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
瀛寰志略(清)徐继畲著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19世纪40年代,随着中外商务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思想比较开放的中国人不为“天朝大国”的传统观念所囿,开眼看世界,并撰写了一些介绍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
-
园林畅游黎先耀主编;孙筱祥等选编本书是中外名园的导游手册。内容包括皇家园林和民间园林,也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和国家公园。园林是大自然的缩影,也是综合艺术的结晶。假山假水是小园林,真山真水则是大园林。而园林专家关于园林的科学、美学与哲学的见解则可以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园林的欣赏水平。
-
21世纪世界地名录萧德荣,周定国主编《21世纪世界地名录》中各国地名罗马字母的拼写。为了方便世界各国人民使用地名,联合国地名标准化组织决定采用世界多数国家使用的罗马字母作为拼写地名的统一形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国际地名标准化会议要求国际地名标准化以各国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各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标准化,应当尊重各主权国家的意见。各国主权范围内地名的罗马字母产标准拼写形式,应当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形式。为此,各国地名的拼写应以本国官方(或通用)文字名称为准,凡以罗马字母为通用文字的国家,其地名应以官方规定的拼写形式为准;不使用罗马字母文字的国家,其地名则应采用官方规定的或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转写法完蛋写,以此达到世界地名单一罗马化。因此,《21世纪世界地名录》收录的凡以罗马字母为通用文字国家的地名,其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包括附加的符号和必须反映的重音符号以及地名中的通名部分,均为各国官方规定的拼写形式。另外,在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中,除大部分国家采用罗马字母作为本国文字书写外,还有一部分亚洲、北非和少数欧洲的国家采用非罗马字母作为本国文字书写。这些国家如何实施地名罗马拼写化是当前国际地名标准化中很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重大课题,联合国国际地名标准化会议设置了“非罗马字母国家地名罗马字母拼写工作组”,其主要任务是要求有关国家地名机构制订出本国非罗马字母转写为罗马字母的官方方案,然后提交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讨论通过,以便在国际上推广使用。在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我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中国地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作为国际罗马字母拼写标准的决议草案获得了通过。
-
老扬州王鸿著片断:……享受“洞房花烛夜不如开水烫脚丫”的滋味。头池上面盖着粗木条制成的栏架,浴客可以躺在上面享受池里涌涌而上的热浪,有点像洗桑拿浴的味道。大池里的水热而不烫,可以将整个身子泡在水里,这是真正的水包皮了。娃娃池面积较小,是温水,伢子们喜欢挤在里面嬉水。“扬州三把刀”是有名的。一把是厨师用的厨刀,“吃在扬州”和“皮包水”里已经粗略介绍了。另一把是修脚师傅用的修脚刀,扬州的修脚刀有好多种,有的用于挖鸡眼,有的用于拿嵌指,有的用于片老皮。多年前,我的左脚大拇指嵌入内里很深,走起路来痛苦异常,在南京去过多家浴室修脚,均未解决问题。后来回到扬州,在百年老店永宁泉浴室碰上一个修脚老师傅,他戴着老花眼镜,细心地将我脚上的嵌指拿掉了,而且末沁出一点血迹。我由衷地……
-
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付菊芳编著马可·波罗,1254出生于威尼斯,少年时便与其父亲、叔父开始了他神奇而伟大的旅行——横跨欧亚大陆。25年后才回到家乡。如他自己所说:“无论什么种族,什么时代,从没有人看见过或观察过本书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伟大的事情。”1298年,马可·波罗作为战俘被关在热那来的监狱中,亲自叙述,由狱中同伴鲁斯梯谦记录下来。书中描述了亚美尼亚、波斯、中亚、天山、帕米尔高原、大沙漠……的景观,敦煌、哈密、酒泉,张掖……等许多城镇的风情;记载了元朝的都城建筑、官廷生活,典章礼仪、政治军事……马可·波罗对于京都的宏大气势,对于苏州、杭州等城市的秀丽多姿,不仅描绘和细腻,而且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书中还涉及到日本、南印度和印度海沿岸的岛屿,鞑靼和北方各国。所有这些记述,又贯穿着作者自己充满艰辛,曲折、传奇色彩的亲身经历。此外,还有许多奇闻轶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这样一部游记,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就好像在了解天久或火星;对于后世的研究者来说,获得了大量史书以外的资料;对于世界上众多的读者来说,是随同作者进行关于历史、人文、地理、风情的跨越时空的旅行,既开阔了眼界,也深受感染。
-
中国西部宁夏译者:昝继芳 译;昝继芳 译考察中国历史地理时空,宁夏的地理位置正当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中亚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区,六盘山与贺兰山横亘南北,黄河、泾水与清水河穿境而过。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决定:这里是历史上多民族生存、融合和活动的舞台,更是多元文化生成、繁荣和传播的驿站。宁夏历史文化地理及其变迁,就是在这个时空中走过来的。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宁夏历史文化地理的著作,对宁夏历代政权建置及其变迁作了详尽考述,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文化、长城文化、岩画文化、石窟文化、宗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作了细致的描绘和论述。移民开发与生态变迁,依附在厚重的黄河文化与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历代政权的变迁与多元文化的发展;军事文明,体现的是宁夏地域文化的另一特殊表现形式,包括重大军事事件和重要军事人物;明清以来编撰并传世的地方志书,是承载宁夏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渊薮。从文化地理意义上,体现的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中亚文化大融合的背景。本书力图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的发展与演进过程放在中国历史进程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以全新的视角诠释和再现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的整个过程。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包括田野调查资料;力求史笔、议论与才情三者的结合。本书为英文版。
