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闻春秋:第15辑20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研讨会论文集

新闻春秋:第15辑20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廖声武 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08-01

ISBN:9787519201760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15年5月,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新闻研究机构和媒体的专家近百名,齐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200年来新闻事业研讨会”,为大会奉献了论题丰富、文献翔实、论证充分的研究成果。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近代以来新闻事业的研究水平,促进新闻与传播学术与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研讨会就三大议题展开研究:移植与突破——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借鉴与发展——中国现代新闻史研究;建构与改革——中国新闻事业理论与实践发展。《新闻春秋(第十五辑) 20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研讨会论文集》是以上这些专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经过精心遴选,一共收录了44篇论文,纳入中国新闻史学会文丛《新闻春秋》,编号第十五辑。
作者简介
  廖声武,新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湖北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负责人,湖北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教授。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记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记协理事,湖北省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
目录
突破与移植——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
近代西方出版自由观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再考察
晚清中文报刊的近代化进程和现代性萌芽
辜鸿铭《为吾国吾民辩》引发的一场论争
报刊媒介与晚清士人“立言不朽”观念的转型
《大公报》对吕碧城“晚清启蒙女性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基于对报人英敛之与吕碧城的社会关系研究
近代传教士报刊特征及其启示
政论报刊创办与新闻思想宣传——近代留日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近代在华法文报刊综览
日本在华《汉报》对八国联军攻陷津京的报道分析
借鉴与发展——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研究
民国时期新闻界“三剑客”研究
民国报人马星野的新闻自由观
从《采访十五年》看民国报人对新闻教育的理解
民国时期澳大利亚驻华记者的角色转换
浅析民国初年到民国中后期两代记者的变化——以黄远生和张季鸾为例
史量才时期《申报》舆论监督思想探析——以《申报》时评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近代化视阈下的《新青年》
民族救亡、人道主义与出版现代性——以早期抗日文艺期刊出版为中心(1931—1938)
抗战时期民营报纸与政党报纸联合经营模式探讨——以《重庆各报联合版》为例
浙江抗日报刊再探析
抗日战争时期党报和地方报的异同——以长治报刊为例
罗竹风与胶东抗战报刊
抗战时期我国民营报业的政治倾向及形成原因
以英为敌——香港沦陷时期日据政府广播宣传策略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外国记者团1944年延安采访的前前后后
延安时期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经验初探
建构与改革——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确立文化民生理念,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体会
大众传媒的变化与文学传播的变迁——以近10年为中心
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告市场审查制度的回顾与反思(1982—2015年)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节目探析
冷战时期《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的三个阶段(1949—1991)
简论新闻媒介与中国现代化
中共成立前后报人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论邵飘萍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漫画新闻刊物中的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研究——以《上海漫画》(1936.5—1936.6)为例
《劳动界》研究
从“雅兴园地”到“公共论坛”:“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公共性探析——以《学灯》《觉悟》和《晨报副刊》为考察中心
中国近现代科学观念的传播与建构路径考察——以《科学》杂志(1915—1949)为例
风月背后——被忽视的《良友》画报“新闻”思想
陈济棠治粤时期的地方性出版管理——以1932年前后出版物声请登记案为例
开洛公司广播电台的节目类型及社会功能探析
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评选结果揭晓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