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城市基础设施健康InSAR监测方法与应用林珲 著具有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遥感应用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书聚焦基础设施安全InSAR监测应用,首先概述雷达干涉形变测量基本理论,然后介绍适应于不同建成环境监测的时序InSAR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其在桥梁、地铁、机场、建筑等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中的表现,最后给出了面向工程化应用InSAR系统的研发思路及方法。通过本书内容,旨在提高雷达遥感技术在城市监测中的精细化水平,推动InSAR在基础设施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维方面的应用。
-
美国国家地理科学大百科詹姆斯·特雷菲尔(James Trefil) 著,梁焰 译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物理、生命科学、医学、天文和工程五个领域在过去所取得的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和发明,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运作方式。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比如量子力学、地外行星的探索、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领略到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对我们未来的重大影响。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物理、生命科学、医学、天文和工程五个领域在过去所取得的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和发明,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运作方式。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比如量子力学、地外行星的探索、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领略到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对我们未来的重大影响。
-
呼伦贝尔山河巴树桓 编本书是一本介绍、研究山河地理和自然资源的专著。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精神为目的,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资料性、实用性、科学性记述呼伦贝尔的山脉、河流、草原、平原、湿地、湖泊、火山、气候等自然状况以及各类自然资源。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求证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引导读者遵循自然规律来规范社会的自然环境行为,达到与自然和谐共进。
-
时空之间叶超 著时空框定了人类,人类也在改变着时空。在时空之间,人类生活与自然变化交织,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行动伴生。时间与空间是什么?人又如何居于其间并与其互动?这是人生,也是地理学发展最关键的两个问题。作者经年累月的思索和记录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无论是关于地理思想与人物的短章,还是充满哲思的诗语,都值得反复回味。这些作品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是理性的,也是诗意的;是地理学的,也是生活中的。在特定的、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和条件下,作者也不断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丰富多彩也一以贯之的时空。这也许是处于不同时空的人的共同价值。
-
空间、知识与权力[英] 杰里米·克莱普顿,(英)斯图亚特·埃尔顿 著,莫伟民 周轩宇 译本书是一部研究福柯与地理学关系的论文集, 包括十几位作者的作品。 福柯曾对地方、空间、城乡规划发表了大量论述,并对地理学可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本这方面的专著。本书则将福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结集并加以评论, 是目前为止我们总览福柯地理学思想的最好的参考材料。
-
中国土系志·四川卷张甘霖袁大刚 著,张甘霖 编《中国土系志·四川卷》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四川省成土因素、土壤属性的基础上,对四川省主要土壤类型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类别(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类别(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四川卷》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四川省区域概况与成土因素、成土过程与诊断依据、土壤分类历史与土系调查和建立情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四川省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和代表性单个土体以及相应的理化性质。
-
中国土系志·广西卷张甘霖卢瑛,韦翔华 著《中国土系志·广西卷》在对广西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鉴定和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广西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广西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和代表性单个土体以及相应的理化性质。书后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
洪泽湖河湖交汇区湿地生态与农业环境研究李萍萍,韩建刚,吴翼 著本书系统介绍洪泽湖河湖交汇区的湿地生态和农业环境的现状、特征及形成原因。上篇介绍洪泽湖河湖交汇区的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植物与微生物的多样性,湿地植物群落在土壤养分和水分、碳通量、水质方面的生态效应,湿地中5种主要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在3种不同情景下的湿地景观类型分布动态预测,两类典型退化湿地的人工修复效果。下篇介绍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农田稻麦生产中的氮磷径流特征、农田养分平衡及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中的氮磷径流及地下水水质特征,环湖区域畜禽养殖的粪便污染负荷、农业生产对湖区新型污染物的影响,湿地沉积物和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湿地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及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对洪泽湖湿地和农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本书可供生态学、湿地科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外读物。
-
冰冻圈地理学刘时银等 著《冰冻圈地理学》以冰冻圈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过程、气候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聚落、农业、工业;资源、灾害;影响、适应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冰冻圈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高原与高山地区、极地地区的区域冰冻圈地理概况进行专门介绍。《冰冻圈地理学》由绪论,冰冻圈形成机理及与其他圈层的联系,冰冻圈类型、分布及变化,冰冻圈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高原与高山地区,以及冰冻圈地理学研究方法等章节构成。
-
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李恒高黎贡山地区是指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分水山脉和山脉两侧的地域,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地段,由于特殊的地质历史和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本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被全球保护组织列为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Myersetal.,2000)。因其独特的地史、峻秀磅礴的山体、神秘深邃的原始森林、四季阴雨绵绵的气候以及保存完好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备受中外生物地理学家关注,视之为热点地区的关键地带。吴征镒院士一向认为这一地区“是研究中国植物区系最重要的一个区系结”。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高黎贡山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地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李恒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经过27年的野外调查和对16次野外考察室内标本进行鉴定,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首次完成了高黎贡山地区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准确、全面的植物物种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对高黎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为研究横断山乃至东喜拉雅地区的植物区系、为高黎贡山地区的植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高黎贡山及东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深度研究和开发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首次揭示了云南高原和阿萨姆地区在植物区系上的区别和联系,为世界同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