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东洋之邻孙挺进《东洋之邻》客观真实地叙述了日本发展的历史,日本与华夏文明的渊源关系,从而说明了没有中国秦汉时期、特别是大唐盛世的影响,没有中华文明的滋润,就不会有日本的文明史。
-
大运十八街政协杭州市拱墅区委员会本书为杭州市拱墅区政协文史丛书之一,是该区政协献礼亚运会的代表性作品,主要介绍2021年杭州区划调整后的新拱墅区辖区内十八个街道的文史典故。全书图文并茂,展示拱墅区“千年运河、繁华武林”之文化底蕴,反映拱墅区“时尚之都、数字新城”之现代活力,呈现拱墅区“红色根脉、改革精神”之政治底色。本书可以作为人民政协干部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市民学习了解拱墅文化历史的参考读本。
-
滨水城市空间形态与历史文化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马学强城市历史和人文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传承城市文脉,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实力,对于城市的永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与城市形成、发展、繁荣均有着重要的关系,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上海等,均是依河而生、因河繁荣的世界大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它的发展演变关乎城市的兴衰。滨岸空间功能的变化对一座城市的性质和定位、未来发展战略有重大影响。本论集汇集来自中日两国的三十余位学者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理论、方法、视野等的研究成果,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滨水地带形态做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围绕“城市滨水地带”展开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力求开拓城市史研究新的方向,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此项研究中。
-
简明黄河史辛德勇这是一部探究黄河及黄河文明的普及性著作,吸收近年来有关黄河史研究的成果,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认识、开发和利用黄河的历史过程、黄河河道的变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历史以及黄河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
人口地理学K.布鲁斯·纽伯德本书涵盖世界人口规模及其演变、人口分布与结构等人口现象,生育、死亡、迁移、城镇化等人口过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人口地理问题,并为此提供了一套从基本理论和概念到主要数据与方法的全面而实用的分析工具。本书作为一本已多次再版、在全球各地广泛使用的人口地理学教材,具有鲜明的全球视野,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全球尺度下的人口地理全貌,又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全书在结构安排和材料组织上逻辑清晰、引人入胜,每章的“聚焦”栏目与“方法、测量和工具”栏目,以及为此精心选取的材料,帮助读者能够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事实做更深入的思考,并通过对案例和问题的分析,熟悉和应用该章节介绍的方法和技术。
-
大地与生命Carl Ortwin Sauer本书是由索尔学术生涯中19篇代表性论文所组成的文集,体现了索尔在不同时期的理论特色和学术风格。其中既包括区域性经验研究、对远古宏观问题的地理性思考与判断,也包括在地理学领域所做出的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的理论研究,著名的代表作“景观形态学”是其中之一。这些论文支撑起索尔在地理学界不可动摇的地位。
-
表里山河十五讲李广洁随着人类认知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不断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在今天,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地理学的帮助下,人们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近年来,大众对地学知识关注度有升温的迹象,鸟瞰山西,像是飘落在大地上一片南北走向的菱形树叶,山脉纵横,河流相依。表里山河是她最真实的写照!本书以地理单元为中心,从数十亿年前地壳惊天动地的变动讲起,山西大地历经多次海进海退、造山运动,造就了独立而封闭的表里山河之地形地貌。
-
核心江南徐国保作者用“异域之眼”,经实地踏察,以翔实、丰赡的史科和严谨的信史,全景式展示了苏州西部丘陵山区万年以来这方被誉为“世界平见”的“核心江南”“天堂中的天堂”的奇观异境,打开了一扇让世界读懂“江南文化之根”乃全中华文化的“最美窗口”,博采众长,产业变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本书史料详实,内涵深刻,条分缕析,图文并茂,诗情画意,既是复活往事的历史叙述,也是连接古今的纪实文学,更是一部坚持文化自信、走好中国道路、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学术专著,向世人输送出具有共享性、接地气的高价值观点。
-
史地学记张凯近代学术经史转型,编修新系统的通史、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成为国难之际创新史学的要义,浙江大学史地学系成为抗战时期“新史学”的重镇之一。史地学系将时间演变与空间演变相结合,使学生能从史学与地学的分组与综合中获取史学与地学思想和方法的优长。本书围绕后学追忆此时执教史地学系著名学者,例如张其昀、叶良辅、涂长望、张荫麟、谭其骧、钱穆等,生动展现浙大悠久的史地传统,史地学系师长如何教书育人、传承学术,为后学指示学术的旨趣与治学路径。
-
北京城市文化活力研究何丹,张宝秀 著城市作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承载着其所在区域历史文脉、文化传统的传承重担。本书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文化活力研究进行分析,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观点和方向。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多源大数据对北京城市文化活力进行定量评价,尝试从多个研究视角对城市的文化活力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这对于研究城市文化表征因素以及各因素与城市文化活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多源大数据的尝试有助于丰富城市文化活力指标体系的指标多样性,突破传统的指标数据源限制,是一次大数据应用于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的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