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北湖小志 北湖续志 北湖续志补遗(清)焦循著;孙叶锋点校(清)阮先辑;孙叶锋点校(清)阮先辑;孙叶锋点校本书是一部系统地记述清代扬州城北北湖地区的地理水道、名胜古迹、人物风俗、孝子烈妇、民俗风情等情况的地方专志。
-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全书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华道统思想及其发展演变作了论述,揭示了中华道统思想的理论构成和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等。
-
侯仁之师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本书包括西安建都朝代新论、历史上北京人口自然与职业构成、宋代城市厢制研究、明代大同城市建设与城市形态等内容。
-
地缘政治学(英)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著;刘从德译"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源于19世纪后期,一开始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原因就在于它主张介入国家政策的现实事务,因而导致了学界的特别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缘政治学在德国深深卷入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涉足其领土扩展政策的合理化和计划的制定,以及使纳粹在欧洲居于统治地位的宣传合法化。基于此,二战后的德国地缘政治学说(Geopolitik),连同纳粹主义意识形态武库中的其他内容统统遭到唾弃。这必然会对这一主题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此种境况殃及了整整一代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地理学与政治学界的第一代重新启用地缘政治学,并把它带回到国际论坛的核心地位。在说明它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密不可分,他将地缘政治学说引进其有关外交政策的论述中。正是由于基辛格的认可,地缘政治学,连同其形容词"地缘政治的",很快进入了美国已确立的政治和国际关系词汇中;在法国、大约也是在同一时期,地缘政治学由拉考斯特(YvesLacoste)领导的一支新的政治地理学派予以了重新介绍,这集中反映在《希罗多德杂志》(Hèrodote)中,而也正是当地缘政治学重新获得其学术资格后,才在法国进入了一般的政治词汇中。此次重新启用涉及追溯其纳粹之前的源起,因而能够对其学科地位进行全面的再评估。其结果在于,它不驻拓展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范围,而且也使进一步探索政治学与地球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这是研究当代世界问题的主题之一。政治科学与地球科学交会于地缘政治学,它所释放出的崭新光芒成为了增添其合法性的要素之一。因此,它已变得与"传统的"政治地理学截然不同,这并非是因为其客观性的问题,而是缘于其内容、方法论和宗旨的真正差异。如果说地缘政治学确实值得冠以"新"字,那么这个复合词的两部分实际上意味着其一贯所为。因而其实践的中心目的在于"拯救地缘政治学之传统",为此必须将之与国家及其政策分离开来。??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分析手段是政治地图,其方法则包含于对其特性的考证之中,借此理解其所揭示的现象和滋生其形态的过程。地缘政治分析被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对基本空间客体自身特征的考察;其次要探视空产客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空间模式,这包括对不同地理空间区域中相互作用模式差异性的观察;最后是将地缘政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析,从而确立对其全部特征的判断。这就是世界政治地图,其显现出的内涵构成了地缘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最终研究阶段及根本目的。地缘政治观的"内涵",包括了对总体上谓之"秩序"所赋予的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的探究。关键问题是,这种对秩序的探究受制于客观的因素,并不像过去经常发生的发生的那样始终构成对特殊国家空间利益的长久抑制。这就是地缘政治学为了全球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特殊部分的利益而"再生"的根本。
-
青田青田编委会本书从青田的乡土文化、地域文化视角介绍青田的历史、地理、风情、石雕、华侨和名人等方面。全书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观赏性,是一本乡土文化的新形式读本。
-
万里走边关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著编辑推荐:这是一部从独特角度展现21世纪初,中国边境现状的生动报告,这是一部饱蘸激情抒写中国边防官兵,极具悲壮色彩人生的真情实录。 这是一次全新的生命体验和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望断天涯,“胸次山高水远,笔端云起风狂”。从中国最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东方第一哨”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中国西部第一村”;从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神州北极”到海拔4360米的中国最高城镇帕里;从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层峦叠嶂的帕米尔高原;从炎炎烈日下的“金三角”到饱经变迁的“友谊关”,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记者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走南闯北,东突西进,就他(她)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21世纪初中国边境现状概貌,而关于中国公安边防部队官兵生活片段极具悲壮色彩的记述足以催人泪下。
-
社会民俗学顾希佳著本书论述了家庭与家族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结社民俗、江湖社会民俗以及交际礼仪民俗等六章内容。
-
京韵杂述崔金生著《京韵杂述》里作家用通俗的语言,详实的史料,向人们讲述了北京的城垣街巷、亭塔湖桥、商贾饮食,以及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阅读《京韵杂述》可以使人们了解北京的历史风貌,风俗民情。人们在怀旧时,往往带有一些遗憾和伤感的色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我们的这《京韵杂述》里,有思念、有追忆,虽有感慨,但是并不伤感,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书中不仅讲述了旧事物的消失,更描绘了新事物的诞生。作家的笔触一直是轻松的,仿佛一股清流从山间潺潺流出,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乃至自豪。且“与时俱进”的标准来衡量,是完全吻合的。也许是受作家对北京真挚情感的影响。阅读《京韵杂述》时始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新切感,使得我们也加强了对北京的了解和热爱,其魅力可想而知。
-
一个中国人看加拿大商德文主编本书分为三篇,经济篇、华人篇、观光篇。详细内容包括经济篇——中加经贸往来、中加贸易与投资的现况和前景、国际资本在东亚地区的流动与加拿大的对外投资战略、加拿大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亚太的经济政策、中国加入WTO与中加经贸易关系、加拿大的失业保险制度、加拿大的公共医疗保险制度、加拿大的企业减税计划与货劳税征管规定、加拿大个人收入税制度评述、“9·11”事件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加拿大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对策、2002-2003年加拿大经济分析和预测;华人篇——加拿大华人移民和社区、总论、加拿大的早期中国移民、战后加拿大华人移民、当代华裔加拿大人、加拿大华人在就业、教育和收入等方面与加拿大人的比较、加拿大著名华人事迹选登等。
-
耶路撒冷3000年(以)丹·巴哈特(Dan Bahat),(以)沙龙·萨巴尔(Shalom Sabar)著;王立新,石梅芳译三千多年来,耶路撒冷在人类编年史上刻写了引人入胜的篇章。从大约公元前1004年大卫王将它作为以色列首都起,直到20世纪中叶又被宣布为以色列国的首都,耶路撒冷成为上演无数历史事件的舞台。耶路撒冷上演的历史事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 所罗门王在这里修建了圣殿,以色列的先知们在这里发布预言,他们的教训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准则;希腊和罗马帝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基督徒相信,耶稣在这里传布他的福音,并留下了他最后的身影,因此在这里修建了众多的基督教堂;穆斯林们相信,穆罕默德从这里升宵,因此将它宣布为自己的圣城,并在这里建立了辉煌的清真寺。 耶路撒冷是全世界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关注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无数艺术家创作的主题和灵感的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堪与其媲美。 本书荟萃了世界各地有关耶路撒冷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兴味盎然的历史文本与绮丽迷人的艺术品交织在一起,使耶路撒冷展现出真实与想象、物质与精神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为人们开启了一扇洞窥耶路撒冷神秘内涵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