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转型与坚守: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从业者访谈录
作者:张志安,刘虹岑 著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ISBN:9787549112814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转型与坚守——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从业者访谈录》是一本作者与当下颇具影响力的各大报刊及网站的编辑、记者、主笔或创始人之间的访谈记录,主题均围绕着在新媒体强势发展的大形势下,深度报道应从哪些面向来做精做好。受访媒体计有《南方人物周刊》、《壹读iRead》、《财经》、《南都周刊》、《Newsweek》中文版、《新京报》、《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搜狐新闻、腾讯大浙网等等。全书根据访谈的不同侧重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篇《转型的思考》,剖析互联网冲击下,深度报道所面对的转型要求;第二篇《重构的挑战》,具体探讨深度报道如何应对新挑战;第三篇《记录的意义》,讲述了深度报道对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温情关注;第四篇《现实的逻辑》,详析深度报道应在进行过程中所应践行的原则和操作方式;第五篇《职业的反思》,是受访者结合各自工作领域,讨论了深度报道者要坚守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理想。作为一本新闻素养扎实的对谈录,书稿内容紧紧围绕深度报道在当下媒体环境中的处境与挑战,循序渐进地分析了相关从业者应如何应对挑战的实操手段与价值坚守,认同深度报道要遵守真实原则,观察社会,运用新思维进行转型。与此同时,字里行间展露了从业者的心声,以及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与美好期许。
作者简介
张志安,曾执教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生产社会学、媒介融合与中国新闻业、互联网治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多个课题,主编或撰写出版《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报道如何深入》《记者如何专业》等10余本著作。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国家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广东省新闻学会“金钟奖”,权威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和2013年年度优秀论文,第二届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年度优秀论文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三等奖等。刘虹岑,就读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曾在《新闻界》杂志长期联合主持“记者访谈”专栏,并在《南方传媒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曾获《传媒评论》杂志年度优秀作品奖。
目录
第一篇 转型的思考
2 财经记者往往面临转型的诱惑
——专访《21世纪经济报道》特稿部总监陈小莹
13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也能争取独家的“第一落点”
——专访《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编、首席记者张寒
23 面对新时代的用户,要用新的方式来讲故事
——专访《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杨潇
33 轻松的内容,并不等于浅薄
——专访《壹读iRead》主编林楚方
46 转型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专访Newsweek中文刊前执行主编、赞赏创始人陈序
第二篇 重构的挑战
60 用商业思维而非媒体思维来创业
——专访资深财经媒体人、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
70 不能单看媒体的转型,而要看整个社会的转型
——专访纽约时报中文网执行总编辑曹海丽
82 一个人的转型是一次自我修行
——专访腾讯大浙网总裁傅剑锋
94 不要瞧不起互联网新闻的短平快
——专访搜狐新闻总监助理王晨
103 承担了历史的责任,但却没法从中解脱
——专访原《广州日报》高级记者杜江
第三篇 记录的意义
118 理解生活的质地,才能还原生活
——专访《财经》杂志记者、《Lens》杂志主笔袁凌
128 写稿子应该是有观照的手艺活
——专访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徐百柯
140 记录小人物就是记录时代本身
——专访《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赵涵漠
150 即使在新媒体时代,我仍怀有一份“写作者的责任”
——专访《财经》法治记者、法经刊副主编徐潜川
第四篇 调查的逻辑
164 报道做到最后,都是在拼人品
——专访《南都周刊》主笔季天琴
177 媒体的职责就是这个社会的瞭望者
——专访财新传媒首席调查记者王和岩
190 物证高于人证 谣言难逼真相
——专访知名网络爆料人周筱赟
203 新媒体时代变化最大的不是调查的手段,而是记者的心态
——专访《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王星
第五篇 职业的反思
214 新闻和娱乐都要有价值观
——专访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副总监王世军
225 永远向着人内心最深处的疑问去
——专访央视《看见》栏目主编范铭
236 娱乐新闻也要运用新闻的手段,遵循真实的原则来做
——专访《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谢晓
247 带着理想,能走得更远
——专访《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
260 新闻的底线是尊重事实和他人
——专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编导王晓清
2 财经记者往往面临转型的诱惑
——专访《21世纪经济报道》特稿部总监陈小莹
13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也能争取独家的“第一落点”
——专访《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编、首席记者张寒
23 面对新时代的用户,要用新的方式来讲故事
——专访《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杨潇
33 轻松的内容,并不等于浅薄
——专访《壹读iRead》主编林楚方
46 转型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专访Newsweek中文刊前执行主编、赞赏创始人陈序
第二篇 重构的挑战
60 用商业思维而非媒体思维来创业
——专访资深财经媒体人、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
70 不能单看媒体的转型,而要看整个社会的转型
——专访纽约时报中文网执行总编辑曹海丽
82 一个人的转型是一次自我修行
——专访腾讯大浙网总裁傅剑锋
94 不要瞧不起互联网新闻的短平快
——专访搜狐新闻总监助理王晨
103 承担了历史的责任,但却没法从中解脱
——专访原《广州日报》高级记者杜江
第三篇 记录的意义
118 理解生活的质地,才能还原生活
——专访《财经》杂志记者、《Lens》杂志主笔袁凌
128 写稿子应该是有观照的手艺活
——专访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徐百柯
140 记录小人物就是记录时代本身
——专访《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赵涵漠
150 即使在新媒体时代,我仍怀有一份“写作者的责任”
——专访《财经》法治记者、法经刊副主编徐潜川
第四篇 调查的逻辑
164 报道做到最后,都是在拼人品
——专访《南都周刊》主笔季天琴
177 媒体的职责就是这个社会的瞭望者
——专访财新传媒首席调查记者王和岩
190 物证高于人证 谣言难逼真相
——专访知名网络爆料人周筱赟
203 新媒体时代变化最大的不是调查的手段,而是记者的心态
——专访《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王星
第五篇 职业的反思
214 新闻和娱乐都要有价值观
——专访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副总监王世军
225 永远向着人内心最深处的疑问去
——专访央视《看见》栏目主编范铭
236 娱乐新闻也要运用新闻的手段,遵循真实的原则来做
——专访《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谢晓
247 带着理想,能走得更远
——专访《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
260 新闻的底线是尊重事实和他人
——专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编导王晓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