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天津地理仲小敏,李兆江 主编《天津地理》共12章,分为总论、分论和专论三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主要探讨了天津的地理区位与地域演变、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人口与文化地理特征及地理区划;分论部分包括第六、七、八、九章,分别介绍了天津中心市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及远郊区县的地理概况;专论部分包括第十、十一、十二章,重点介绍天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特点,特别是在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与建设的基本情况。本书由仲小敏策划并制定写作大纲,仲小敏、李兆江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
列国志·布基纳法索多哥沐涛,杜英 编著布基纳法索和多哥是西非两个相邻的小国,两国面积之和刚刚超过33万平方公里。它们一个地处内陆,一个紧靠几内亚湾,但官方语言皆为法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是西非重要的农、矿资源国家。我国学术界一直鲜有对它们的研究。《布基纳法索多哥》由沐涛、杜英编著,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两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资料翔实、新颖,论述客观公正,文字通畅,对研究非洲问题,特别是有志于发展对西非经贸和文化往来的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列国志以色列雷钰等 编著本书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以色列的作品。与国内以往有关以色列的著作相比,该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以色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此外还涉及其科技、文化、军事、外交和中法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全书内容完整、丰富,贴近现实。
-
甘肃省情范鹏, 朱智文 著深化省情认识是我们创新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省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甘肃省情》从历史沿革、人口、民族与宗教、行政区划、环境与资源、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对甘肃省情进行了概要式的介绍、分析和研究。省情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对省情的认识也需要在不断比较、分析、研究和提炼中深化。既要掌握某些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带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因素。要用历史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省情、把握省情。要着眼于从甘肃历史发展的长河和有机联系中,分析省情发展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新时期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全面认识省情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内在关系,避免以偏概全,重此轻彼:要注意把握省情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特征,辩证地看待甘肃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成就与差距,把握机遇,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
俞源周志雄,汪本学 著《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对俞源古村落的研究围绕着“村落人口、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方式、集体经济、农户经济、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等内容,以官修史书和先前研究成果为参照,系统梳理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的起点、历史线条、模型、规律和经验,研究当前村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书首先对俞源古村落的历史沿革、布局结构和传统建筑活动进行考察,接着重点围绕古村落的土地制度、经济活动、组织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以及俞源古村落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加以分析并对问题的求解。本书由周志雄、汪本学著。
-
地图学吴金华,杨瑾《地图学/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简明、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及地图制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制图综合、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与地图集、数字制图与遥感制图、地图分析等。《地图学/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校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科研人员及政府管理人员参考。
-
俄罗斯国情文化教程张豫鄂,周丽江 编著由张豫鄂编著的《俄罗斯国情文化教程》是外语语言文学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之一。本书分为俄文、汉语两部分。以俄罗斯国情为基点,从地理、历史、文明学、教育、宗教、艺术、风俗人情、礼仪规范、民族性格、语言现状等方面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俄罗斯的国情文化知识。
-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宿迁》编委会 著《宿迁》编委会编制的《宿迁》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之一,共13章:历史篇(1~3章),简要介绍了宿迁的城市发展史;专题篇(4~11章),对与宿迁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论述;展望篇(12~13章),描述了宿迁的发展规划、愿景及思考。本书围绕着“城市发展”这个主题、沿着“城市定位”的主线展开各部分的论述,文字风格一致,行文流畅;史实、风物资料翔实、具体,全面、细致地描绘出了宿迁这个苏北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过程,凸显了宿迁轻工业、著名酒乡、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的特点。
-
休眠到复苏李红杰 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受加拿大第1民族、加拿大和BC省的民族概貌、走进BC省、在政府部门、在维多利亚大学、在第1民族理事会、在社区和学校、温哥华冬奥会与原住民等。
-
中国地名研究论文集·第1辑中国地名研究所 著地名,是地理实体的符号;地名,是民众交往的桥梁;地名,是中外友谊的纽带;地名,是人类历史的纪念;地名,是民族文化的遗产;地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地名,是文明进步的见证……一言以蔽之,地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地名——从时间上看,有历史地名、现实地名;从地域上看,有国内地名、外国地名、国际公有领域地名;从语言文字上看,有汉语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外语地名,数字地名;从地理属性上看,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人文地理实体名称;从标准化上看,有标准地名、不规范地名;从等级上看,有大地名、小地名;从地名构成上看,有全称、专名、通名、简称、代称、雅称、俗称、旧称……然而,面对数量众多、范围广阔、语言繁杂、形态各异、属性多样、内涵丰富、作用悬殊、色彩斑斓的地名,作为中国地名研究的权威机构及其所属科研人员,我们应当作何感想呢?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研究所),针对地名领域的许多未解之谜,适时而生、应运而起,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及地名研究者的辛勤耕耘,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任务,部分课题还荣获民政部科技进步的重要奖项。这些科研项目具有共同的特征:工作繁、课题难、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领域广、作用好、成效佳。 为更好地将众多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同时以最佳的姿态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国地名研究所决定,动员全所科技力量,结合各个研究室的工作任务和科研实践,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撰写质量上乘、领域广泛、主题鲜明、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的地名研究论文,并将其中的优秀论文辑录成册,公开予以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