-
中国大运河史陈璧显本书搜集和运用系统的中国大运河史料,以大运河经济带为重心,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地就运河流经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水利以及社会风俗等加以全面描述,深刻揭示敢中国大运河数千年中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史著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运河兴衰的时代使命论。并且展示了大运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此外,本书在史意义上,不仅开拓了大运河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创新了编撰运河史的新体例。全书征引丰富,描述细腻,文笔流畅,并配有插图30余幅,对大中学校师生、水利航运人员以及研究工作都有一定的阅读参考价值,是一部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
丝绸之路(法)布尔努瓦(Luce Boulnois)著;耿昇译“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海路大举开通之前,丝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社会,一直通向希腊::罗马世界。丝路输送的并不仅仅是丝绸,从时空和交易额方面综观全局,丝路上的丝绸交易所占比例甚小。从狭义上讲,文化交流实际上与物质交流平分秋色,甚至还可能有过之;从广义上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那样:“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由陆路丝绸之路又衍生出了诸如“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草原之路”、“皮货之路”、“沙漠之路”和“骆驼队之路”等诸多名称。虽然这些时髦名称的科学性和历史真相,尚有商榷余地,但它们在中外关系史上的作用却不容置疑。法国著名作家、汉学家布尔努瓦在这本《丝绸之路》中对千年来“丝绸之路”沿途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重点研究了丝路的历史概况和丝绸贸易史。从上古传说一直讲到近代,从丝绸故乡一直讲到丝绸最后集散地里昂,从人文和自然科学一直讲到王朝盛衰的沧桑变迁……本书文笔优美,通俗易懂,是一本经久不衰的国际畅销书!
-
大自然游踪黎先耀等主编《绿橄榄文丛》就是旨在普及环境知识和生态文化且很有特色的一种,值得为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推荐介绍。本“文丛”分别为:人类的芳邻(鸟兽虫鱼皆朋友);绿色地球村(青山绿水爱我家);大自然游踪(诗情画意山水恋);明天的寓言(环境保护红皮书)。从这些颇具匠心和诗意的书名上不难看出,它是写动物世界、绿化植保、山水观赏和环境忧思的,林林总总,200多篇文章,既有中外经典之作如鲁迅的《关于螟蛉》(选自《坟·春末闲谈》),法布尔的《蝉的一生》,小泉八云的《草百灵》,也有当今国内名家汪曾祺、王蒙、李国文、黄宗英、何为、余光中、叶楠、李存葆、赵丽容、徐刚等的散文随笔和周建人、邓拓、费孝通、梁思成、钱学森、曹聚仁、杨宪益等的知识小品。可见,内容充实,文笔精妙,寓睿智哲理,见深邃文化底蕴,正是这套“文丛”的突出特点。从体现文学的功能上看,该“文丛”在选编分类上也有所考虑。第一辑写鸟兽虫鱼和宠物,比较着重于益智作用,有很大的认识价值。譬如,我读后才知道,“双飞蝶”并非如舞台上演示的那样,两只都色彩斑斓,其中的雌蝶很不漂亮;自己也不甚了了,濒临灭绝的长江中的国宝白鳍豚(是兽而不是鱼),比大熊猫还珍贵。我想,年轻的读者会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益的。第二辑写山水园林,则侧重审美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寻幽探胜,世界奇峰异谷的探险考察,民俗生态的博览观光,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领略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还能从前人对山水玩味欣赏而不是“征服”的平和态度中,得到启示,感受对生命与世界的善意和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第三辑写草木花卉,更多的是传递环境伦理和自然道德的教化作用。草木并非无情,人类如果继续糟蹋毁灭自己赖以生存的植物,让地球荒芜的话,我们也许会倒退到蛮荒的石器时代。生命呼唤绿色,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实现城乡绿化,造福子孙后代,的确是一个需要从孩子抓起,以提高全民素质的长远系统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第四辑是拯救地球家园的呼吁,对环境不断恶化的忧虑,显示着振聋发聩的批判警示作用。江河污染,水土流失,资源破坏,荒漠化扩大,全球性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正在困扰着整个人类。这一辑文章所揭露的污染环境的公害和破坏生态的罪魁祸首,恰是人类自身。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的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应该说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导思想深入的反映。“绿橄榄文丛”的出版,表明了热心环保的专家和志愿者的竭诚努力初获成果。祝愿这枝象征生命、和平与希望的绿橄榄茁壮成长;企盼更多的环境文学作品和环科读物涌现普及。
-
北京名人故居冯小川主编;《北京名人故居》编委会编本书以大量的照片和详尽的文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北京名人故居的历史及现状。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的特点,读者从中可更好地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北京的现在和未来,增强对北京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