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山海经释考李瑾这是一部全面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山海经》的文学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讲述思路和考证方法,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作者认为,《山海经》潜存着一套中国创世说,表达了人即“造物主”的哲学观点,其鲜少沾染编纂之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或伦理思想:它是一个纯粹的与自然和先民生活都密切关联的幻境。《山海经》中整个“天下”是一个集合(或者说“系统”),山水一体,时空不分,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兽、神甚至动植物是可以来回穿梭(或者说是“化生”),因此人、神、兽杂糅是一种普遍状态,既难找到一个纯粹的“人”,也难找到一个纯粹的神或兽,一切带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都自赋了某种“灵”。由于人神不分,《山海经》的“观念”中就不存在忠奸善恶这种德性分疏,其直观而血腥的写实性记录,表现出一种超然的以“事实”为依据的世界观。这种不带褒贬却自怀生机的神话形象,代表了先民对自身及宇宙万物的思考,并进而孕育了朴素的、欣欣向荣的华夏文化的源头。
-
宋风物语政协杭州市上城区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打响“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品牌,也基于“打造南宋文化体验圈,助推南宋皇城小镇建设”的需要,我们编著本书。本书结合五条南宋历史文化游线,分别以“游今话古,循迹千年”“宋韵尤芳,巷陌寻雅”“雅俗交汇,南宋遗珍”等篇章,介绍包含“梵天寺经幢—栖云寺—西方三圣石窟造像—郊坛下老虎洞窑遗址—皇宫北城墙遗址”等景点的旅游线,成为满足在地研学、旅游导览、文史整理等方面需要的综合性读物。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区域发展研究邹绍荣暂缺简介...
-
从温州出发何崇秋该书为作者的散文集,分为“苦难砺筋骨”“诗书养精神”“寸步走天涯”“瓯越潮依旧”四部分,主要描写了作者的生活感悟、读书心得、心情杂记、风景游记等内容。该书语言文字优美流畅,颇具文学气息,且贴近生活,与当下联系紧密,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对历史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是一本值得读者在闲暇之余品读的优美的散文集。这本书集记录下作者从温州出发到长安的点点滴滴,学习、创业、生活的跌跌撞撞,也是近五年来发表过的随笔。自庚子年春节疫情以来,读书、写字、跑步、喝茶成了作者几个月里的全部生活。平时疲于奔命的他因此有大量的时间去冥想与思考,期间大约写了五、六万字。作者也尝试去写风格浪漫、节奏偏缓的游记散文,在创作过程中,对于生命、生活的体验感也从此加深。所有的思考终都是为了改善现实世界,写作也是一样,它能让人平静地观察这个世界。
-
山海经田姝暂缺简介...
-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薛宗正 著北庭古城所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天山北麓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古金附国、汉金蒲城、唐北庭军府驻地的庭州、北庭回鹘,到察合台蒙古都城别失八里,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一直闪耀着多元文化的奇光异彩。本书通过文献资料与考古材料的综合考察,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以吉木萨尔为中心的天山北麓东段古代文明的起源、变化、发展、繁荣、陨落的全过程。在“大北庭”的宏观历史背景下,结合整个西域史和吐鲁番学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作为“小北庭”的今吉木萨尔县古代历史文化。本书版本采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
蜀道早期交通考论孟凡华 著内容简介:蜀道不仅是我国古代一条由当时国家政治中心通往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一条积淀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悠久文化路线,还是点、线、面与空间三维的结合体,即蜀道交通沿线区域。《蜀道早期交通史》是对隋以前蜀道交通道路的研究,即成都至西安这一段的交通道路研究,也就是对秦入蜀的诸多道路的交通网络系统以及由甘肃入蜀的阴平道等一系列道路的研究,包括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阴平道以及穿越大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交通干线与支线。《蜀道早期交通史》主要内容包括蜀道交通概述、隋以前蜀道交通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蜀道交通线路、蜀道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交通沿线区域内的政治以及文化和经济的研究。
-
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三卷中国地图出版社暂缺简介...
-
谈古论今游山西赵晋蓉《谈古论今游山西》围绕山西境内的30多个旅游景点侧重进行旅游文化方面的介绍,介绍了这些景点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名人故事等,丰富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游客对景点历史文化内涵的认知,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中华氏族文化宝典余兴贵 著本书是古体诗人、谱学专家余兴贵先生历经十多年潜心研究,发明创作的谱牒新模式,系修谱工具书,为谱学界之巨献。该模式总全族于一谱,宏观简洁,系统详细,将是谱牒文化新的里程碑,供各氏族修谱参考仿效之用。并为后世的修谱工程铺平道路,使千秋万代的宗枝脉络一路畅通。兼载百家姓源流,可读性强,内涵深厚,是人类追本溯源,教育后代,为人处世之明鉴,深受谱学界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