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谢湜,陈嘉顺,欧阳琳浩 等 著《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甄选了38幅汕头较珍贵、较具代表性的疆域图与近代城市地图,时间上起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下迄于1948年。《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作者对这些地图逐一进行整理、考订地图相关信息。《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全面反映了此类地图的演化脉络以及汕头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汕头近代城市地图集》的出版,无论是对汕头城市史还是对地图学史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
文明与气候埃尔斯沃思·亨廷顿 著,吴俊范 译本书是上世纪美国重要的地理学家亨廷顿的代表作,也是一本环境历史先锋著作,主要解释区域性的气候对人种体质和文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以充实的实地考察、调查数据为基础。他以宏大的视野探索环境与人类文明的互动,论证了世界上气候带的分布与文明中心的分布二者之间的联系。地理位置、土壤、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对人类文化和基因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观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地理学的主流,该书正是在当时学术环境下写成的。这种学术取向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只不过发生了量化研究的转向。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淡化,亨廷顿的这一著作正是以大胆创新的思路研讨大尺度地理空间上人地关系的经典之作。
-
洪水概率预报理论与应用梁忠民等 著《洪水概率预报理论与应用》首先系统介绍了洪水概率预报的概念、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洪水概率预报作用、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要素耦合途径的洪水概率预报方法,基于误差分析途径的洪水概率预报方法,实时洪水风险评估方法等;其次提供了诸多应用实例,以供读者参考。
-
稳定大陆地震构造韩竹军 等 著本书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震地质环境特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稳定大陆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布格异常梯度的定量研究,给出了江淮地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构造格局,探讨了深浅部构造关系与解耦现象。在第四纪盆地与中强地震关系方面,通过洞庭湖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调查,提出了该盆地第四纪演化模式及与中强地震关系密切的构造解释。从断层泥显微构造的角度,完善了基岩区断裂活动性鉴定方法。基于对典型震例的深入解剖,研究中强地震构造复杂性和成带性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中强地震构造模型;根据中强地震构造标志,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地震危险区预测研究。
-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董广辉等 著《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基于在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开展的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骨骼同位素分析,以及系统测年等工作,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序列,揭示了不同时期先民对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阐释了河西走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变化的过程及其与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关系。《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史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出现和强化为背景,其关键节点地区生业模式和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自然科学和考古学的深度交叉,展示了丝路形成之前河西走廊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及其变迁过程,并以此为窗口观察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转变,为认识公元前 3~1 千纪人地关系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丝绸之路形成的根基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科学依据。
-
活动构造发育区1李振宏 等 著我国是世界上活动构造分布广、地震活动*为强烈的国家之一,如何开展活动构造准确定时定位研究,一直是地质学家努力和探索的方向。活动构造发育区是“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的重要调查类型之一。本次以标准图幅为调查单元,将活动构造作为一个地层 - 沉积 - 构造 - 地貌系统来开展填图工作。《活动构造发育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填图目标任务、工作程序及工作部署,详细论述了调查的有效技术方法组合。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区填图实践效果,包括地层序列调查、构造地貌调查、活动断层调查、构造应力场调查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
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夏继红 等 著《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以河岸带潜流层为研究对象,借鉴河床潜流交换理论,通过数学推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揭示了均质与非均质、有植被与无植被河岸带潜流层水动力、溶质迁移、生态学等动态机理,建立了蜿蜒河岸带坡面水压力分布方程,提出了河岸带潜流层生态修复思路、步骤和基本措施。《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从基本概念到动态机理,再到生态修复,系统地建立了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河岸带理论与潜流理论,为岸线科学保护与利用,以及河流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
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野外地质实习指南林伟 等 著大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及破坏的过程,是经典板块构造理论的盲点,也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科学主题。华北克拉通的陆壳物质始现于38亿年前,最终克拉通化完成于18亿年前,此后经历了十多亿年的稳定地台阶段,至中生代其东部整体经历克拉通破坏;相关地质记录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为全球十余个典型克拉通所仅见。北京北部的燕山地区,是上述地质记录保存较为集中的地区。作者在近年来野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编成这本野外实习手册,完整地介绍北京北部华北克拉通形成阶段、盖层发育阶段以及稳定陆壳破坏阶段的标志性地质记录,涉及构造地质学、矿物 - 岩石学、沉积学等诸多方面。
-
赤泥堆场土壤形成及生态修复薛生国等 著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s仕ategy to remediate bauxite residue on a large scale. To improve this process, soil genesis is considered a key process to support plant establishment. This book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latest research on bauxite residue characteristics, soil genesis, saline-alkali regulation, aggregate formation, environmental risk, including several case studies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n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s. This book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alumina industry and researchers working on the restoration of large-scale bauxite disposal areas and enhanc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disposal of1arge industrial solid waste wor1dwide.
-
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高连如 等 著《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以高光谱图像信息提取为核心,采用理论方法引入与实验论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高光谱图像低秩表示降噪修复、复杂场景混合像元分解、子空间模型分类、稀疏特征提取及分类、空谱多特征提取及分类、基于背景精确估计的目标探测等6个方面介绍了高光谱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的理论发展和新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