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
作者:马新宇 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102072777
定价:¥51.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广艺舟双楫》是清代碑学理论的集成之作,对近百年书法思潮的转变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试从碑学理论阐释的实证材料入手,对清代碑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基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拓本为考察依据的学术性等问题加以评述。在此基础上,对康有为的碑学思想、《广艺舟双楫》所涉及的石刻类型及性质、名家楷模的重塑、审美批评原理等核心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探讨。旨在正本清源,检讨利弊得失,并有助于当代的碑学研究。
作者简介
暂缺《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康有为及其《广艺舟双楫》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四、本课题研究意义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上编 清代碑学研究
第一章 碑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
一、篆隶书法发展与清代的“篆隶复古”
二、“书宗篆隶”与清代书法审美取尚的转变
三、金石考据与汉魏六朝石刻拓本的文化生存空间
第二章 碑学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理论述评
一、“碑学”的提出与界定
二、清代碑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契机
三、“中原古法”与清代碑学理论的初步阐释
四、“尊碑贬帖”观念的形成与碑帖之争
第三章 以拓本为唯一考察依据的学术性问题
一、金石考据与清代碑学研究的先天不足
二、石刻拓片“原生状态”与作为唯一考察依据的学术性问题
下编 《广艺舟双楫》批评
第一章 《广艺舟双楫》的基本书法史观
一、“变者,天也”与《广艺舟双楫》理论阐释的起点
二、书法以“形变”为主与邓石如的楷模意义
三、“古学”、“今学”的界定及其理论指向
四、“碑学大播”与“俗尚成矣”
五、书学改良思想及其书法观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 “汉魏古法”、“晋宋风流”与碑版遗迹的性质
一、“汉魏古法”与“本汉”正名
二、关于“晋宋风流”问题
三、“汉魏古法”、“晋宋风流”与汉魏碑版遗迹的性质
第三章 北朝名家楷模的重塑与经典问题的反思
一、关于北朝正史名家楷模的追认
二、“十家”与北朝名家楷模的重塑
三、新品第观及其参照标准
四、关于经典问题的反思
第四章 “尊魏”、“卑唐”及其反传统倾向
一、“北碑莫盛于魏”
二、“取隋”与新理异态的进一步阐述
三、“尊魏”、“卑唐”的反传统倾向
第五章 碑学审美批评、技法理论与石刻遗迹的性质
一、“盖书,形学也”
二、“龙门体”与魏碑体的界定与分析
三、造像题记的性质及代表性
四、碑学技法理论阐释的局限
五、“静态解析”、“动态还原”与笔法的考察标准
六、“常态书写”、“非常态书写”与作品的品评标准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一、问题的提出
二、康有为及其《广艺舟双楫》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四、本课题研究意义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上编 清代碑学研究
第一章 碑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
一、篆隶书法发展与清代的“篆隶复古”
二、“书宗篆隶”与清代书法审美取尚的转变
三、金石考据与汉魏六朝石刻拓本的文化生存空间
第二章 碑学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理论述评
一、“碑学”的提出与界定
二、清代碑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契机
三、“中原古法”与清代碑学理论的初步阐释
四、“尊碑贬帖”观念的形成与碑帖之争
第三章 以拓本为唯一考察依据的学术性问题
一、金石考据与清代碑学研究的先天不足
二、石刻拓片“原生状态”与作为唯一考察依据的学术性问题
下编 《广艺舟双楫》批评
第一章 《广艺舟双楫》的基本书法史观
一、“变者,天也”与《广艺舟双楫》理论阐释的起点
二、书法以“形变”为主与邓石如的楷模意义
三、“古学”、“今学”的界定及其理论指向
四、“碑学大播”与“俗尚成矣”
五、书学改良思想及其书法观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 “汉魏古法”、“晋宋风流”与碑版遗迹的性质
一、“汉魏古法”与“本汉”正名
二、关于“晋宋风流”问题
三、“汉魏古法”、“晋宋风流”与汉魏碑版遗迹的性质
第三章 北朝名家楷模的重塑与经典问题的反思
一、关于北朝正史名家楷模的追认
二、“十家”与北朝名家楷模的重塑
三、新品第观及其参照标准
四、关于经典问题的反思
第四章 “尊魏”、“卑唐”及其反传统倾向
一、“北碑莫盛于魏”
二、“取隋”与新理异态的进一步阐述
三、“尊魏”、“卑唐”的反传统倾向
第五章 碑学审美批评、技法理论与石刻遗迹的性质
一、“盖书,形学也”
二、“龙门体”与魏碑体的界定与分析
三、造像题记的性质及代表性
四、碑学技法理论阐释的局限
五、“静态解析”、“动态还原”与笔法的考察标准
六、“常态书写”、“非常态书写”与作品的品评标准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