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钟翀,林宏本书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全体同仁自2015以来四年间研究及发表的代表性成果、以及2015年以来本教研室培养的部分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入站博士后的毕业论文或优秀论文的选萃汇编。本书所收论文以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为主要方向,内容涵盖城市与聚落、水利、铁道与航道、历史地图、渔业与盐业等多方面,多维度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地理实体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诸面相。反映本专业以历史人文地理学为研究主方向,并将重点设定为对历史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各种文化地理现象的起源、分布、传播和变迁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尤其在城市与聚落、水利制度、宗族制度与结构、环境与人地关系、地图学史、铁道等具体课题上的研究特色。
-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侯德娟 著本书探讨中学生掌握和应用视觉工具应具备的素养。从符号学视角出发,系统阐释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托建构主义认知观,构建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度融合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萃取出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及表现标准。结合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各要素的进阶水平和行为表现。采用德尔菲法对研究的理论构想进行优化,形成了完整合理的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以项目反应理论中的Rasch模型作为测验工具编制的理论基础,基于威尔逊“四基石”模型开发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运用优化后的测验工具进行大样本测试,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探讨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培育体系。
-
考古地理论集王妙发本书为作者历年来发表于各刊物及论文集的论文、译文、书评等的汇编,以发表时间顺序编排,反映了作者围绕“考古地理学”这一在国内还比较小众的学科的观点变化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古地图学和古代中日交流史,有对考古地理学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讨论,也包含具体个案的研究,是作者数十年来致力于这一学科学术实践的总结,也映射出考古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逐渐建立、发展、走向成熟的大致历程。
-
中东部落与国家形成菲利普.库里、约瑟夫.克丝缇娜中东部落与国家形成》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东部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本书的作者皆为西方中东社会史领域的名家,考察了中东国家在本地区扮演的主导角色,部落和国家的持续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的变迁,这种变迁在中东地区所带来的相同或不同效果,以及当代部落结构和体系继续流变的原因。本书集人类学、历史学和政治学各领域的研究方法于一体,以讨论这个由任何一个单独学科都难以解释清楚的命题。本书的第一个部分是关于中东部落与国家关系的宏观论述。从多学科角度,对部落与国家的定义、中东部落的社会构成与独特性、中东现代国家的转向,历史上中东部落与国家的关系及两者当代关系的变迁,不同地区部落与国家关系的模式,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第二个部分对中东部落社会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这部分深入探讨了伊朗、沙特、也门、利比亚四个个案。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或田野调查资料,全面论述了这些国家部落社会的分布、部落社会构成及部落文化,国家对部落的态度,部落与国家关系的变迁,部落与伊斯兰教的关系等内容。本书考察了中东部落与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定义、功能、相互关系,以及“部落” 和“国家”在中东社会和中东学术界特定语境中所蕴含的不同方法论意义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假定 。
-
中华帝国的轮廓吕澎 著这本小书试图用八个板块讲述两千多年的中华历史。这么小的容量显然不是挂一漏万的问题,而是太多的历史故事不能够在这样的篇幅中讲述。作者将中华史中的一些问题按照从秦汉直至辛亥前夕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内容涉及政治、制度、文化、文明交往等方面,以及20 世纪前夕出现的一些历史现象,让读者对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有初步的了解与反思。
-
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计算模型赵肄江,周晓光 著本书重点阐述了众源地理信息环境中地理信息的贡献过程、贡献者之间的隐式评价关系及其量化方法,贡献者初始信誉和评价信誉的计算,影响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的主要因素及其量化方法,顾及贡献者信誉的目标可信度计算模型与方法,众源地理信息中目标、状态、版本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信誉度相关信息间操作的联动关系和联动操作规则,以及基于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的VGI数据清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应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结合AreGIS Engine控件开发验证了相关方法的有效性。本书可供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学生参考,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农业地理信息学侯彦林 著本书以农业地理标志作物为例,在农业地理学的基础上,基于农学、地理学和信息学等提出农业地理信息学理论,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农业地理信息学研究方法;挖掘气象条件和立地条件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潜力及重大病虫害生态防控方法。研究结果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依据,提供了数据就是生产资料的实现途径,为种植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提供了通过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和病虫害防控而实现高效生产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大数据算法和预测模型。研究结论展示了农业地理信息学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丰富和深化了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使农业地理学进入到定量化研究阶段,并形成新的研究分支。本书包括:农业地理信息学理论和方法,广西典型地标作物农业地理信息特征定性解析,基于气候和气象条件的柑橘黄龙病发病预测方法和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沙田柚柚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芒果产量大小年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荔枝产量大小年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柑橘产量大小年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立地条件的容县沙田柚柚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农业地理信息数据挖掘案例共性问题对比研究。本书可供从事园艺学、农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地理学、农业信息学的科学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参考。
-
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张锦明 等 著《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是一本介绍网格地图模型核心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专著。《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共分8章,包括推演网格模型的基本构成,平面网格模型、球面网格模型和球体网格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推演网格模型在兵棋推演系统和移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不仅全面介绍了网格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模原理,还关注网格模型的应用,力求涵盖各相关领域的前沿应用。
-
祁连山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李新 等 著《祁连山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祁连山关键区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科学考察的总结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主要内容包括:祁连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活动发展进程,以及2017年重锤治理后的人类活动变化;区域矿山开发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区域经济及农牧民生计转变的影响;基于条件估值法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的远程耦合价值;提出祁连山生态与生计双赢的绿色发展策略等。《祁连山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系统综合前期数据及科学考察中获得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为区域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为生态资产向金融资产的有效转换提供科学依据,为祁连山地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供路径。
-
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蔡崇法 等 著《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全面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土壤侵蚀机理及环境要素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分为上、下篇。上篇介绍中国南方主要土壤(第四纪黏土红壤、花岗岩红壤、泥质页岩红壤、紫色土)侵蚀的机理、过程与调控,以及植物篱控制土壤侵蚀的机理。下篇介绍主要地理要素空间分异与生态效益。《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可为水土流失危害评价、侵蚀退化土壤修复、土壤保护对策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