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南京六千年文心这部书是对城市历史的解读,也是对中国何以是中国的解读,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精神的找寻和解读。这里的六千年不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国的六千年。南京作为华夏历史中的枢纽之城,中国南北文化板块的枢纽之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的枢纽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续、担当、解释过中华。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这样多的灾难、象征、预言与希望,它参与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在每一个文明推进的关键路口,深刻地思考过华夏的未来,解读南京,也就是解读中国,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华夏民族精神。
-
东方曙光吴燕飞本书以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灿烂的史前文明为主题。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奠定了宁波作文长江流域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本书介绍了河姆渡遗址的考古过程和发现,包括建筑、水稻栽种、家畜驯养、采集渔猎、纺纱织布、陶艺漆器、航海造船等,并梳理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关系,确立了宁波先民作为百越民族祖先的历史地位。本书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创造力,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本书的英文翻译,对于宁波文化以及浙江文化的外宣,具有重要意义。
-
大学问·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徐鼎鼎本书为专门探讨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交通路线的学术专著。全书以国别为划分依据,以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为研究范围,以《左传》中战争、盟会等空间移动记载为核心,兼及巡狩、遣使、出奔、迁徙、婚姻、丧祭等内容,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和考古出土报告,以及卫星地图等数位资料,逐一分析齐、衡、晋、秦四国的交通路线,还原了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网络。了解先秦时期交通样貌,对把握秦汉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
戏台与相机罗安平推荐语:那些被隐匿与变焦的历史身影,能穿越时空渡尽劫波,照见中西方终将不会停止的相遇之路。内容简介1911年,美国地质学家罗林·钱伯林(Rollin T. Chamberlin)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发的都江堰小镇上戏台与相机相遇照片,让历史上西方与东方在镜头里互视。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整体回溯了《国家地理》杂志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的报道,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故事与地理景观,为跨越百年的无声文字与影像赋予多重审读视角。全书重点放在“西南一隅”,梳理了关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题,涵盖植物地理、道路交通、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等,运用了跨文化与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反思文化书写中的多重面纱,从不同学科视角探析区域文明变迁历程。
-
地名里的中国《国家人文历史》编著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许多地名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通过地名,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相互交汇,形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更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本书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文化根脉,清晰梳理了中国地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一种让国人潜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国精神。
-
敦煌往事【日】松冈让 著,潘郁灵 陈燕青 译◎内容简介 《敦煌往事》的日版书名为《敦煌物语》,是日本知名作家、夏目漱石弟子松冈让致敬敦煌的心血之作,为日本“敦煌热”三大标志性作品之一。全书围绕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的的经卷文物展开,以史实为基础,讲述了英、法、日三国探险队在敦煌盗宝的经过,如实记录了 “文化侵略古战场”的敦煌往事。作者笔下既有对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华尔纳等盗贼行径的批判,也洋溢着对敦煌的挚爱与痴情。对于出身佛门的松冈让来说,敦煌既是千年的传奇,更是熠熠生辉的佛教传承圣地,他一生都向往敦煌,却无缘踏足半步,因此生前说:“有生之年无法踏上敦煌的遗憾,我已尽数写于此书之中。”一份令人唏嘘的遗憾,一份令人动容的挚爱,凝聚成这本《敦煌往事》。
-
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岳升阳《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一书以历史地理的角度,从“大地文献”入手,述说埋藏于北京老城中轴线地下的古河道、古湖泊,使人们对中轴线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河湖水系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本书从都城中轴线的形成历史谈起,重点介绍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地貌环境,及其与古河道、古湖泊的关系。作者岳升阳老师将多年来在北京大学开设“北京历史地理”课程的讲稿和对北京城中轴线上埋藏古河道的实地考察研究成果结合起来,配有百余幅珍贵现场考察照片、手绘示意图,力求内容通俗易懂。本书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轴线,认识它的设计和发展过程。
-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韩茂莉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
中国·南京白爽中国·南京(中文版)
-
唐代旅游地理研究刘勋 著本书对唐代旅游地理进行了研究,具体从唐代旅游发展、唐代旅游者地理、唐代旅游资源地理和唐代的旅游媒介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从时间特征上说,唐代旅游发展呈现出波动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广泛又相对集中的不均衡态势。唐代入境旅游者以使者、僧人和商人为主,他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周边国家和中亚、欧洲以及非洲的部分国家。唐代国内旅游者以宗教旅游者,文士旅游者、商人旅游者为主。唐代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现代旅游资源分类表的旅游资源类型基本都有;唐代旅游资源的点状分布主要受政治、经济、旅游资源等因素影响;唐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较强的交通指向性;整体上唐代旅游资源逐渐被开发出来。唐代旅游交通以《元和郡县志》所载基本交通线为基础,外加长江运输线构成;唐代旅游食宿相当发达,私营馆舍的分布多沿重要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