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族志电影
作者:彼特·伊恩·克劳福德,大卫·特顿 编;高辉,郝跃骏 译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ISBN:9787548218913
定价:¥5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族志电影》一书的文章选自199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英国皇家人类学协会”第二届国际民族志电影节会议论文。《云南高校学术文库:民族志电影》考察了人类学者为什么不把相机作为研究工具、不把电影作为传播民族志知识的方式的原因。它提出在人类学学科中,影像和文字分处于不同的逻辑层次,但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尽管文字可以包含电影产生的影像,但影像却包含不了文字。作者进一步表明,如果影像产生的是行为方式的记录,那么视觉对于书面模式而言是“浅描”,如果产生的是对意义的说明,那么视觉对书面模式而言则是“深描”。
作者简介
彼特·伊恩·克劳福德,视觉和社会人类学家、电影制片人、发展顾问和丹麦Intervention出版社的出版商。他曾在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影视人类学,后来担任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影视人类学教授。大卫·特顿,曼彻斯特大学影视人类学名誉研究员,他拍摄了大量关于Mursi人的影片,曾担任格拉那达电视台制作的知名系列片《正在消失的世界》的人类学顾问。高辉,就职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国际合作部。曾参与翻译《影视人类学原理》一书,翻译过云南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的人类学系列片《最后的马帮》,云南电视台拍摄的《拉木鼓的故事》《学生村》和《搬迁》等人类学系列片。郝跃骏,云南电视台高级记者、中国影视人类学协会常务理事。创办过“经典人文地理”栏目,是中国不多的从事“跨学科”研究和影像记录的学者和纪录片导演,其处女作纪录片《生的狂欢》是中国第二代“少数民族科学历史纪录片”的代表之作。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权威、表述和人类学知识
引言
1.人类学视野:关于视觉与文本权威的记录
2.视觉窥探的词语空间
3.可采纳的证据?人类学中的电影
4.作为话语的电影:人类学现实的虚构
第二部分 影像、观众与美学
引言
5.风格的共性
6.模糊的美学
7.哪些电影是民族志电影?
8.谁构建了人类学知识?
——论民族志电影观众理论
第三部分 政治、伦理与本土意象
引言
9.人类学的通透性:电影、表述和政治
10.视觉帝国主义与偏见输出:民族志电影探索
11.民族志电影制作的伦理准则
12.神话、种族主义和机会主义:桑族人的电影与电视描写
13.通过本土意象描写文化:一个生动的故事
14.他者的表述: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记录
第四部分 电视与新技术
引言
15.广播人类学
16.电视叙述与民族志电影
17.电视中的人类学:下一个是什么?
18.民族志中的超媒体
19.视频光盘在影视人类学中的潜能:一些例子
关于作者
前言
第一部分 权威、表述和人类学知识
引言
1.人类学视野:关于视觉与文本权威的记录
2.视觉窥探的词语空间
3.可采纳的证据?人类学中的电影
4.作为话语的电影:人类学现实的虚构
第二部分 影像、观众与美学
引言
5.风格的共性
6.模糊的美学
7.哪些电影是民族志电影?
8.谁构建了人类学知识?
——论民族志电影观众理论
第三部分 政治、伦理与本土意象
引言
9.人类学的通透性:电影、表述和政治
10.视觉帝国主义与偏见输出:民族志电影探索
11.民族志电影制作的伦理准则
12.神话、种族主义和机会主义:桑族人的电影与电视描写
13.通过本土意象描写文化:一个生动的故事
14.他者的表述: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记录
第四部分 电视与新技术
引言
15.广播人类学
16.电视叙述与民族志电影
17.电视中的人类学:下一个是什么?
18.民族志中的超媒体
19.视频光盘在影视人类学中的潜能:一些例子
关于作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