、东北林区主要树木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二、东北林区种子的动物传播
三、动物传播种子与其生态学意义
第四节 沙生植物种子传播与萌发
一、柠条、杨柴种子
二、籽蒿种子的萌发
三、梭梭种子
四、寄生植物肉苁蓉
五、吸水剂预处理对沙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有关种子的图片
后记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种子与人类及动物
一、种子的概念
二、种子与人类
三、种子与动物
第二节 种子科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二、20世纪的发展
三、新世纪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种子发育与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
第一节 植物的有性器官与种子发育
一、裸子植物种子的发育
二、被子植物种子的发育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与基本结构
一、种子形态多样性
二、种子的基本结构
三、果实型种子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
一、种皮的化学成分
二、种子的贮藏物质
三、种子的特殊有用成分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种子的贮藏与寿命
第一节 种子的寿命
一、种子寿命长度的划分
二、长寿种子史料
第二节 正常型种子和顽拗型种子
一、正常型种子
二、顽拗型种子
三、中间型及短命种子
第三节 影响种子贮藏与寿命的因素
一、影响贮藏寿命的内在因素
二、影响种子贮藏的外部因素
三、超干贮藏
四、超低温贮藏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种子活力与衰老
第一节 种子活力概念及其测定
一、种子活力概念与意义
二、种子活力测定指标
三、种子活力测定技术新进展
第二节 种子活力基础与衰老的生理变化
一、呼吸量和能量释放变化
二、酶活性与合成能力变化
三、内源激素的变化
四、膜脂过氧化作用
五、膜与细胞器功能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种子萌发生理
第一节 种子萌发条件与表现
一、水分
二、温度
三、氧气
四、光
第二节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一、呼吸强度和呼吸商
二、氧化还原酶类变化
三、主要贮存物质的转化
四、呼吸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
第三节 种子的需光萌发
一、光敏素的发现与生理作用
二、种子感光萌发的几种表现
三、影响种子需光性的外部因子
四、感光种子的科属分布与生态学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种子休眠生理
第一节 种子的外致性休眠
一、豆科硬实粒
二、非豆科种子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机械阻碍
三、种皮不透氧性
第二节 种子的生理性休眠
一、胚发育未完成
二、胚生理后熟
三、抑制物质的作用
四、复合休眠与二次休眠
第三节 种子层积后熟与生理变化
一、层积技术
二、层积过程的呼吸速率与贮存物质变化
三、层积过程的内源激素变化
四、层积过程的呼吸代谢途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草本种子传播与萌发生态学
第一节 农田杂草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一、农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二、杂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三、田园杂草种子传播与繁殖
第二节 杂草土壤种子库
一、杂草土壤种子库构成
二、杂草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变化
三、植物化感作用与土壤种子库
第三节 草地牧草种子生态学
一、牧草种子学的研究
二、某些禾本科牧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
三、牧草土壤种子库和种子传播
第四节 水生植物种子萌发生态学
一、水生植物种子发芽的一般特性
二、睡莲科种子发芽
三、眼子菜科的种子萌发
四、金鱼藻科的种子萌发
五、水鳖与凤眼莲种子萌发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树木种子的传播与萌发生态学
第一节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种子
一、胎萌与易萌发种子
二、顽拗型种子
三、寄生树与附生植物种子
四、榕属及其他植物种子
五、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
第二节 亚热带天目山区的树木种子
一、天目山珍稀树木种子萌发的生态性
二、濒危树种的繁殖
三、经济树种的繁殖
四、大柳杉林衰退与更新
第三节 东北林区树木种子的生态性与传播
一、东北林区主要树木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二、东北林区种子的动物传播
三、动物传播种子与其生态学意义
第四节 沙生植物种子传播与萌发
一、柠条、杨柴种子
二、籽蒿种子的萌发
三、梭梭种子
四、寄生植物肉苁蓉
五、吸水剂预处理对沙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有关种子的图片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