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
在家澜沧江出门湄公河李庆友、谭文原暂缺简介...
-
2006-云南普洱茶暂缺作者本书把理化成分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微生物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系、普洱茶健身的机理作了全面、系统、简明的阐述。
-
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朱偰 著《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有图片一0六张,这些图片的底片或照片。经过战争、“文革”之后,损毁不少。此次再版,找到有底片的图版共九十张。其馀图版,只能以原书扫描,原书纸张老化、图片模糊,影响了部分图片和效果,敬乞读者见谅。朱偰先生一直心系南京地区的文物出土和保护工作,关注六朝陵墓有关情况的进展,在《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出版后,又陆续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多篇。此次再版,我们除了改正原本刊误处,特别将朱偰先生五十年代写的《丹阳的六朝陵墓石刻》和《修复南京六朝墓古迹中重要的发现》两篇重要文章,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出版,得到朱偰先生家人的鼎力支持,谨致谢忱。
-
中国名居韩欣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孕育了五十六个古老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千差万别的居住环境形成了各具风情的人文精神,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名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窑洞这一最天然的休憩之所……中国民居建筑是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在传统建筑中,民居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式也最丰富。正是因为民居分布于全国各地,同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审美爱好以及各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地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装饰等也就各不相同,呈现出淳朴自然的各自特色。中国民居作为中国建筑的一部分独具特色,装饰也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书对各地有代表性的著名民居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徽派建筑,山西的家族大院,湘西的吊脚楼,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围龙屋……本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在给你文字享受的同时,感受视觉的冲击。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梅村小河五号墓地坐落在一座小山包上,墓地放置许多牛头、公羊角,墓内随葬公牛角和公羊角,有的墓多达26个,木棺用整张牛皮或羊皮覆盖,表明墓主人生前以畜牧业为生。墓地中心一座女性墓上构筑了原木结构的“享堂”,充分显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其余墓葬与克尔木齐墓地一样,分族而葬。每个家族墓群之间用木栏杆隔开,墓前立有与人等高的木雕人像,墓内随葬木俑,其功能分别相当于克尔木齐墓地的石板坟院、墓地石人和随葬石俑。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犍陀罗艺术在中亚本来是一种石刻艺术,传人新疆后却变成一种木雕或泥塑艺术。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新疆缺乏适合雕刻人像的优质石材。小河墓地中心有一个高达1.43米的大型生殖崇拜木雕,相当引人注目,使人联想起克尔木齐墓地那些性质不明的石条,不知是否为生殖崇拜对象?由于塔里木盆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小河墓地的古尸和服饰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墓主人头戴尖顶毡帽,样式和奇台采集的克尔木齐式石俑头上戴的尖帽完全相同。尽管小河墓地未见陶器,但是古墓沟人的尖底草篓与阿凡纳羡沃和克尔木齐的尖底陶器非常相似,而古墓沟人随葬的石俑或木俑,再次表明它们与克尔木齐文化的渊源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罗布泊以西70公里孔雀河北岸古墓沟墓地的发现,进一步揭开了楼兰远古文化的面貌。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孔雀河下游北岸第二台地沙丘上发现这个古代墓地,今称“古墓沟文化”。目前一共发掘了42座墓,墓葬形制可分两类:一类与小河墓地相同,另一类墓以木棺为中心环列7圈木桩,非常壮观。据碳14资料,第一类墓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800一前1700年,第二类墓有打破第一类墓的现象,说明小河墓地不晚于公元前1800年。古墓沟墓地延续时间较长,从公元前1800年直迄公元前1700年。第二类墓的主人皆为男性,说明当时男性已取代女性,开始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古墓沟墓地随葬品组合主要为石俑或木俑、平纹毛织物、木器、零星铜器,但是不见陶器。正如发掘者王炳华指出的,古墓沟墓地无疑属于青铜时代,因为这片墓地中数以百计的木桩都有青铜斧砍凿痕迹。从伯格曼在罗布泊采集的人类学材料,人们开始了解到古代楼兰人属于印欧人种群。中国人类学家韩康信研究了古墓沟出土的人头骨,发现它们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河下游以及咸海沿岸青铜时代人类学材料存在许多共性,尤其与欧洲人种北欧类型(Nordic)相似,属于原始欧罗巴人……
-
中国新疆的建筑遗址(俄罗斯)杜丁 著,何文津,方久忠 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 编1914年5月,以奥登堡院士为首的俄国考察队沿中国新疆塔城、奇台、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到甘肃敦煌千佛洞,详细研究了洞窟壁画与彩塑,认真进行了摄影、临摹、绘画、测绘、考古发掘和记录工作。本书作者画家兼摄影师杜丁作为考察队的重要成员,主要负责实地考察时的摄影与绘图工作。本书内容从1916年2月开始在俄国《建筑艺术刊》连载,后又汇印成少量单行本。书中叙述中国新疆焉耆、吐鲁番地区的古代建筑遗址情况,分为七格星、吐鲁番州两部分,是研究西域文化遗存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当时所拍摄的照片及测绘图,包括绘制的洞窟平面图,剖面图,佛寺平面图等,都是极具价值的珍贵资料。本书为九十年来第一个中文译本。
-
游览杭州美景泠文、引炜暂缺简介...
-
西藏创世之书才旺瑙乳暂缺简介...
-
中国的脊梁李江源,方健,郭光华 编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中华民族悠久而漫长的岁月里涌现过无以记数的英雄豪杰。本书将带领你从三皇五帝到民国初年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欣赏这期间众多英杰的丰功伟绩,缅怀、纪念、学习这些“中国的脊梁”。
-
图解西藏生死书紫图 著《图解西藏生死书:认识生命轮回与解脱之道(2012全新图解版)》将为你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破解轮回与解脱的生命密码。生为何事来?死往何处去?生死的课题自古以来便一直困扰着人类,神秘而悠远。关于生死学的研究在古老的西藏可谓源远流长。这部《西藏生死书》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死亡旅程的指引地图,堪称生死学研究的巨著。每个人迟早需要面对死亡。本书深入讨论了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及他(她)们忧心守护在旁的家属们。通过上师或协助诵读的方式使临终者宁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安然度过肉体崩解的恐怖境相。通过本书我们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是让亡者或临终者因为得到了提示而得以见到明光,超越生死轮回,把握死亡所提供的永恒契机,进入涅槃解脱的圆满境相。西藏最受尊崇的莲花生大师不传秘作1200年后全新解密,密教生死学的经典巨著配合400幅手绘插图图表教你轻松面对死亡掌握临终关怀的实用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