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研究
作者:孙娅,柳建新,钮凤林 著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01
ISBN:9787548720850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研究》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面隆升的动力学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壳变形和地面隆升的主要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研究》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数字台网和其他台网所观测的地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新的地震学分析技术——接收函数综合分析方法估算地壳各向异性,进而采用改进的H一LK加方法计算地壳厚度及地壳内纵横波速比。然后对比了地壳各向异性和SKS横波分裂参数,论证了地壳各向异性在SKS分裂中的比例。后采用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上地幔地震S波的三维精细速度结构。结合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壳一幔运动耦合特点、地壳形变、地表运动的主要动力学机制等问题。《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研究》可供数字地震学和区域地震动力学等相关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地震局、国土部门等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
1.2.1 地壳增厚与高原隆升
1.2.2 岩石圈拆沉与板块剥离
1.3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模型
1.4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进展
1.5 地震波层析成像的发展
1.6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第2章 接收函数及其叠加方法
2.1 接收函数的概念
2.2 接收函数理论
2.3 接收函数提取
2.4 地壳内部转换波走时的计算
2.5 Moho面深度叠加和H-k叠加方法
2.5.1 时差校正
2.5.2 深度叠加确定Moho面深度
2.5.3 H-k叠加确定:Moho面深度和Vp/Vs比值
第3章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3.1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成因
3.2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类型
3.3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方法
3.3.1 Rayleigh面波的频散方法
3.3.2 横波分裂方法
3.3.3 接收函数中Moho面Ps转换波方法
3.4 横波分裂与构造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3.5 小结
第4章 接收函数集计算地壳各向异性
4.1 接收函数生成和时差校正
4.2 各向异性介质下Moho面Ps转换波的方位角变换特征
4.3 单个接收函数的剪切波分裂
4.4 接收函数集的剪切波分裂
4.5 谐波分析Moho面Ps转换波
4.6 小结
第5章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分析
5.1 研究区域内地震数据来源
5.2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厚度、Vp/Vs比值及地壳各向异性分析
5.2.1 地壳厚度
5.2.2 Vp/Vs比值
5.2.3 地壳各向异性
5.3 龙门山地区地壳厚度、Vp/Vs比值及地壳各向异性分析
5.3.1 地壳厚度与Vp/Vs比值
5.3.2 Moho面Ps转换波分裂的来源
5.3.3 地壳各向异性与GPs、SKS分裂、APM的对比
5.3.4 地壳各向异性与构造变形
5.4 小结
第6章 有限频层析成像研究上地幔构造
6.1 有限频层析成像的原理
6.1.1 地震波射线理论(Ray Theoly)
6.1.2 香蕉甜甜圈理论(Banana一Doughnut Theory)
6.2 初始相对到时的计算
6.3 台站对的选择
6.4 地壳信息的校正
6.5 模型参数化反演
6.6 检测板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分析
7.1 研究区域内地震数据
7.2 层析成像水平切片结果及分析
7.2.1 62~125km深度的切面图
7.2.2 125km~219km~281km深度的切面图
7.2.3 281km~312km~500km深度的切面图
7.3 层析成像纵向切片结果及分析
7.3.1 沿东经100°层析成像剖面结果分析
7.3.2 沿东经101°层析成像剖面结果分析
7.3.3 沿东经102°、104°层析成像剖面结果分析
7.3.4 (E98°,N27°)一(E104°,N35°)和N26°层析成像的纵切面结果分析
7.3.5 华南板块下方转换带处的高速异常结果及分析
7.4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三维构造的讨论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1.1 引言
1.2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
1.2.1 地壳增厚与高原隆升
1.2.2 岩石圈拆沉与板块剥离
1.3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模型
1.4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进展
1.5 地震波层析成像的发展
1.6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第2章 接收函数及其叠加方法
2.1 接收函数的概念
2.2 接收函数理论
2.3 接收函数提取
2.4 地壳内部转换波走时的计算
2.5 Moho面深度叠加和H-k叠加方法
2.5.1 时差校正
2.5.2 深度叠加确定Moho面深度
2.5.3 H-k叠加确定:Moho面深度和Vp/Vs比值
第3章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3.1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成因
3.2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类型
3.3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方法
3.3.1 Rayleigh面波的频散方法
3.3.2 横波分裂方法
3.3.3 接收函数中Moho面Ps转换波方法
3.4 横波分裂与构造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3.5 小结
第4章 接收函数集计算地壳各向异性
4.1 接收函数生成和时差校正
4.2 各向异性介质下Moho面Ps转换波的方位角变换特征
4.3 单个接收函数的剪切波分裂
4.4 接收函数集的剪切波分裂
4.5 谐波分析Moho面Ps转换波
4.6 小结
第5章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分析
5.1 研究区域内地震数据来源
5.2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厚度、Vp/Vs比值及地壳各向异性分析
5.2.1 地壳厚度
5.2.2 Vp/Vs比值
5.2.3 地壳各向异性
5.3 龙门山地区地壳厚度、Vp/Vs比值及地壳各向异性分析
5.3.1 地壳厚度与Vp/Vs比值
5.3.2 Moho面Ps转换波分裂的来源
5.3.3 地壳各向异性与GPs、SKS分裂、APM的对比
5.3.4 地壳各向异性与构造变形
5.4 小结
第6章 有限频层析成像研究上地幔构造
6.1 有限频层析成像的原理
6.1.1 地震波射线理论(Ray Theoly)
6.1.2 香蕉甜甜圈理论(Banana一Doughnut Theory)
6.2 初始相对到时的计算
6.3 台站对的选择
6.4 地壳信息的校正
6.5 模型参数化反演
6.6 检测板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分析
7.1 研究区域内地震数据
7.2 层析成像水平切片结果及分析
7.2.1 62~125km深度的切面图
7.2.2 125km~219km~281km深度的切面图
7.2.3 281km~312km~500km深度的切面图
7.3 层析成像纵向切片结果及分析
7.3.1 沿东经100°层析成像剖面结果分析
7.3.2 沿东经101°层析成像剖面结果分析
7.3.3 沿东经102°、104°层析成像剖面结果分析
7.3.4 (E98°,N27°)一(E104°,N35°)和N26°层析成像的纵切面结果分析
7.3.5 华南板块下方转换带处的高速异常结果及分析
7.4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三维构造的讨论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